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消息,10 月份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 76.7 萬輛,同比增長 37.5%,插電 + 增程的銷量及增長率,論證二者的增長率大于新能源整體市場,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在我國汽車市場中的地位将愈加穩固。
得益于 " 無續航焦慮 " 的優勢,當下,新能源技術類别裏的插電混動技術和增程混動技術汽車,已經成爲消費者的熱門選擇。也正因如此,關于插電混動和增程混動這兩種技術路線 " 孰優孰劣 " 的争論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每一位新能源用戶,相信在面對上面這些不同的新能源技術路線選擇時,也有過糾結和研究。
插混 or 增程,其實這并非是一道判斷題,而是一道 " 混動選擇題 "。
在這裏筆者不妨做一個簡單科普。
何爲插電?何爲增程?
傳統燃油汽車以及現在的混動汽車,發動機都是可以直驅的。所謂的插電式混動,就是結合了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的優點,其中發動機可以參與發電(串聯 ) ,由電機驅動車輛,也可以參與直驅 ( 并聯 ) ,單獨或與電機共同驅動車輛。
增程式汽車,簡單來說,就是可外接充電,内置發動機,通過純電驅動的汽車。其中,增程式汽車内置的發動機隻能用于發電,不能直接驅動汽車。
不考慮其他技術角度,增程混動在技術架構上更加簡單,插電混動結構要更複雜一些,畢竟插電混動的發動機還可以參與直驅,擁有兩套動力系統,而增程式隻有一套動力系統。
所以,插電混動汽車在動力輸出方面,擁有 EV、串聯、并聯、直驅四種模式。
而增程混動由于發動機不參與直驅,隻有兩種:EV 和串聯。
插電混動汽車的發動機可以直接參與驅動汽車,無需中間的能量轉換,在各種路況下,包括城市道路和高速道路,插電混動汽車都能保證不錯的高效率、低油耗表現。而在快速路和高速模式下,插電混動汽車的燃油經濟性要比增程混動汽車更高。
增程混動汽車,在高速路況下,則需要通過發動機持續燒油來供電,再傳遞給電機,由此驅動汽車。這個過程中經過了一次能量轉換,沒有發動機直驅那麽高效,相較于 " 插電混動 ",燃油經濟性要略遜一籌。
所以,消費者在體驗層面最能直觀感受到的一點:在市區路況下,它們最終的油耗差距并不會太大,但是如果在持續的高速路況下,增程混動汽車就往往因爲 " 虧電 " 導緻 " 高油耗 " 問題。
這也是插電混動技術在能效方面的最明顯優勢。所以,這裏可以加一個結論了,增程混動可以說是插電混動的 " 簡配版 ",插電混動,是兼顧城市體驗與高速油耗的最優解。
插電式混動,技術門檻更高
部分新勢力品牌在純電路線之外,也會選擇增程式混動技術。本質上,增程式混動相當于純電 + 增程器。而插電式混動需要混動專用的發動機,以及一系列電混系統等複雜技術,所以相對而言,插電混動的對技術水平的要求更高,進入的門檻當然也會更高。
這一點在此前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做過詳細解釋," 你要說技術門檻肯定是插電混動要高,所以一般新造車勢力不會選擇插電混動。"
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有技術積累的汽車品牌大多選擇了插電混動路線,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插電混動技術也正在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比亞迪,其 DM-i 超級混動技術已經家喻戶曉。插電混動車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比亞迪,作爲插混汽車的領跑者,今 6 月,比亞迪 DM-i 車型銷量達到 12.3 萬輛,占整個插混市場近 6 成銷量。在剛剛過去的 10 月份,比亞迪 DM 車型共銷售 135590 輛,同比增長 18.6%。
比亞迪的 DM-i 超級混動系統中,離不開核心部件之一 —— 專爲 DM-i 超級混動技術打造的發動機,曾以高達 43% 熱效率,拿下了全球熱效率最高的量産汽油發動機的頭銜。
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增程式混動是一項低門檻、低成本的技術,有顯著的成本優勢,但事實上,不少增程混動車型的售價都比同級别的插混車型更貴。這背後,一面是輿論的造勢鼓吹,實際上是相關車企在成本控制能力上的不足。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插混 or 增程,這并非是一道對錯的判斷題,畢竟每種具體的産品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适用場景,綜合競争力,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科技配置等綜合實力。
無論如何,當下新能源市場發展已經非常快速了。短短十年時間,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曾經合資品牌如日中天的日子裏,消費者面對汽車産品是沒得選,而如今,卻是 " 選不過來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