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伊始,一些地方 " 預制菜進校園 " 引發公衆關注。
一方面,部分家長對預制菜的質量和安全表示擔憂。另一方面,預制菜,無疑是時下風口上的産業。
藍鲸财經報道,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 " 核子基因 ")創始人," 核酸大王 " 張核子已将目标瞄準向預制菜行業。
" 核酸大王 " 張核子進軍預制菜
根據報道,與張核子涉足預制菜賽道相關聯的公司爲武漢核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工商顯示,武漢核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5 月 22 日,核子基因成員,注冊資本 500 萬,法定代表人爲廖磊。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由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而深圳市核子基因的實際控制人正是張核子。
武漢核子農業注冊地爲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鄭店街道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 11 棟,與武漢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一緻,而該公司同樣是核子基因的全資子公司。
經營範圍方面,武漢核子農業科技涉及谷物種植,農業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農産品的生産、銷售、加工、運輸、貯藏,食用農産品初加工等業務。
記者查詢發現,今年 8 月 7 日,武漢核子農業科技申請注冊了一則名爲 " 九谷益聖 " 的商标,分類爲 " 方便食品 ",商品主要包括方便米飯、米粉、由米制成的凍幹食品、以谷物爲主的零食小吃、食物制作用生米糊、食用芳香劑等。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方便米飯、凍幹食品等産品正隸屬于預制菜的範疇,目前,商标仍處于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記者了解到,整個預制菜産業鏈分爲,以生産基礎農産品爲主的上遊預制菜原材料提供商,中遊的預制菜生産商,下遊的預制菜銷售渠道。
可以看到的是,從農産品生産到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張核子欲通過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打造一套完整的預制菜上下遊産業鏈。
核子基因又踏上風口?
據核子基因官網,該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集基因技術研發、市場應用于一體的高新科技型企業。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在 2018 年 3 月名爲《超越》的央視訪談節目上,張核子介紹了自己名字的由來,其父親是理工科的中學教師,給張氏三兄弟分别取名核子、電子、原子。
核子基因官網截圖
" 核子基因集團 " 微信公衆号上的一篇文章詳細講述了張核子和公司的發展軌迹:1990 年,張核子考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 DNA 鑒定,畢業後他以高新技術人才引進方式,來到深圳市公安局工作,并籌辦中國最早的 DNA 鑒定中心。後來張核子離開公安局開始自主創業,在 2000 年成立深圳市紅石别墅裝飾公司(現名:深圳市紅石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後于 2018 年退出股東名錄。張核子還跨入房地産顧問、經紀領域,和巴穎共同創建了深圳市紅石房地産顧問有限公司,不過公司已經注銷。
2012 年,張核子創辦了深圳核子基因。企查查顯示,公司前兩大股東張核子、巴穎分别持股 64.7351%、12.1378%;公司注冊資本爲 3707 萬元,對外投資了 64 家公司。
那麽,一家高新科技型企業爲何看上了預制菜産業呢?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爲 4196 億元,預計 2023 年将達 5100 億元,2026 年将升至萬億元級别。目前,多地已積極布局預制菜産業發展新模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 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标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産業 "。
截至 2022 年底,我國的預制菜相關企業有 6.4 萬家。
有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國内預制菜滲透率在 10% — 15%,比起美國、日本預制菜 60% 以上的滲透率,中國預制菜市場還有較大的擴容空間。目前來看,預制菜的消費群體較爲集中:45.7% 分布于一線城市,22 — 40 歲消費者占比達 81.3%。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社 9 月 22 日消息,近日,記者就 " 預制菜進校園 " 采訪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這位負責人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鑒于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标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 " 預制菜進校園 " 應持十分審慎态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據新華社,業内人士表示,預制菜是食品工業化的産物,也是個新鮮事物,其安全程度并不一定比小作坊制作的食品低。張春晖說,預制菜的優勢之一是實現快速供餐," 比如一個學校幾千人,如果完全自己采購食材、制作餐食,得需要多少廚師?"
而不少家長的共識是,在孩子飯菜方面,效率和成本不應作爲第一考量。相較社會上的普通餐飲,校園餐食更應注重安全、營養、衛生。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 |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藍鲸财經、每經 APP、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