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有信心在 2024 年挑戰 BBA 三家的中國區銷量,努力成爲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在理想第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李想這樣說道。
作爲參考,有必要将 BBA 三家車企今年在中國銷量情況列出來,上半年寶馬、奔馳、奧迪三家傳統豪華車企的銷量分别爲 39.26 萬、37.72 萬以及 32.6 萬。
李想的雄心,可能有着他的底氣。
從今年的 3 月份開始,理想就展現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交付狀态。3 月份實現單月首度交付破萬之後,理想這把銷量的「火」越燒越旺, 6-7 月,理想汽車達成了連續兩個月銷量破 3 萬的成績,進一步穩固自己在豪華中大型 SUV 市場的品牌話語權。
風頭無兩的理想,财報數據的亮眼程度不言而喻。
有意思的是,财報電話會議期間,李想「忙裏偷閑」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張照片,上面列出了理想汽車在 2023 年最重要的五個任務。看起來,李想沒有打算自滿于當下,從産品、技術、商業、供應以及組織這五個維度出發,李想對「起航」後的理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毛利率擊敗特斯拉,釋放研發潛力
聚焦昨夜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報數據,理想的各項指标可以用出色來形容。
理想第二季度實現總營收 286.5 億元,同比增長 228.1%;季度交付量達到 8.65 萬台,同比增長 201.6%;二季度持續盈利,季度淨利潤爲 23.1 億元;其中,理想汽車毛利率表現亮眼,本季度毛利率增長至 21.8%,單車毛利率爲 21%。
李想此前曾經向外界表示,20% 的毛利率是車企的一條健康「紅線」,很多企業都在學習特斯拉和蘋果,但是都沒有掌握到了兩者造血的關鍵,沒有意識到毛利率對企業的重要性,想要維持長期穩定的研發,企業至少要保證 20% 的毛利率。
在李想看來,20% 的毛利基線更像是新勢力行業中的一條「生死線」。
長期的重視,讓理想在毛利率管理上收到了成效,算上今年的第二季度,理想汽車連續三個季度毛利率超過了 20%。2022 年第四季度,理想毛利率回歸健康達到 20.2%,全年毛利率爲 19.4%;2023 年第一季度,理想毛利率穩定微漲,數字來到 20.4%;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數據增長到了 21.8%。
值得一提的是,在連續三季度的穩定增長下,理想在毛利率層面擊敗特斯拉,完成了對特斯拉的反超。根據特斯拉官方的季度财報顯示,在去年的四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仍然在 23.8%,而在率先吹響價格戰哨聲之後,特斯拉在第一季度數據收窄至 19.3%,第二季度繼續下滑至 18.2%。
處在産品交替期的特斯拉,的确面臨着部分銷量疲軟的境況。馬斯克曾經表态,特斯拉将會堅持犧牲利潤拉動交付量,盡管二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略有下降,但「讓利促銷」的策略奏效,9.6% 的營業利潤水平讓損失毛利率的特斯拉,重新找到了平衡。
▲ 圖片來自:Bloomberg
當然,除了紙面數據上的領先,毛利率還與車企的研發支出緊密挂鈎。有錢才能夠實現「技術造血」,連續三季度的健康毛利表現,有望進一步釋放理想的研發潛力。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新勢力「蔚小理」三家,理想的研發投入在發展初期一直低于蔚來、小鵬,但在去年開始,理想的研發支出開始加大,逐步追上其他兩家的步伐。2020-2022 年,蔚來、小鵬、理想的研發總支出分别爲 179 億、110.4 億以及 111.6 億元。
理想研發支出的加大,可能與智能駕駛以及新一代智能座艙相關。
在第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李想透露了理想在智能駕駛方面的進展和努力。今年 6 月,理想在北京望京路段開啓了中國首個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 NOA 以及通勤 NOA 試駕,并且逐步向北京、上海的早鳥用戶推送了理想 NOA 功能;在感知方面,理想内部團隊借助創新的 NPN 特征和 TIN 網絡增強 BEV 模型,達到實時感知複雜路況的效果。
馬東輝(理想總工程師)認爲相比于同行競争對手,理想在感知、規控算法領域具備一定的優勢,最大的優勢來自理想擁有國内最大的智能駕駛車隊,截至目前爲止理想高速 NOA 已經超過了 2.3 億公裏。
除了高速 NOA,另一個有趣的點在于理想的 Mind GPT。在理想首個家庭科技日上,理想發布了自研認知大模型 Mind GPT。馬東輝解釋,理想已經具備了 Mind GPT 全棧自研的能力,在确保 Mind GPT 準确性和個性化能力之後,内部團隊采用了近 160 億個參數加強搜索和推薦能力。理想有信心加速大模型落地的同時,在明年将城市、高速 NOA 全部打通。
盡管在今年的第二季度,理想的研發支出占比仍然沒有超過 10%,但是在連續三個季度毛利率超過 20% 之後,理想在研發費用支出上顯然會更加遊刃有餘。在未來純電車型的推出以及智能駕駛的持續發力下,理想的研究費用預計還會迎來一個「躍升期」。
理想出拳,拳拳到肉
把視線拉回到銷量交付上,過去的整個第二季度,理想可以說是赢「麻」了。
第二季度,理想總交付量達到 8.65 萬台,幾乎是去年同期的 3 倍。理想 L7 在本季度繼續蟬聯 30 萬以上中大型 SUV 的銷量冠軍,成爲了 L 系列組合拳中的「重拳」車型。
不過,真正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理想 L8 的表現。李想曾經提到,在 L 系列三台 SUV 中,L8 相比起來市場表現不佳,但在理想 ONE 正式退出新車舞台後情況發生了改變。據理想内部團隊透露,理想 ONE 的潛在用戶幾乎沒有流失,絕大部分的用戶轉化成爲了 L8 車主,理想 ONE 車主的超高轉化率遠遠超過了理想的内部預期,L8 的市場表現因此被成功激活,成爲 30 萬以上六座 SUV 的首選車型。
理想打拳,拳拳到肉。
L7/L8 的兩組拳力度夠重,但理想還不滿意。在本月月初時候,理想在推出了理想 L9 新車型—— L9 Pro。相比 Max 車型,L9 Pro 主要削減了智能駕駛硬件成本,搭載地平線征程 5 芯片以及理想智駕 AD Pro 系統,去掉了頂置的激光雷達組件。
成本削減後,理想 L9 Pro 僅支持高速輔助駕駛功能,車身硬件算力無法支撐城區 NOA 的運行。不過,用戶放棄高階智能功能可以換來 3 萬元的價格優惠,定價 42.98 萬的 L9 Pro 相比 Max 版本定價下調了 3 萬。
剝離高階智駕之後,理想的銷量再次被激活。根據相關銷量統計信息顯示,在 L9 Pro 交付的首周内,理想汽車的周銷量(7.31-8.6)達到 0.72 萬台,穩坐新勢力交付周榜榜首。
剝離高階智駕硬件,無疑是一招「妙手」。在智能駕駛還不能成爲剛需的現今,降低智能硬件成本,保留底盤硬件一緻才是正解。大部分的 L9 潛在用戶往往更加在意車輛舒适性和娛樂性,舍棄非剛需的智駕硬件,降低上車門檻再好不過。
這一點,我想理想應該很早就在 L7/L8 上面感知到了。在理想公布成爲全球空氣懸架車型銷量最大品牌的消息前,理想就發現了 L8/L7 的車主用戶選擇魔毯版本的比例高達 80% 以上,「舒适性」幾乎就是理想的命門,剝離智能硬件,标配空氣懸架讓「路人」對 L9 Pro 的好感度大增。
除了新産品的性價比推動,理想也在解決制約銷量的産能問題。馬東輝透露,目前理想的産能瓶頸主要在零部件的供應環節,理想内部已經在第二季度制定了産能提升計劃,零部件産線的調試和驗證還需要一點準備的時間,很快就可以釋放出新的産能。
新産品和新産能互相打配合,理想在第三季度有望再創新高,完成預期的季度銷量破 10 萬,應該不會是問題。
MEGA 提前曝光,要做銷量第一
好消息不止在财報數據,理想的首款純電車型也有了新的消息。
對于理想來說,過渡純電就是現階段的頭等大事。從增程邁向純電,理想将「勝負手」的重任交給了一台 MPV 車型—— MEGA。
MEGA 的原型車在昨夜遭到了曝光,我們可以通過曝光圖發現一些有設計細節。有意思的是,理想在風阻處理上下了大功夫,隐藏式門把手、獨特極緻的「子彈頭」外觀設計就是爲了降低風阻而服務。
對于一台 MPV 來說,空間是最關鍵的衡量指标。得益于純電的能源架構,MEGA 的前機艙能夠最大限度地收窄,爲 MPV 車内留下更多的乘坐空間,把視線轉移到車内的底座位置,可以隐約看到三條粗大的滑軌設計,按照李想透露的 8 座(233 布局)MPV 的定位思路,二排座椅可以通過電動滑軌移動,方便三排乘客下車。值得一提的是,MEGA 的三排空間應該可以競争同級别最大空間了。
儀表台中控部分,MEGA 應該繼續延續了理想 L9 的内飾設計,左右門闆的皮質包邊以及雙屏的布局,不過理想内部團隊預計會對空調出風口造型做出一定的調整優化。
在後備廂的處理上,理想内部團隊也給出了不同于同行的解決方案。通過洩露的原型車圖片我們可以發現,MEGA 的後備廂鉸鏈并不在車頂尾部,而是選擇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位置。采用這個設計後,MEGA 有效增強了裝載靈活性。
在财報電話會議上李想對 MEGA 寄予了厚望,在理想團隊的預期中,MEGA 可以成爲 50 萬以上銷量第一的産品,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作爲參照,現在 50 萬以上車型市場賣的最好的是寶馬 X5,月成交量超過 8000。
MEGA 想要成爲 50 萬以上的銷冠,就必須邁過 8000 台這個坎。
有充足的信心和樂觀的預期是好事,但是對于一款純電 MPV 車型來說,這個目标還是太過于樂觀。
事實上,國内的 MPV 市場份額一直都穩定在 5% 左右,蛋糕并不大。以成績最好的新能源 MPV 騰勢 D9 爲例,均價 43 萬的價格同樣是立足高端,在近半年以來,騰勢 D9 的累計銷量爲 5.63 萬台;同品類銷冠 GL8 累計銷量甚至突破了 6 萬,本就份額不大的豪華 MPV 市場,MEGA 想要從兩者手中搶走銷量絕非易事。
抛開市場層次,隻從同級别産品出發。想要超過寶馬 X5,MEGA 的近半年銷量需要突破 4.4 萬台。作爲對比,定位相似的極氪 009 的近半年銷量将将破萬,而理想自家的 L8 銷量也不過是 4.8 萬。
MEGA 要達成目标,難度可想而知。
在理想的藍圖計劃中,MEGA 僅僅隻是品牌純電化的開端,在明年理想會發布四款車型,其中包括 3 款純電車型以及 1 款增程車型。有了強勢的二季度表現做底氣,理想這艘即将轉向純電的大船,看起來還足夠穩健。
回歸到李想本人給理想設下的 5 個關鍵命題,技術、供應、組織、商業都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BEV 的産品價值如何實現,MEGA 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