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7 月 14 日晚間,賽力斯 ( 601127.SH ) 發布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爲 -13.9 億元到 -12.5 億元,同比改善 20%-28%。
對于上述業績原因,賽力斯方面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汽車行業的促銷導緻用戶觀望情緒,用戶對 M5 智駕版将在第二季度發布的預期,對現有車型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過去的一年中,賽力斯深度聯合華爲後發布的智選品牌 AITO 問界月銷快速破萬,成爲 2022 年造車新勢力最大黑馬。
" 今年一月,新能源汽車打響了價格戰的第一槍,緊接着燃油車也發動了市場保衛戰,可謂風高浪急,驚濤駭浪。新能源時代的用戶服務與燃油車時代的服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對于這一行業和自身變化,在前不久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緻全體賽力斯員工中表示,軟件定義汽車必将是大勢所趨,因此,用戶服務也必須圍繞着軟件來展開。"
此外,對于上半年業績,賽力斯還表示,因其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保持高研發投入,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稱,随着 M5 智駕版及其他新車型的上市,以及海外銷量增加,公司下半年的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10 萬輛後轉向服務
2023 年,賽力斯汽車與華爲聯合設計的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AITO 問界 M5 标準版相繼發布,全景智慧旗艦 SUV 問界 M9 也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5 月底,AITO 問界第 10 萬輛下線。
記者獲得了 AITO 問界 6 月底發布的緻全體合作夥伴的一封内部信。
信中強調 AITO 問界在 15 個月達成 10 萬輛量産車下線的裏程碑後,已經邁入從 1 到 N 躍遷的新階段。爲支持賽力斯汽車與華爲聯合業務更加深入、緊密發展,雙方決定成立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
知情人士透露,在經過迅速放量後,面對新能源行業的變化,賽力斯與華爲的關系目前變得更爲緊密。
據了解,目前賽力斯與華爲共同決定成立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該工作組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
" 這與張興海談及的用戶服務變化有關。" 一位接近賽力斯人士表示。
張興海認爲,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汽車除了其商品屬性外,更成爲用戶與企業交互的紐帶。企業爲用戶提供不斷叠代升級的服務,用戶在體驗服務後向企業作出反饋,周而複始,形成用戶服務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張興海還錨定了賽力斯未來的發展目标。" 前 20 年,我們做到了市場保有量 500 萬輛,用戶超過 500 萬。未來 10 年,我們一定能再造一個 500 萬市場保有量 , 并讓每一個用戶在産品全生命周期中獲得極緻的用車體驗。"
在此基礎上,賽力斯不斷推出服務内容。
前不久,賽力斯汽車副總裁康波公開透露,AITO 問界即将發布全新的 "CARE" 服務戰略。
根據其解讀,其中,C 代表 " 以用戶爲中心 ";A 代表主動服務,洞察用戶需求并通過數字化技術提供如 " 随車管家 " 般的 " 無感服務 ";持續升級的 OTA。R 和 E 代表尊重和數字化。
自動駕駛領域趨勢
對于當下的汽車市場來說,智能化已經成爲每家廠商繞不開的一個焦點話題。
在基于軟件定義汽車的共識判斷下,多家車企正在布局自動駕駛領域。根據中信證券預計,短期來看,預計 2023 年 L2、L2+ 級自動駕駛滲透率達 38%、8%。2023 年随着理想 L7L8、小鵬 G6、蔚來新 ES6 等産品的上市,預計 L2+ 級産品滲透率繼續提升。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Tractica 預測,到 2025 年全球汽車人工智能硬件、軟件和服務市場規模将達到 265 億美元。另根據 IHS 報告,到 2030 年,汽車智能座艙的全球市場規模将達到 681 億美元,而中國市場規模将超過人民币 1600 億元,中國購車消費者對于座艙智能科技水平的關注僅次于安全配置,甚至超過動力、價格、能耗等指标。
從賽力斯産品來看,AITO 問界 M5 智駕版已于 6 月開啓全國交付。據了解其搭載了 HUAWEI ADS 2.0 華爲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 3.0 的車型。賽力斯方面人士表示,這款産品實現無限接近于 L3 的高階智能駕駛體驗。
而從整體産業角度,有機構判斷,輔助駕駛體驗有望迎來 " 量變時刻 "。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23 年下半年起,頭部車企自動駕駛體驗預計将集中落地 " 無圖城市 ",将輔助駕駛的功能應用從 10% 的低頻場景包括高速、泊車場景,拓寬到 90% 的高頻場景,例如城市公路場景。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數據,2023 年 1-3 月,乘用車行業 L2 級及以上滲透率爲 33.4%,同比提升 9 個百分點;新勢力品牌 L2 級及以上滲透率基本在 70% 以上,頭部自主品牌 L2 級及以上滲透率在 30% 以上。種種迹象來看,國内自動駕駛從 L2 到 L3 躍升已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
6 月底,工信部的明确表态從政策層面再度爲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注入強心劑。工信部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将啓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組織開展城市級 " 車路雲一體化 " 示範應用,将支持 L3 級及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此外,工信部方面 5 月中旬曾透露,《智能網聯汽車标準體系指南》即将正式發布,加快制定十多項重點急需的标準,其中就包括支持 L3 級以上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7 月 5 日,北京市高級别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正式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 " 車内無人 " 商業化試點。智研咨詢報告顯示,預計 2025 年 L3 級及以上乘用車滲透率将達到 20%,乘用車銷量将超過 450 萬輛,2026 年突破 500 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