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象新聞 2023 年 2 月 21 日報道,2 月 20 日,江蘇徐州一消費者吐槽稱,用張小泉(SZ301055,股價 15.79 元,市值 24.63 億元)菜刀拍蒜後,刀斷成兩截。
2 月 21 日,記者将此事反映給張小泉廠家客服,工作人員表示能不能拍蒜看材質,硬度越大越脆越容易斷,廠家也在努力改進這種情況。
圖片來源:大象新聞視頻截圖
該消息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張小泉菜刀去年拍大蒜也斷過!高管曾稱切菜方法不對
據澎湃新聞,去年 7 月,有廣州消費者投訴稱,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刀居然斷成兩截,其客服回應稱 " 我們的刀不能拍蒜 ",引發熱議。随後,一段關于張小泉總經理稱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的視頻,亦迅速沖上熱搜榜首位。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官方微博
張小泉曾發布官方聲明稱,一般而言,張小泉的常規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也友善地提醒消費者,并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适合用來拍蒜,一些硬度較高或者有專用用途的刀具如果用來拍蒜的話,有斷刀的風險。
1 月 30 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發布《2022 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 " 菜刀不能拍蒜 " 的消費争議也入選,位列第六。
中消協報告稱,2022 年 7 月,知名老字号品牌張小泉因 " 消費者投訴菜刀拍蒜斷裂 " 引發輿論熱議。" 拍蒜 " 本是公衆做飯最常見的場景之一,張小泉作爲以傳統刀具聞名的老字号,客服一句 " 不建議使用這種菜刀拍大蒜、拍黃瓜 ",讓消費者的樸素情感無法理解。" 不能拍蒜的菜刀還算菜刀嗎 " 的質疑聲之下,是人們對張小泉沒有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批評。該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強推性價比畸低的産品,再通過所謂 " 消費者教育 " 完成收割閉環,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又有苦說不出的行業痛點。
輿論認爲,作爲有着消費者 " 情懷 " 加持的老字号,更應該在品牌和産品進化的同時,認清自身定位,瞄準市場需求,傳遞出對消費者習慣的尊重之情。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老字号品牌改良工藝流程、宣傳新理念打造差異化産品以拓寬銷路、提升利潤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忽視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更不能以所謂的 " 消費者教育 " 等營銷手段,改變産品創新是爲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這一初衷。
張小泉上市至今市值縮水近六成
公開資料顯示,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9 月,注冊資本 1.56 億元人民币,并于 2021 年 9 月 6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闆上市,作爲傳承 400 年的老字号品牌,且是中國刀剪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首日 IPO 發行價爲 6.9 元 / 股。
截至 2 月 21 日午盤,張小泉報 15.79 元 / 股,跌幅 1.62%,股價相較于最高時下跌 58%。目前張小泉總市值爲 24.63 億元,相比發行首日 60 億元市值,蒸發近 36 億元(接近六成)。
在業績方面,2018 年至 2021 年,營業總收入逐年上升,分别爲 4.1 億元、4.84 億元、5.72 億元、7.6 億元;然而淨利潤在 2019 年出現大幅上漲後已出現增速放緩或接近停滞現象,期間淨利潤分别爲 4380 萬元、7230 萬元、7721 萬元、7873 萬元。
根據 2022 年三季度财報顯示,張小泉的淨利潤甚至出現了下滑的現象,前三季度營收 6.56 億元,同比增長 27.38%,淨利潤僅爲 4102.71 萬元,同比下滑 34.70%。根據其财報内文顯示,營收增長主要系銷售規模擴大。淨利潤下滑的同時,營業成本則增長 35.48%,對此,張小泉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銷售規模擴大以及陽江張小泉工廠産能爬坡推高制造成本造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大象新聞、澎湃新聞、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
封面圖片來源:大象新聞視頻截圖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