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3 月 2 日電 ( 張芷菡 ) 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對發展養老産業、完善養老金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2023 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新經緯就養老産業發展話題對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進行了專訪。
金李表示,當前中國養老産業發展存在供給與需求雙方的不足,大力發展養老産業事關重要。他建議,把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共同發展養老産業,同時,可以補充建立更符合靈活就業新形态的養老基金制度。
中新經緯:中國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發展情況如何?
金李:當前養老事業的發展建立在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在這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轉換中,很多在過去沒有被太多關注到的民生方面的短闆暴露出來。一方面,随着經濟發展,老年人壽命普遍提高,在終老階段可能出現的失能、失智現象增多。另一方面,随着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很多老百姓未雨綢缪,開始更多地考慮自己老年生活的質量問題,這都對養老事業提出新的要求。
許多西方國家較早地經曆了老齡化的問題,比如法國早在一個多世紀前就面臨老齡化,因此對老齡化問題能夠有條不紊地布局與規劃,再比如許多西方國家養老第三支柱已發展得較爲成熟。中國老齡化問題出現較晚,在應對上缺乏系統的規劃,如養老第三支柱也是剛剛起步發展。從中國内部看,人口結構、社會治理結構逐漸改變,也使得中國傳統農耕社會中 " 養兒防老 " 的模式變得越來越不可靠。
中新經緯:據測算," 十四五 " 期間中國人口将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 年前後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應對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養老産業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金李:中國養老産業發展存在供給與需求雙方的不足。供給方面,目前中國養老金占 GDP 比重僅在 7% 左右;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60 歲及以上人口爲 2.6 億人,占 18.70%,這一比重在十餘年後可能達到 30%,老齡化人口增長明顯。但是,目前市場上的養老服務,主要是由國家兜底的、爲條件最差的孤寡老人提供的養老服務,及由富人自行購買的市場化服務組成。相比之下,中低收入群體和中産階層較難在市場上獲得性價比較高的市場化養老服務。
需求方面,我們常聽到 "9073 養老格局 ",這指的是 90% 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 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 享受機構養老服務。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機構養老比率較高,即使是社區和居家養老,老年人也能得到大量的商業化服務。中國目前的商業化養老需求不足,不是因爲老年人沒有實際需求,而是由于許多老年人退休後收入有較大幅的下降,儲備也不足,購買相關養老服務的能力不足。
中新經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内需戰略規劃綱要 ( 2022-2035 年 ) 》提出,适應人口老齡化進程,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發展養老産業的重要性在哪?
金李:大力發展養老産業事關重要。首先,養老需求巨大,層次豐富。随着經濟社會發展,生活質量提高,人均壽命大大延長,對長期護理、醫療等需求迅速增長。
其次,養老需求有巨大支付能力。居民部門數百萬億量級的房地産儲存主要是爲了應對人生後 30 年,但是社會 30 年以後需要的是大量養老商品和服務而不是房地産,這造成巨大的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大力發展養老産業可以提升未來社會提供的養老商品和服務總量,從而更好匹配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發展社會經濟。
第三,養老産業鏈超長,也提供了無數科技應用場景。養老産業可以拉動養老地産、養老金融、醫療、保健、健康食品、養老文化産業、養老機構投資、住宅小區适老化改造等等。因爲人工成本提升,養老産業發展必定通過數智化手段,從而爲前沿科技提供廣泛應用場景,比如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語音識别、區塊鏈、大數據。
中新經緯:如何激活市場力量,發力發展養老産業?
金李:總的來說,發展養老産業需要政府和市場同向發力。充分發揮養老産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力,要把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兼顧公平和效率。要從供給端、需求端和融資端進行梳理,制定未來産業的頂層設計,把養老産業作爲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盡可能預見将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使得行業能長期健康規範發展。
要讓市場充分發展起來,培育龍頭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最終通過産業鏈上下遊的系統配套整合全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對不同市場進行分級管理,要有底線思維,也要有天花闆思維。低收入群體由政府進行托底保障,多數老百姓的需求則主要通過市場化手段滿足。
在鼓勵國企進入的同時,要保護民營養老機構。另外要提前設置合理機制,提供國家層面的制度保障,保證投資安全,尤其是對于百姓個人參股的養老産業投資進行安全保障。可以利用養老信托等機制加以規範。
中新經緯:大力發展養老第三支柱已經成爲社會共識。您對養老第三支柱發展有何建議?
金李:我們建議補充完善現有的養老基金制度。比如,要求所有的雇主 ( 包括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個體戶等 ) 都爲被雇傭者提供一個選項:比如被雇傭者可以取出自己 8% 的收入,然後雇主配比 4%,進行統一管理。
具體操作上,首先,可以設置若幹适當的選項:提供若幹種比較标準化的場景,做成若幹個固定搭配的定投模式;同時也提供大約幾十種基本的底層産品,允許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偏好靈活選擇,在這些底層資産之間進行自由配比。未來各種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對沖基金和地方政府引導基金 ( 隻由财政出資 ) 等都可以通過市場化競争方式擇優進入到該養老基金的白名單中。其提供的産品既可以作爲基金的底層産品,也可以成爲基金層面提供的若幹定投模式中的組成部分。
其次,更多調動央行、證監會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而非傳統社會保障性基金監管部門如财政部、稅務總局的積極性,财政稅收體系給出稅收等國家的優惠支持政策,金融監管部門則确保金融投資的執行效率和公開透明問題,便于發揮各監管部門之長處。
再次,國家對基金的運行管理進行一定的指導,但主要采用市場化原則,包括提供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遴選最優的管理人。資金的具體管理主要交給市場化的機構,建立一套市場化機構的優先評級推薦體系,而不是由基金自己建立内部管理團隊,以避免在基金層面上存在太多權力尋租導緻的腐敗問題,提升整個資金的運營效率和公開透明性。利用市場競争招募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以充分地發揮出投資效率,實現專家管理。
我們提議可以選擇局部地區進行試點,比如廣東省或者深圳市。
中新經緯:目前,在基本養老保險、企業 ( 職業 ) 年金之外,2022 年 11 月,個人養老金制度也已啓動實施。您建議補充完善的養老基金制度有何特殊性?能夠解決當前養老金體系的哪些不足?
金李:社保、農村的基本保險體系都是即收即支模式,年輕人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存進來,老年人直接把它拿走,實際上并不是個人賬戶管理。這種模式不能充分地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去爲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儲備。近期,個人養老金制度啓動實施,已經向建立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制度走了重要的一步。
我們建議設立的養老基金制度,可以與個人養老金賬戶配合,形成現有養老金制度上的補充與完善。它是在國家層面上設立一種制度,人們憑身份證開設的屬于個人的賬戶,雇主需要依照法律将養老專項基金存在勞動者的個人賬戶中。無論勞動者兼職多份工作、頻繁更換工作,或在靈活就業和全職工作之間進行選擇,他的養老收入都将彙集到同一個賬戶内進行管理。這種方式更關注當前就業新業态,能适應勞動者在就業中更換工作頻繁、靈活就業、多項兼職的情況。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