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4 月 14 日消息,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東昆侖大格勒地區,新發現了與堿性岩—碳酸岩雜岩共生的铌—稀土礦(大格勒铌礦床)。
研究人員認爲,這一發現顯示出巨大的礦産資源開發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铌和稀土,作爲我國的戰略性礦産資源,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期以來,铌資源主要依賴進口,而稀土雖爲我國優勢礦産,但高質量、高附加值的開發利用仍有待加強。此次大格勒铌礦床的發現,無疑爲我國铌資源的自給自足和稀土産業的升級換代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大格勒铌礦床的粒徑和賦存形式相較于國内其他主要铌礦床具有明顯優勢,初步評估認定其爲大型礦床。這一成果不僅極大地擴展了我國潛在铌資源區及勘查範圍,還有望爲突破現有铌資源 " 提取難、利用難 " 的技術瓶頸提供新的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與堿性岩—碳酸岩雜岩相關的礦床是全球範圍内铌與稀土資源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大格勒铌礦床的發現,不僅爲開展相關雜岩體成因以及成礦機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樣本,也爲後續礦産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業内專家表示,大格勒铌礦床的發現是我國地質勘查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對于推動我國礦産資源勘查與開發技術的進步,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發現也爲我國地質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領域和課題,有望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