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 品牌重塑 " 戰略的指導下,捷豹路虎正以新的姿态演繹 " 強者歸來 "。
面對智能化、電動化的沖擊下,汽車産業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變局。對擁有深厚造車底蘊和經驗的豪華品牌來說,如何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尋找新的破局,繼續引領市場?堅持 " 長期主義 " 的捷豹路虎,選擇重塑品牌來自我革新。
打開新局面 捷豹路虎精準把握用戶需求
捷豹路虎希望通過品牌重塑的方式,讓外界對其有着全新的認識。同時,也希望通過品牌獨立的形式,能夠更加精準的貼近目标客戶,給帶去用戶 " 新現代豪華主義 " 的獨特體驗。這也是捷豹路虎發布 " 品牌重塑 " 策略的初衷。
" 捷豹路虎一直強調,我們不奢望服務好所有人,而是要用心服務好我們的目标客戶。" 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馬振山表示:" 此前,我們對旗下品牌重新進行了梳理,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消費者對産品的需求已經更爲聚焦,他們的審美、價值觀、興趣愛好都呈現出很顯著的個性化特征。"
每個品牌承擔着不同的使命,對應的用戶畫像也不相同。譬如,攬勝品牌,就是标杆和領導者,追求 " 勝爲典範 ";衛士品牌,敢于冒險,勇往直前,士不可擋;發現品牌,則兼顧城市和越野,陪伴家庭用戶發現無止境;而捷豹的賽道基因,代表了個性表達,可以真正做到獨一無二且無可比拟。
面對這場變革,也有業内曾提出疑問,對于已經分拆獨立爲三個品牌(攬勝、衛士、發現)的路虎,這一品牌未來是否還會保留?
馬振山也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解釋,他強調路虎品牌不會消失,它依然是攬勝、衛士和發現這三個品牌後面強有力的 " 信任标志 " 和 " 技術标簽 " ,将繼續深入到三大品牌的未來發展血脈之中,在産品裏得到充分延續與體現。
面對電氣化時代崛起所帶來的沖擊,捷豹路虎并沒有選擇再孵化一個全新的品牌,而是通過拆分的方式,更好地融入電動化轉型曆程。
目前,已經明确的是,捷豹品牌會全面電動化;而其他三個品牌,攬勝、衛士和發現會選擇電動車和燃油車并舉的路徑,不僅有燃油車,也會有純電動車和混動車型。
在豪華車市場中,捷豹品牌的嗅覺更爲敏銳,早在 2018 年就已經退出了純電動的 SUV 車型 I-PACE。當前,捷豹計劃推出三款全新純電車型,其中采用 JEA 平台打造首款新車将定位一款四門 GT 車型。
根據規劃,攬勝品牌首款基于 MLA 豪華電氣化架構打造的純電攬勝車型将于明年問世,純電攬勝運動版車型也将緊随其後。首款基于 EMA 平台架構打造的攬勝家族電動車型,将于 2025 年正式上市。随後,衛士和發現家族的電動化産品也将相繼問世。
堅守豪華品牌特性 用品質赢得用戶喜愛
燃油汽車時代,豪華車市場一直由跨國車企壟斷。不過在電動智能化大潮下,中國汽車品牌開始集體向上,甚至推出百萬級别豪車。例如,比亞迪推出的百萬級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仰望;東風汽車參投的造車新勢力 BeyonCa,計劃首款車型将對标保時捷 Taycan,定價在百萬元級;埃安推出全新高端品牌 Hyper 昊鉑,首款車型 Hyper SSR,售價也突破百萬元。
面對自主品牌不斷向上突圍,傳統豪華又該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彰顯品牌個性,留住過往且奪取更多關注度?
馬振山說道:"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毫不妥協地堅守自己的品牌獨特性。特别是在電動化時代,對消費者來說,有時候很難看清楚不同的品牌和産品之間真正的區别在哪裏。車輛作爲一個技術載體,不能是簡單的技術堆砌。"
以路虎發現爲例,該車與競品車型的最大區别在于,其搭載的全地形科技,這也是該車型能夠一直屹立在市場的原因。在過去 75 年裏,路虎一直在研究全地形技術,并不斷升級和優化。
不久前推出的全新路虎發現運動版,就将路虎在全地形方面的積累都融入到了車輛打造中,包括全地形科技、四驅系統與動力總成等。
在這個存量時代,捷豹路虎一直在找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品牌魅力。馬振山認爲:" 我們要做的是讓消費者能準确識别我們,所以就要專注于自己的概念,去研發和打造專屬自己的獨門絕技,成就自己無可比拟的優勢。"
對于自主品牌打造豪華品牌的現象,馬振山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表示,不是産品賣的貴就是豪華品牌。"品牌 = 時間 + 金錢 + 匠心"。
首先,時間。品牌塑造要堅持長期主義,拼的是馬拉松式的耐力,而不是僅僅靠爆發力,特别是進入存量時代以後,更考驗戰略定力。
其次,金錢。品牌打造需要長期的投入,需要通過持續的傳播去影響消費者的認知。當下消費者每天被密集式的信息包圍着,因此,傳播也不能隻看重曝光量,而是要講究傳播方式,注重用合适的内容與品牌匹配、與車型匹配、與受衆匹配,以達到與客戶之間的互動。
最後,匠心。好的産品會說話,能夠穿越時間,長久與時代、與用戶對話,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地把好的産品帶給用戶,用過硬的品質赢得用戶的喜愛。
因此,在 " 新現代豪華主義 " 理念之下,捷豹路虎一直在堅守造車哲學,其希望用品牌穩定的内涵、悠久的底蘊爲客戶帶來獨一無二的産品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圖 / 文 網通社 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