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9 萬元的小鵬 P7i 鵬翼版、24.59 萬元起的昊鉑 Hyper GT 七翼版、34.18 萬元的哪吒四驅耀世版、尚未公布價格的 MG Cyberster......
我說的這些車型都有一個特點——配備了引人矚目的電動無邊框剪刀門,而 " 剪刀門 " 大軍并未停止擴充,它甚至有望成爲 30 萬元内新能源轎車的标配。
前不久在工信部申報圖中完成 " 首秀 " 的東風 e π 007,官方又公開了相關的定妝照。官方表示,新車将于 11 月 6 日正式亮相,定位 " 純電運動 C+ 級座駕 ",并于年底開啓銷售。抛開枯燥的配置," 無邊框剪刀門 " 再一次成爲了新車的焦點。
官方再次爲東風 e π 007 的售價蒙上一層面紗,但也有消息稱它将定位在 20-30 萬元之間," 剪刀門 " 大軍多了一員,大家都争做卷王,那麽新車都要以卷王的标準來做。
打上運動标簽,或許是 SUV、MPV 重重圍困之下,新能源轎車爲數不多的出路。因此,無邊框剪刀門,成爲了轎車們突顯運動的殺手锏。
說到這裏,不得不感歎中國汽車産業發展之快,曾經高高在上的剪刀門,如今被安在二十來萬的轎車上,就算是高配,也是前所未有的 " 廉價 "。
實際上剪刀門隻是汽車 " 展翅 " 的其中一種形式,根據展開形态和方式的不同,還分爲 " 鷗翼門 "" 對開門 "" 旋翼門 "" 天蓬門 " 等數種。蘭博基尼首創的剪刀門、柯尼賽格獨特的垂直戰斧旋翼門以及概念車薩博 Aero X 的天蓬門,這些設計形态各異,又極具标志性。
超級跑車的氣勢不僅在低趴炫酷的外形設計,當兩個車門像翅膀一樣展開的瞬間,即便是不懂車的人,也能秒懂它帶來的氣場。駕駛員從座艙走出,再把車門關閉,優雅的動作一氣呵成,路人對他的理解自然上去了幾個層次。
然後再看看自己隻有普通平開門的車,除了無聊似乎找不到更多合适的形容詞。
我們總會幻想着轟鳴聲浪和霸氣的車門。但事實上,當時的人們僅能隔着屏幕去感受這些快感,昂貴的跑車本身已經遠離群衆,大馬力發動機、特殊的車門設計,也僅在這類車型出現。别說開起來感受一下,平時 4S 店裏的跑車的上車體驗,一般也不會面向大部分群衆開放。
理由嘛其實也很簡單,一分錢一分貨,跑車賣得貴,生産 / 維修成本同樣高昂。在電動化時代來臨前,跑車從來不是普适産品,售價貴也就意味着廠商可以不計成本地将各種豪華技術塞進去,其中就包括構造複雜、材料強度更高的舉升門。
但這并不意味着剪刀門是汽車廠商高不可攀的技術,隻要結構設計合理、車門材料用得足夠好,把剪刀門放到平民車型,并不是夢裏才有的事情。
中國汽車制造産業不斷成熟,供應鏈技術逐漸完善,爲剪刀門的平民化提供了可能。再加上新能源汽車行業内卷嚴重、SUV/MPV 搶占市場,擠占了轎車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廠商要麽不做轎車,要麽隻能讓自己的轎車玩出特色。
新能源汽車采用獨特開門設計的迹象其實早有端倪,2012 年 2 月 9 日,美國 Tesla Motors 公司發布了一款全尺寸純電動 SUV 車型 Model X1,它也叫 "Model X",後排标志性的鷗翼門設計令人印象深刻,車頂和車門之間還有折疊機構,方便在狹窄的車位中最大化展開。
不過 Model X 放在今天,即便特斯拉自降 20 萬,還是一款缺乏了普适性的車型。
2021 年,小鵬第一款帶有鵬翼門的 P7 正式上市,将剪刀門帶到了 40 萬元以内。除了車門外,鵬翼版和高配版本配置幾乎一緻,但兩者的差價已經接近 10 萬元。
2023 年,小鵬繼續堅持鵬翼門版本,但它也迎來了更多同行的夥伴,有哪吒 S、Hyper GT 等。SUV 陣營中,也出現了采用鷗翼門設計的 Hyper HT。哦對了,東風 e π 007 也會是新能源轎車中帶剪刀門設計的 " 生力軍 "。
曾經跑車才有的剪刀門,如今平民車也要有了。
我上網搜了一下,發現 " 平民車配備剪刀門 " 的呼聲很大,看得出來許多人都很想體驗剪刀門的快樂。
跑車和平民車型的構造完全不同,雙門設計也意味着跑車的車門長度比普通轎車更長,開門下車需要的空間更多。如果沒有舉升門,用戶要在狹窄的車位上下車,必然是個大問題。而 " 剪刀門 " 的出現,很好地幫助跑車用戶解決了這一煩惱。
平民車型的宗旨是性價比,車門能開能關,故障率低,做好隔音和防護基本就行,無框車門都很少見,更别提看起來很拉風的剪刀門。所以,絕大部分具備普适屬性的車型,平開門就是最實用的設計。而 MPV 中常見的側滑門,也是一種考慮上下車體驗的解決方案。
但平民車 + 剪刀門,兩種不同次元的實用功能碰撞在一起,并不會産生 1+1 ≥ 2 的效果。
我們需要先知道的一點是,剪刀門的開合軌迹和平開門不同,車門自重很大,光靠人力是沒有辦法舉升的,所以大多剪刀門的開合都有電動機構參與。車門開合的過程,一般也不建議人力接入,強行掰門恐怕會影響機械結構的壽命。
這就意味着,這對車門的維修成本要比常規的平開門更高。
對了,考慮到安全的層面,剪刀門還會配備一套雷達感應系統,以便車輛感知周圍環境,并對車門展開角度進行調控。
而在使用角度上,平開門和剪刀門的打開方式又不一樣。前者隻需要站在車門旁邊拉動門把即可,而後者則需要人站在 B 柱旁邊開門,就是爲了人不擋住車門展開。不了解剪刀門特性的人,大概率是沒法一次成功開門。
不妨猜猜,我是怎麽知道的?
有些車輛的剪刀門,如果展開的過程中被打斷,那麽它就一直停留在當前角度,如果實體鑰匙沒有車門控制,那麽用戶就得通過車控 App 或者拉動門把,讓它繼續升起。而對于副駕駛的車門,如果車輛不在 P 擋,它還有可能做不到正常開關,主打的就是一個抽象。
好了,本來買剪刀門版本就是爲了儀式感,在親朋好友面前 " 裝 B",現在反而給自己、給别人添堵,更别提部分車型的剪刀門版本還要加錢才有 ......
我不否認剪刀門是個壞設計,但前提是廠商在下放這項 " 高 B 格 " 功能之前,先做好人車的交互體驗。
平開門很廉價很無聊,可你不能說它不實用,廠商做了這麽多年汽車,總不可能連個車門都玩不明白。但剪刀門對于普通消費群體來說就是新事物,跟冰箱大彩電一樣新,用戶需要一個适應的過程,讓别人看到這種高大上的儀式感之前,先努力讓自己的上下車變得優雅。
換成剪刀門設計其實并不會提升實用性,平民車輛本身不存在跑車那樣的開門煩惱,本身就沒必要用各種旋翼門、剪刀門來代替。真要扯實用性,在我看來并不如 MPV 的電動側滑門。
很顯然,剪刀門對于普适車型而言僅僅剩下那點 " 裝 B" 的儀式感。既然是爲了 " 裝 B",那麽我隻有一個建議,就是将開關門的體驗做好,用戶拉門把開門不優雅,那就在實體鑰匙多加幾個車控按鈕,隻要把上下車做到 " 無感 ",剪刀門才有了更好的炫酷的意義。
爲了增加賣點,廠商也不得不硬着頭皮增加可玩性和周邊功能,無可奈何了已經。反正,就現階段這樣的交互水準,我個人是認爲沒必要爲了這點科技感和炫酷花錢 " 受罪 ",這就等廠商把這麽一套剪刀門的交互體系做好,再來收用戶的錢吧。
那麽作爲後來者,東風 e π 007 能給平民車的剪刀門帶來更好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