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德時代已經不滿足于造電池,開始盯上了底盤闆塊。
今年 3 月,甯德時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漢兵在百人會論壇上透露,甯德時代的第一個基于磷酸鐵锂電池的滑闆底盤産品将于今年下半年量産。
事實上,甯德時代在去年年末就開始爲滑闆底盤産品造勢,試圖給這一曾經風靡一時、但如今啞火沉寂的技術産品增添熱度。但一個現實情況是,滑闆底盤早已不是前兩年受資本市場青睐的香饽饽,目前廠商做滑闆底盤的玩家多是在生死線上求生存,或困于量産,或虧損加劇。
所謂滑闆底盤,是一種超高集成度的定制化造車平台,把底盤上的轉向模塊、制動模塊、三電模塊,懸架模塊等進行高度集成,變成具有滑闆外形的汽車底盤。
甯德時代爲何要費勁趟進渾水之中?其所說的 " 亮相即量産 ",究竟在空造噱頭炒熱度,還是滑闆底盤已經迎來了商業化應用的拐點?
今天虎嗅汽車暗信号團隊給大家揭一下——滑闆底盤的真實 " 底盤 "。
甯德時代想 " 幹點大事 "
甯德時代在六年前就開始盯上了底盤領域。
2018 年,甯德時代在集團内部進行 CTC 技術立項,内部研發了三年後成立了一家名爲 " 時代智能 " 的公司進行産業化的落地實踐,目前團隊已有六百多人,由前舍弗勒大中華區汽車科技事業部總裁楊漢兵帶隊。
2023 年 1 月,時代智能與江西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約,時代智能将在宜春建設首個滑闆底盤生産基地。
同時,以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爲主體去年注冊了若幹名爲 " 飛樞 " 的商标,4 月中旬," 飛樞 " 官網(www.flexhub-ciic.com)也已經悄然上線。筆者獲悉,甯德時代将在北京車展期間亮相這一底盤産品。
可見,從研發到生産,甯德時代已經爲滑闆底盤的推出做足了準備。
事實上,滑闆底盤并非什麽新鮮事物。早在 2002 年,通用汽車就提出過 "skateboard" 的概念,呈現了一體化底盤和線控技術。在前幾年,業内更是湧現了一大批造滑闆底盤的初創企業,包括美國的 Canoo、英國的 Arrival、以色列的 REE 以及國内的 PIX Moving、悠跑科技等。
之所以說滑闆底盤不是 " 新鮮事物 ",從根本上來看,它其實是純電動底盤平台的一個分支。
最初的汽車底盤是以傳統燃油動力系統爲中心進行設計,以機電液耦合實現車輛橫縱垂控制,電子電氣架構中每個電控單元基本隻負責控制一個單一功能單元,且彼此獨立。
在電動車時代,汽車底盤是以三電爲中心,不需要大量的分布式電控單元,而是用少量但高性能的計算單元。事實上,大多數主機廠都會在底盤上進行不同程度的集成,諸如大衆的 MEB 平台、現代 E-GMP 平台、豐田的 e-TNGA 架構等都具有很強的模塊集成屬性。
以大衆的 MEB 平台爲例,其将電池以及電機放入底盤架構中,通過電池的布局,使得前後輪載荷更加平衡,同時可以實現多種驅動方式。該平台能夠覆蓋 A 級到 D 級,純電動轎車、SUV、MPV 等車型。
當然,這些産品并非是 " 滑闆底盤 " 的終極形态,但可以看到,底盤的高度集成其實是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甯德時代要選擇進入這一市場。
從電池到底盤,用甯德時代的話說,這是 Build Around Battery,即 " 以電池爲中心造底盤 ",。
從官方透露的訊息來看,甯德時代的滑闆底盤集成了 CTC 能量艙、電驅、熱管理及懸架等其他系統部件," 車體是車的大腦,是智慧空間。下底盤是小腦,是能量與運動單元載體。" 甯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說道。
這其實類似于智能手機時代聯發科推出的 " 集成技術方案 ",通過集成主闆、芯片和系統,不同品牌隻需要通過換殼就能夠推出新機型。
甯德時代的設想是通過一個平台支持多個場景,基于滑闆底盤的平台可以開發乘用車的 SUV、轎車、MPV,也可以是 2B 的網約車,共享車、物流車。
2B 場景不難理解,如今入局滑闆底盤的廠商多是在商用車場景中布局,例如低速物流車、餐飲車等,但問題在于,甯德時代要如何收割乘用車客戶,讓主機廠買單?
讓車企買單,沒那麽容易
" 我們有信心讓主機廠 18 個月之内出一款新車,跟以前的主機廠 36 個月、48 個月的時間相比大大縮短。" 楊漢兵說," 整車廠的多個車型可以共用一個滑闆底盤平台,以降低車輛開發的初始成本。"
和其他搞滑闆底盤的玩家一樣,甯德時代爲滑闆底盤打造的賣點同樣是 " 造得快,降成本 "。甚至于,爲了吸引 B 端客戶,時代智能提出 " 可以隻收取主機廠自行開發滑闆底盤費用的三分之一 "。
" 那是甯德時代的算法," 一位傳統車企研發人員直言," 如果要用這個底盤就得新建工廠産線,單是建一個廠就要五六十億。"
前期投入是一方面,對主機廠來說,曾經因爲電池占整車成本 60% 而喊出 " 替甯德時代打工 " 的車企,又怎麽會将 " 汽車三大件 " 之一的底盤交到他人之手徹底淪爲 " 組裝廠 ",更何況,即使在電池成本降低的前提下,底盤占整車成本也高達 70%,讓車企交割出底盤的難度可想而知。
" 再說了,如果是爲了降本增效,這個事應該是車企自己來做,而不是付費給别人來幹。" 上述研發人員說道。事實上,甯德時代一體化底盤的 CTC 技術,包括特斯拉、零跑、比亞迪、大衆、沃爾沃、福特等主機廠都有相關的研發與應用布局。
一個現實案例是,福特汽車曾宣布與 Rivian 合作開發電動汽車,不過很快就結束了合作關系。" 我們自己也擁有底盤開發能力,某種意義上根本不需要使用他們的滑闆底盤。" 福特方面表示。
也就是說,但凡車企給點力,底盤廠商就沒有太多用武之地。而車企們不放手,滑闆底盤的供應商也就很難攻下城池。
另外,該研發人員還提到,大多數車企内部都有造車平台,無論是平台造車還是架構造車,占用開發周期的其實是上車身的開發,下車身大都是現成的東西。即使滑闆底盤能夠提升下車身的開發效率,但這種提升帶來的時間優勢并不明顯。
再者,主機廠真的需要一款标準化、高度集成化的底盤嗎?
" 主機廠要幹一款汽車,它核心的邏輯是要找到它的應用市場,我們不是爲了更快地去研發一款車。" 該傳統車企研發人員給出了答案。
當前,汽車對用戶來說還是私有産品,而不是共享産品,消費者對汽車會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和要求,例如品牌、性能、舒适性等,無法用一款标準化的産品去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
滑闆底盤,真的成熟了嗎?
除了商業層面的困境,技術其實也是阻礙滑闆底盤發展的一大瓶頸。
多數滑闆底盤采用非承載車身形式,甯德時代的一體化底盤同樣如此。從甯德時代釋放的底盤信息來看,同樣采用上下車體解耦的形式。
這種上下車體分離的形式要實現去 " 機械化 ",就需要線控技術、能源管理、驅動管理、車身狀态管理、電子電器架構及軟件平台的封裝與對接等技術加持,才能使整個底盤等效爲 " 可即插即用的主闆 Mother-Board"。
但從産業現狀來看,當前線控轉向技術并未完全去除機械連接,轉向信号還是來自于駕駛員的操作,依靠來自方向盤和齒輪的連接,無法真正實現駕駛員操作與車輛控制的解耦。另外,受制于高昂技術壁壘及上車成本,線控懸架、線控制動等也尚未實現規模化量産。
需要指出的是,全面線控會涉及安全層面的問題。一位車企工程師告訴筆者,在去除機械部件後,如何确保全線控電子系統的安全極爲關鍵,在沒有機械連接的情況下,一旦電子系統發生故障,後果将不堪設想。
線控技術尚未成熟之外,出于底盤平整性的考量,滑闆底盤通常會采用輪毂電機,而目前市面上已經實現量産的輪毂電機多用于大客車上、大貨車上,受制于乘用車輪子尺寸太小,輪毂電機在乘用車上應用還需要技術上的突破。
" 相同的技術條件下,如果想實現大的扭矩,電機就要足夠大,受限于目前的電機功率,很難把電機做進乘用車的輪子裏。這還不包括在實際應用中的轉動、散熱等問題。" 該研發人員解釋道。
技術瓶頸映射的其實是滑闆底盤供應鏈的不成熟,而阻礙發展的核心原因依舊是需求不到位。一位車企研發人員告訴筆者,要實現滑闆底盤的一體壓鑄大概需要近三萬噸噸位的壓鑄機,而目前市場上還有沒有這麽大噸位的壓鑄機,原因是行業需求還未形成。
再者,從乘用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來看,盡管新車在開發前期實現了降本,但高集成度同時也帶來維修拆換困難,這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一筆需要衡量的成本。
從更後端的産業鏈條來看,電池一體化底盤對電池的回收拆解并不友好。浙江華友循環科技總經理鮑偉在百人會上就曾提到," 随着 CTP、CTC、CTB 的發展,電池一體化底盤對于電池的回收拆解是非常不友好的。大家把電池做得無比結實,這對回收企業來說,電池包的拆解是最困難的事情。"
綜合種種因素來看,無論是技術和商業層面的瓶頸,還是售後難題,站在當下的汽車市場來看,滑闆底盤尚且還不是一項成熟的,具備完成形态的産品形式。
在各項技術走向成熟、市場需求到來之前,即使是甯德時代進場搞滑闆底盤,很可能隻是個噱頭。
本篇 " 暗信号 " 由吉利研究人員提供技術解析支持,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