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陳梓慶
汽車是什麽?是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不過,随着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長足發展,汽車産品變得更加多樣和複雜。
目前,随着汽車工業的不斷進步,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曾經那些百萬豪車才有的配置,在二十萬元甚至十萬元的家用車上也可以配備。
因此,對于現在的車企來說,不堆砌配置似乎難以在市場立足。站在消費者的角度," 别人四個座椅都能按摩,爲什麽你家隻有主駕駛位才有 "," 别人副駕駛位有娛樂屏,爲什麽你家沒有 "" 别人有全景天幕,爲什麽你家連天窗都沒有 "。這樣的對比,在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之中更加突出。
不過,這些功能配置如果脫離了實用的初衷,就會成爲車主的負擔。面對隐藏式門把手,不知道怎麽打開車門;全景天窗在三伏天讓車廂成爲 " 桑拿房 ",車内乘員無奈打傘。
冰箱大彩電全景天幕,缺一不可
如果對汽車的理解還停留在 " 三大件 " 以及車輪、座椅和車身上,似乎已經過時了。
目前,汽車除了是載具,還逐漸發展成爲移動的 " 起居室 "。車載冰箱、車載電視、按摩椅等配置随處可見。曾幾何時,這些功能配置在奔馳 S 級、寶馬 7 系等豪車上才能看到,如今卻能在三十萬元甚至二十萬元價位的車型上配備。
以近期上市的高合 HiPhi Y 爲例,全系 4 款車型中,售價 36.9 萬元的車型已經配備車載冰箱,售價 33.9 萬元的車型也可以選裝車載冰箱。此外,近期熱銷的騰勢 D9 也全系搭載車載冰箱。
▲理想 L8 配備後排娛樂屏(來源:理想汽車官方網站)
" 大彩電 " 方面,理想 L8 的副駕駛位和後配娛樂屏是其中的代表。兩者的屏幕尺寸均達 15.7 英寸,已經達到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尺寸水平。目前,高合 HiPhi X、小鵬 G9、吉利銀河 L7、哪吒 S、阿維塔 11 等新能源車均配備副駕娛樂屏,其中高合 HiPhi X 的副駕娛樂屏屏幕尺寸達 19.9 英寸。
▲深藍 S7 的座椅功能配置(來源:深藍汽車官方網站)
座椅方面,真皮 " 大沙發 " 已經難以滿足配置 " 内卷 " 的需求,座椅配備通風、加熱、按摩功能已經成爲不少新能源車型的标配。更有甚者,讓零重力座椅也在普通車型上配備。如深藍 S7,作爲售價在 14.99~20.29 萬元的中型 SUV,除了最低配車型,其餘車型前排座椅均标配加熱和通風功能,還能選裝按摩功能。
此外,全景天幕和隐藏式門把手也是不少新能源車型的标配。在不少自主品牌車型中,如果缺少這兩項配置,所謂豪華感和科技感便會打折扣。
與此同時,爲了讓上述功能配置成爲核心賣點,車企對其命名也花裏胡哨。比如榮威 RX9 二排的國王座椅、智己 LS7 的零重力浮感座椅、深藍 S7 的前排雙零重力按摩座椅等。千奇百怪的名字,還給人一種能買到最新科技配置的錯覺,實際上相關功能配置早已有之,隻是以前沒有被重點宣傳。
▲智己 LS7 座椅功能配置(來源:智己汽車官方網站)
不僅如此,部分車企還在功能配置的數量上加碼。你隻有前排有按摩椅,我配備四個按摩椅;你中控台隻有 2 塊屏幕,我就把儀表盤也設計成屏幕,三屏聯動。
于是,一些原本豪車才有的功能配置,成爲不少新車的标配。這場功能配置的 " 軍備競賽 ",還在持續上演。
花了錢還受罪的電車車主
在車企的營銷大旗下,各種越級的功能配置開始走進消費者的生活中。然而,這些在發布會上被大肆宣傳的 " 黑科技 ",在實際使用中卻可能讓車主苦不堪言。
比如不少新能源汽車都使用的隐藏式門把手。
隐藏式門把手,顧名思義,就是門把手并未在車門上凸顯出來,從而讓車身更具設計感和科技感。然而在實際使用場景中,隐藏式門把手卻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上車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不知道怎麽打開車門的情況,也不知道眼前的隐藏式門把手是否會彈開、什麽時候彈開、朝哪個方向彈開。
▲隐藏式門把手(來源:網絡)
此外,一些隐藏式門把手還要先用手按一下門把手,門把手翹起一邊後,再拉動把手打開車門,這樣複雜、多餘的開門動作在使用體驗上甚至不如傳統的門把手。
對于爲何使用隐藏式門把手,大多數新能源車企都提到 " 降低風阻 "。不過,隐藏式門把手所能降低的風阻,對于續航裏程的提升是否有幫助,多數車企卻從未提及。此外,隐藏式門把手在 10 萬元級别的新能源網約車中也不時出現,其使用中帶來的不便可謂波及各路人群。
全景天幕是另一個被電車車主嫌棄的配置。
爲了提升車内頭部空間表現,滿足部分消費者觀景的需求,加上降低成本,全景天幕逐漸成爲新能源汽車的标配。爲了實現良好的觀景和采光效果,全景天幕以一塊大玻璃覆蓋車頂,藍天白雲之下别有一番風味,還頗具高級感和設計感。
▲蔚來 ET5 對全景天幕的宣傳(來源:蔚來官方網站)
然而,到了夏天,全景天幕對于車内乘員而言可謂折磨。
一方面,全景天幕的玻璃本身會透過數量可觀的可見光與紅外線;另一方面,玻璃自身吸收可見光與紅外線能量後,溫度迅速飙升。當全景天幕直接将熱量傳遞到車廂内,相當于在乘員頭頂上挂了電烤燈。
在一些社交媒體平台,多位消費者反應全景天幕對駕乘體驗的負面影響。有小鵬 P7 車主表示 " 買電車的時候别被全景天窗吸引,要麽選個電動遮陽簾,要麽夏天直接曬秃頭,不然也可以像我一樣買個遮陽闆,low 是 low 點,但是真的隔熱呀 !"
此外,有特斯拉車主發布了全景天幕下車廂内氣溫達 69.1 攝氏度的圖片,還有特斯拉車主表示 " 每天脖子、頭發跟要着火了一樣 "" 空調就必須開盡,于是實際裏程又減少 "。
有蔚來 ET7 車主表示," 我家阿姨忍不住在車子裏打上了太陽傘,她說實在是太曬了還刺眼,其實頂上已經貼過冰甲了 "。
有網友發帖表示,試駕比亞迪海豹時," 車内和車外的人都沉默 "" 真是暴曬啊 "。有 AION Y 車主直言在全景天幕下身體感到不适。" 車裏氣溫就四五十度,尤其頂部,車裏開了空調,就感覺身上很冷,頭頂熱充血。"
▲車主吐槽全景天幕(來源:微博、小紅書)
" 天幕危機 " 之下,車主們隻能展開自救。除了購入官方遮陽簾以外,網絡上不少電車車主展示了自己用報紙、紙皮貼緊全景天幕以實現隔熱的情況。
還有倔強的車主爲了保持全景天幕帶來的視野優勢,在車裏穿防曬服、撐傘、戴草帽,誓要捍衛全景天幕帶來的火辣與熱情。
與此同時,爲了對抗高溫,車廂内空調要調整至更低的溫度,這也讓電車的續航能力備受考驗,車主可能還要因此遭遇續航裏程縮水、充電難的另一重折磨。
新能源汽車雞肋的功能配置還遠不止于此。
比如比亞迪帶火的可旋轉中控屏,在多款新能源車型中雨後春筍般出現,移動的方向也愈發奇怪,有縱向伸縮、有橫向平移、有左右搖擺,還有上下翻折。
然而,可移動的屏幕對車機系統功能的實用性并未有太大的提升,反而存在相關零部件更易損壞、車輛碰撞時對人造成的傷害更大等問題。
▲極氪 X 配備智能感應自動門(來源:極氪官方網站)
還有,不少新能源車型配備的智能感應自動車門,可能存在無法識别車外障礙物的問題。如果關閉相關功能,由于車門内裝有電機導緻車門重量增加,車主手動開門就要花費更大的力氣。
車主使用時的無奈,折射出不少新能源車企大力宣傳的賣點隻是雞肋,甚至是智商稅。
不可否認,汽車功能配置的日益豐富,讓汽車可以擔當更多的角色,讓消費者購車後可以獲得更加多樣的用車體驗。不過,如果隻是功能配置的簡單堆砌,而忽略了具體使用場景中的實用性,那麽這樣的配置隻會給消費者平添麻煩。對于各大車企而言,不妨給新車的配置做減法,同時把選擇的權利還給車主。
哪怕,隻是給全景天幕裝一個遮陽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