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候選 15 強,豆瓣 8.6,爛番茄 92%。
獎項、分數、口碑,都能讓你注意到它。
但肉叔看完的感覺是,它像是一個敏感女孩,寫給主人公,乃至所有女生的一封信。
導演,是 91 年出生的越南女生,這是她的第一部長片紀錄片。
聲音很清脆、溫柔,和片子裡的主人公算是同齡人。
也因此,當主人公遭遇不幸時,她也沒能因為紀錄片拍攝者 " 不幹預 " 的原則而袖手旁觀。
原因,隻為一個 " 她 "。
同樣的性别,差點相似的遭遇,無法破除的暗網,讓人唏噓的命運。
更讓肉叔心驚的,是她在紀錄片開始前的那句話。
" 拍了三年,我一直很害怕結局。"
《迷霧中的孩子》,導演何黎豔,鏡頭對準越南北部山區的一個赫蒙族女孩。
從她的 12 歲到 14 歲,100 多小時的拍攝素材,最終成片 90 分鐘。
它既有少女情懷的輕盈,又有殘酷命運的沉重。
越南北部,氣候寒冷,多山,也比南部更閉塞。
南部的小山村的遭遇,讓何黎豔回想時,禁不住發問,時間在北越山區會過得比較快嗎?
01
童年之殇
女孩叫 " 琪 ",很愛笑,臉圓圓的,在朋友裡算是活潑的。
她幹活手腳非常利索。
不用上學時,她幫着家裡幹活,拔草喂豬。玉米地裡草拔得又快又多,偶爾還能找到一些能吃的果子。
琪 12 歲上初中後,開始學會臭美了。
學校開學文藝彙演,她悄悄畫點睫毛,塗上淡色的口紅。
也開始有了心儀的男孩子,會在手機裡聊天。
是學校的小班幹部,課間要去抓沒戴紅領巾的同學。
長得可愛,性格又活潑,還在上學。
琪的人生,看上去和你我熟悉的同齡人生活沒什麼兩樣,她馬上就要從孩子變成少年。
在最開始,去北部支教的導演,也是這麼想的。
她當時就借住在琪家裡,看到沒心沒肺的琪在院子裡和玩伴玩,同時北部少數民族長大的導演,萌生了想要拍紀錄片的想法。
琪是很自然的拍攝對象,加上他家人對鏡頭也不抵觸,相處了這麼久也熟悉。跟朋友借了一台很舊的攝影機和麥克風,就開始拍攝,這一拍,就是三年。
随着她深入到琪的生活,以及這片雲霧萦繞的山區,她才愈發意識到——
在這裡,一個女孩童年的消逝,承載的遠不止一種懷舊的情懷。
而是曆代存續的極端父權社群裡,隐沒已久的性别暴力。
赫蒙族的孩子從小會玩一個遊戲,抓新娘。
琪也和姐妹們玩過。
我們來玩抓新娘!
孩子們分飾幾種角色——
被綁走的新娘、搶婚者、護新娘的姐妹、以及惜别送嫁的母親。
新娘拼命抵抗,搶婚者并不肯停下,新娘的姐妹抱着妹妹不肯撒手,送嫁的母親在一旁看着。
這時候的女孩子們,正模仿得起興,表情也都是帶着笑。
絲毫不覺,這場玩鬧,其實是彩排。
沒錯,這不僅僅是遊戲。
而是赫蒙族延續至今的一種 " 搶婚 " 習俗。
一種舉着民俗大旗的性犯罪。
在農曆新年,男子會綁架心儀的女孩子當新娘,綁走後便向女方家裡提親,如果期間女孩逃跑,會被視為蒙羞其家族。
很多未成年的女孩,就這樣被迫嫁人。
琪的媽媽
琪能躲過這個噩夢嗎?
14 歲半的新年集會,她和正在暧昧的男性朋友 " 旺 " 确定男女朋友關系。
當晚,他帶她回了家。
回家的路上,男孩子對着攝像頭說了這一番讓人又哭又笑的 " 承諾 "。
我很正派
會問過她父母才結婚,不會綁架她
琪沒想到自己一時貪玩,闖出大禍。
自己隔天就成了待嫁(售)女,兩家人開始 " 議價 ":
2000 塊嫁妝、300 塊親戚送禮錢、10 公斤雞肉、100 公斤豬肉、20 升酒。
琪該怎麼辦?
從男方家回來的琪,意識到旺并非良配。
旺的父親和自己爸爸一樣,是個醉鬼,自己和旺也聊不來,感情沒深到要結婚的地步。
(她畢竟才 14 歲啊)
顯然已經談妥的父母,和對她滿意的親家,都不肯理解,也不想接受。
她不知如何處理,首先想到的是躲進學校,這個尚且講究現代文明秩序的地方。
但母親很快追來帶走她,就算老師說要報警,她也不在乎:
你躲在這會丢我們家的臉
去他的警察,她是我女兒
事情很快進一步發酵,男方及其家人再次登門,強行拖走她。
女孩從禮貌拒絕,再到哭喊求救,她的家人都隻是沉默旁觀。
搶婚的惡習還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規定,女方家長不得幹涉。
絕望中琪對導演喊:救救我。
導演伸手想解救她:放開她。
琪的奶奶攔住導演:别管她。
就這樣,任由她被拖拽出門,直到手腳完全離地,拼盡全力卻無用地嘶吼。
童年的排練,成真了。
而這一幕,不過是這個族類女孩,太常見的命運。
02
同一個噩夢
導演在跟拍琪的這三年,以她為主軸逐漸拉開這片山區的女性圖景。
琪的姐姐,拉。
琪曾跟導演講起過姐姐的故事,拉在 15 歲那個新年被老公綁架。
愛喝酒的母親醉了,等到清醒才發現大女兒消失了一段時間,為時已晚。
本該是上高中的年紀,她早早辍學,如今 17 歲便已懷着二胎。
琪講的時候嘻嘻哈哈,她還不懂姐姐的苦楚,隻是在起身後輕聲嘟囔了一句:
她隻想玩,但她的童年就此結束
琪的媽媽,同樣也是被綁來的新娘。
在琪被綁後的晚上,父親對鏡頭得意地笑說他當年的搶婚壯舉。
在他們習俗裡原本女孩在那會過了下午四點就不該出門的,但是琪的媽媽偷溜了出去,一下便被綁走。
這段強扭的婚姻并不幸福,琪被搶婚的那天夜裡,母親睡不着:
丈夫整天醉了便辱罵她,拉和琪都走了,剩她一個人在家,日子隻會更難熬。
被綁架結婚,卻還不是還女孩們最殘忍的命運。
女童被綁走賣掉,不在少數。
那個搶婚的旺,他的姐妹便是被賣去中國,從此再無音訊。
琪的同學曾在上學路上遭遇同班男生強奸,險些被拐賣。
甚至有女孩去學校途中被奸殺。
您曾提到攝影機在拍攝現場能消解緊張與暴力,甚至作防禦性的武器 ?
他們住在越、中邊界附近。2018 年,琪的同粵在上學途中被強暴,差被賣去中國,幸好她逃脫了。綁架她的人是琪班上的一個男生。事實上,琪的學校确實有女孩在上學途中被奸殺。我在拍攝琪的時候,發現男同學比較不會去騷擾她。
2022TIDF 快報 | 專訪《迷霧中的孩子》導演何黎豔
翻譯 | 王年恺
一個女孩有各種被消失的方式,這一切猶如稀疏平常。
所以當琪被帶走的那晚,母親的第一個反應才會是:
我要他的号碼,确定他不會賣掉她
更久以前導演曾問過琪:你想成為怎樣的女生?
那時候琪先是有些害羞地笑了笑,接着又得意忘形地張牙舞爪:
我想讀很多書,賺很多很多錢
這樣我就會有很多情人
當然抓馬,也确實稚氣。
誰曾想那個還能可勁兒發夢的童年,消逝得如此的快。
就像那天夜裡她們一起點燃星星燈的蠟燭,絢爛一時便迅速化成幾滴蠟。
女孩不舍,伸出掌心接住它。
滴滴答答,融化的蠟燭像淚水一樣淌着。
能留住什麼呢?
女孩呆呆地凝視了一會,擡眼,雙眼茫然又天真。
那次搶婚現場,哭喊着 " 我不走 " 的琪身後,是倆妹妹。
也是這樣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一切。
看着或許是自己的未來。
03
迷霧之網
霧,是貫穿全片的意象,出現在片名、片頭和片尾。
正如世代紮根這個山區的習以為常的陋習。
無孔不入,太難消退。
片子裡,義務教育、網絡、通訊設備的普及,并未帶來更文明秩序,沒能真正刺穿籠罩這座山的迷霧。
隻是映襯出這個部族種種陋習的荒唐無比。
一個細節。
學校老師總苦惱于學生們的無故曠課,一查便會發現站起來的都是女孩。
隻要稍長出些力氣,這些女孩總是理所當然地被家裡視為勞動力,默認是那個可以放棄學業與自我的犧牲者。
她們曠課的理由老師甚至不信,什麼照顧水牛,幫阿嬷收割玉米 ......
片子裡,跟着琪,我們也能看到,跟着大人幹活的,大部分也都是女孩。
在琪不想嫁人時,也求助過老師。
老師也出面幹預過,從法律和倫理角度開導了兩家人。
可結果呢?
幾天之後,男方還是來搶新娘了。
紀錄片之後的采訪,導演被問到 " 赫蒙族男性與女性對搶婚文化的看法差異 " 時,分享過她的觀察:" 大多數男人支持搶婚。"
比如琪的父親便說過,有這個習俗,相愛的人不用經父母同意也能結婚。給片子翻譯的赫蒙族譯者年輕時也幫朋友搶過婚。
另一個關鍵理由:" 貧窮的男人也可以娶妻,因為嫁妝會比征求女方家長同意來得低。"
說白了,這是一項經濟實惠的讨老婆生意。窮光棍也能輕松娶上媳婦。
喝醉的父親甚至會開玩笑似的走過來說想綁架導演給他兒子當老婆。
父親還會在旺上門求婚的時候,警告女兒别逃跑,别讓他難堪,要牢記:
你是女人,不是男人
那個綁走琪的男孩旺,因家裡沒錢而辍學。
面對鏡頭對于搶婚的詢問,他無措地抓頭發:
我還是個孩子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綁架她
綁架新娘在貧窮與性别歧視兩座大山的壓迫下,成了某種無需思考的共識,成了栓住無數女孩的迷霧之網。
就連曾是搶婚受害者的母親,也對此态度的搖擺不定。
她既不想女兒就這麼嫁人——
真心害怕女兒步她的後塵,卻也可惜自己痛失一個幫忙喂豬的勞動力。
同時她又不完全站在女兒這邊幫她拒絕這門婚事。
比如得知女兒被綁走的當晚,她擔心完又轉眼打探起對方的家庭情況,一連三問:
他是長子嗎?
他父母還活着嗎?
以及最重要的:他家有錢嗎?
作為母親她有幾分僥幸于自己也許能通過女兒的一樁婚事而家道攀升,同時她不敢拒婚又是為這個貧窮的家留一點後路:
琪的弟弟未來也可能會去搶婚,如果女兒現在拒絕搶婚,兒子今後搶婚會站不住腳。
——台灣國際紀錄片展導演采訪
而堅決拒絕婚事的女兒,信誓旦旦地想着,自己要讀書,要工作,要改變她母親的人生,要給她應得的一切。
在《迷霧中的孩子》裡,我們似乎能看到結局。
或是因為有攝影機,有導演的那一聲怒吼,影片最後,琪逃脫了。
可在開頭,導演說的那句話,依然仿佛一記懸着的重錘,讓我們無法喘息。
結局如何呢?
片子戛然而止。
借導演之口,我們知道,琪差點能迎來反轉。
她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以優異的成績拿下獎學金,本來能去讀大學,但因疫情影響暫緩在家,遇到了一個男人,17 歲結婚生子。
不知道此時的她會否記得曾坐在高高的岩石邊上,對着滿眼的山霧說:
多希望我能再當一次小孩
然後轉身。
又走向另一片霧裡。
而我更擔心的是。
這片霧困住的,又何止她呢。
在全球範圍内,21% 的女童在 18 歲之前結婚,5% 在 15 歲之前結婚。(by《報道 - 針對女性和女童的暴力 : 記者手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
還沒看爽?來瞅瞅這幾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