中新經緯 9 月 3 日電 ( 羅琨 魏薇 ) 又是一年開學季。和以往年份不同的是,今年開始,幼兒園出現 " 一孩難求 " 現象。不過,盡管公立幼兒園不再難上,但由于年齡限制,對于不少家長來說,要給不滿 3 周歲的孩子在家附近找一家性價比高的托育機構并非易事。
家長喊貴,托育機構賺到錢了嗎?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馮女士今年上半年在考察了家附近十幾所民辦幼兒園和托育機構後,發現收費最便宜的一家也要 6500 元一個月。" 雙語的基本上都上萬了,最貴的一家每個月接近兩萬,光上一個托班就得花掉一個人的工資。"
由于女兒 2022 年 9 月前未滿 3 周歲,周圍的公立幼兒園都将馮女士拒之門外。" 如果上公立,一個月加上餐費也就 1000 多,性價比就很高了。" 馮女士說。
最終馮女士選擇了一家較爲便宜的私立幼兒園先上托班,計劃在 9 月再将孩子轉到公立幼兒園。" 其實我從孩子一歲多開始就想送她去托班,但是之前家裏人手足夠,再加上費用也确實貴,就一直遲遲沒送。" 馮女士說,當家裏隻有一位老人能照看孩子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送托。" 對于職場媽媽來說,沒有其他選擇,如果不送托,請保姆一個月的費用也和托班差不多,還沒有托班老師專業。"
《2022 年北京市托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已送托家庭中,多數實際月托育費用在 6000 元以上。盡管收費水平并非他們選擇托育機構的首要考慮因素,但多數已送托的家庭也希望每月的托育費用不超過 4000 元。
盡管屢屢被家長吐槽費用昂貴,中新經緯在走訪中也得知,不少托育機構都還在盈利邊緣掙紮,在疫情期間因爲幼兒出席率不高等因素,不少托育機構也走向了關停。
蘇德中是優兒托育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托育機構的成本大頭是人力,基本上老師的月薪在六千至八千元左右,而主班老師在一萬元左右,而托育園和幼兒園不一樣,師生配比不能太高,也就意味着同樣是 20 個學生,幼兒園可能隻需要配備 2 名老師,而托育園則需配備 4-5 名左右。
而場地費則是另一塊大頭。蘇德中透露,在北京上海,場地費一個月二三十萬很常見,一年下來兩三百萬。" 其他費用,例如研發費用和運營成本還可以通過規模化等攤薄。而房租和人力這兩塊是硬性支出,對于民營托育機構都是繞不過去的。"
企業托育是更好的出路?
優兒托育集團此前曾定位爲 " 中國托育的愛馬仕 ",一個月收費 19800 元,吸引了不少明星客戶資源。
不過,近年來,在德龍集團、嘉道資本、融創集團等股東加持下,優兒托育集團已經逐步轉向普惠托育,通過場地免租的方式,與各地方政府共建并運營 " 公辦民營托育園 ",如今在各地的分園收費基本上不超過 3000 元每月,在政府的補貼下在唐山更隻需 700 元每月。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現階段中國 3 歲以下嬰幼兒數量約 4000 萬,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但托育服務機構入托率僅爲 5.5% 左右。截至 2022 年底,中國每千人口托位數約爲 2.5 個,距離 " 十四五 " 期末要達到 4.5 個的目标仍有差距。
如何能迅速地普及普惠托育服務,爲年輕父母們消除後顧之憂?在蘇德中看來," 破局 " 的關鍵在于 " 企業托育 "。
蘇德中曾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論企業的社會責任的作用》一文指出,調查表明,優待企業員工,爲員工打造企業環境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通過企業托育解決員工育兒家庭的剛需,提高員工投入度,企業績效能提升 20%,員工幸福度及滿意度提升 32%,離職率則能減少 87%。
蘇德中指出,一方面,企業托育可以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從而讓職工将更多時間投入工作以保證生産效能,對市值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企業投資托育服務是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投入的回報。根據經驗測算,一家 500-1000 人規模的企業如果創辦一個擁有 50 個托位的托育園,前期場地裝修再加上第一年的運營成本約爲 200 萬,托位費 3000 元 / 月左右,将在 24 至 30 個月後收回成本。故此,企業投入托育非但沒有高昂的成本,更可以在一年半實現收支平衡,兩年左右盈利。
另一方面,蘇德中也建議将企業托育納入 ESG 評價标準。他說,目前 ESG 中的 "E ( 環境 ) " 已有具體的考核标準,碳排放都是可以衡量的,而 "S ( 社會 ) " 和 "G ( 公司治理 ) " 則相對沒有一個明晰的标準。如果能将企業托育納入 "S ( 社會 ) " 标準,那麽企業做這件事的動力會更足。
據蘇德中了解,在國外,相關的衡量标準包括企業是否提供生育 / 托育補助、彈性工時、采買優惠托位、建設托育園提供托育服務等。" 爲彰顯家庭友好的企業文化,吸引更多優質人才,提升市值和持續發展能力,企業不僅樂于投資企業托育,而且還會不遺餘力地自發推廣。" 蘇德中說。
他認爲,打造優質社會責任企業的估值體系,對企業來說不僅僅是提升員工福利,還包括推動職場平等、尊重女性員工,以及積極承擔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國家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社會責任。
在談及如何推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托幼行業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此前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企業進入托幼需要一個清晰的市場前景預期。在現有的情況下,可以對承辦托幼服務的企業提供一定土地的優惠、稅收的減免或是其他的優惠政策。他強調,将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托幼服務機構,都需要被一視同仁,要允許企業能夠在這一領域盈利,從而推動市場的逐步興起。
" 盡管目前可能存在利潤不高的問題,但是将來托幼行業可能會轉變爲一個産業,既有高端,也有中端,這樣就會形成市場的有序循環。" 陸傑華談道。
在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看來,可以參照政府對機構養老進行财政補貼的做法,機構養老的财政補貼包括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每月床位補貼,如果把養老财政補貼複制到托育機構上,相信機構會有動力做。
他認爲,也可以鼓勵有條件、有資質的企業開辦托兒所,把它作爲一項員工福利來辦,如果有一些剩餘指标也可以對周邊地區的居民開放,對這類企業可以從财政和稅收角度給予一些優惠政策,也能起到一定示範效應。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萬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