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阿勒夫公司 " 型号 A"(Model A)飛行汽車的場景模拟圖。
據報道,美國汽車制造商阿勒夫公司開發的 " 型号 A" 電動飛行汽車日前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頒發的特殊适航證。這是第一款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批準的既能飛行又能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早在 20 世紀 40 年代,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 · 福特就曾大膽預言,飛行汽車遲早會出現。近幾年,人類開始布局飛行汽車賽道,這一新興産物正被視爲解決未來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交通痛點的創新方案,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成爲一大熱門闆塊。
阿勒夫公司已接到 400 多份訂單
飛行汽車可實現飛行器與汽車的耦合,既能在陸地上跑也能在空中飛。阿勒夫公司首席執行官杜霍夫内說," 型号 A" 獲得特殊适航證 " 是飛機的一小步,卻是汽車的一大步 "。" 型号 A" 車身采用了網狀結構,目的是爲了在行駛時減少空氣阻力。當其像普通汽車一樣在路上行駛時,續航裏程約爲 322 公裏。一旦需要又可垂直起降,其在空中的飛行裏程達到了 177 公裏。
但由于飛行汽車的新興屬性,獲得監管機構的最終認證還很困難,仍需廠商不斷調整完善技術,因此 " 型号 A" 目前隻被允許在限定範圍内使用,還無法上路行駛。不過,獲得特殊适航證意味着該飛行汽車可以在沒有乘客的情況下進行飛行測試,這也爲後續的商業化運營奠定了基礎。
據報道,阿勒夫公司去年 10 月開始接受 " 型号 A" 的預訂,吸引了衆多消費者關注,目前已接到 400 多份訂單。該公司計劃在 2025 年年底将首批汽車交付用戶,每輛售價 30 萬美元。
2015 年,幾位年輕人受到電影《回到未來》的啓發而成立了阿勒夫公司。該電影預見到飛行汽車将在當年問世。自 2015 年開始,阿勒夫公司一直在進行 " 型号 A" 的研發,在 2018 年成功進行了汽車骨架版本的初始自動化測試飛行,并于次年進行了全尺寸原型飛行。
一個新的萬億市場正在形成
交通擁堵目前已成爲城市化發展面臨的瓶頸之一,飛行汽車作爲一種新的多元化出行方式,有助于有效解決城市擁堵難題。同時飛行汽車相較直升飛機具有低噪音、安全性更好、不占用跑道的優勢,也被業内人士視爲更綠色可持續、符合未來城市高科技應用場景的交通方式。
随着智能化技術的引入,車企除了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對新技術賦能的需求愈發強烈,飛行汽車作爲其中的代表無疑得到廣泛的市場關注,成爲新的競争賽道。根據羅蘭 · 貝格研究報告預測,到 2025 年,全球将有 3000 架飛行汽車被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将達到 9.8 萬。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報告,2030 年飛行汽車行業在全球将形成 300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到 2040 年達到 1.5 萬億美元。
在業界看來,一個新的萬億市場正在形成,一衆玩家已經摩拳擦掌擁抱飛行汽車。日本汽車制造商鈴木汽車上個月宣布與日本飛行汽車研發商 SkyDrive 達成協議,将合作生産飛行汽車。鈴木在聲明中表示,雙方将以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爲基礎依托,預計于明年年初開始生産。美國初創公司 Aska 集團今年 1 月也正式發布了旗下全新 Aska A5 飛行汽車。這款飛行汽車目前已在海外開啓預售,預計于 2026 年量産交付。位于法國圖盧茲的航空初創公司 Ascendance 今年獲得了約 2100 萬歐元的融資,正緻力于電動垂直起降技術的研究,未來有望研發出續航裏程達 400 公裏的飛行汽車,其與直升機相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約 80%。
▲ 2 月 24 日,廣州市番禺區小鵬彙天總部,參觀者觀看飛行汽車旅航者 X2 飛行演示。
雖然日歐美等國在飛行汽車研發方面起步較早,中國汽車企業在這方面亦後來居上。6 月 26 日,廣汽集團研發的陸空兩栖飛行汽車 GOVE 全球首發亮相,并在展覽場館的廣場上實現了全球首飛。小鵬彙天的飛行汽車旅航者 X2 則在去年 10 月在迪拜完成了海外公開首飛,并宣布将在明年實現第六代飛行汽車小鵬 X3 的量産。吉利科技旗下沃飛長空的 " 飛行汽車 "AE200 于 1 月完成今年首飛。
由于飛行汽車需要電池供應保證續航,中國在汽車電池的全産業鏈方面具備競争優勢,因此展望未來的全球飛行汽車産業,中國車企具有強勁的後發能力,有望在未來的産業布局中占據領先地位。
不過,飛行汽車的應用場景以低空環境爲主,面臨着安全性與适航審定等方面的挑戰。同時,出行朝向低成本化發展更符合未來人們訴求,但是飛行汽車仍屬于造價高費錢的交通工具。因此目前飛行汽車的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何時進入現實生活、" 飛入尋常百姓家 " 仍需等待時間驗證。
作者:沈欽韓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來源:東方 IC、新華社
*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