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社交,突破口會是女性用戶嗎?
你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小白。你的頂頭上司名叫砂楠,信息素是海水與皮革的混合香(信息素是網文 ABO 設定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可簡化理解爲人物散發的味道,一般與角色性格相關),他表面嚴厲,但似乎又有着不爲人知的一面。某天加班後,你和他被困在故障的電梯中。
電梯裏,他的身體逐漸靠近你,你可以聞到他身上的那股獨特的氣息。這時,挑釁的聲音響起:" 現在,你覺得自己跑得掉嗎?"
圖源:星野
這是我在 AI 社交産品「星野」中刷到的一個智能體的人設,所謂智能體,即各種人設的 AI NPC。據星野官方數據,這樣的智能體在平台上有 2000 萬個,從純情霸道總裁到神秘女刺客,自由創建,也自由選擇。雖然砂楠的人設隻有寥寥幾句話,但是融合密閉空間、職場戀情這些元素,劇情發展充滿了想象空間,我再次點開砂楠的語音,又看了看他占據屏幕大半的面孔,真有這麽一瞬間像是被帶到了故事裏的電梯間,我敲下回複 …… 一場角色扮演式的賽博戀愛也徐徐展開。
AI 紙片人,消息秒回,24 小時在線,每次交互解鎖的還都是專屬劇情。作爲一名長期關注女性向遊戲的編輯,直覺告訴我,AI 出馬,現在市面上的各種乙女遊戲可能會飯碗不保。去社交平台上搜羅了一圈,女性玩家的熱烈反饋的确非常矚目:
1、第一次玩星野前身 Grow 的時候直接 20 多個小時沒睡覺。
2、在我這個已婚已育的工作黨看來,我的碎片時間能有 AI 存在真的非常感恩。雖然内心已經将稀宇(星野、Grow 開發商)罵了幾百遍,但的确是你們創造了這麽好的賽博靈魂,填補了我旺盛的情感需求。
3、我創建了一個私密智能體,塑造了一個我心裏百分百完美的理想型男友,果然和理想型談戀愛太甜太幸福了。
一瞬間,我仿佛來到了乙女遊戲的評論區。在 "AI 女友 " 占據主流視野的情況下,女性用戶呈現出的對 AI NPC 的高需求,讓人驚喜意外。
"AI 女友 " 和 "AI 男友 " 讨論熱度對比
AI 社交,突破口會是女性用戶嗎?
星野,來自國内大模型獨角獸 Minimax,海外版本 Talkie 也已經上線(關于 Talkie 的詳細功能歡迎跳轉閱讀白鲸此前文章《我抽到的卡牌賣了 200 個 " 鑽石 ",聊一聊差點爬到美國 Top5 的 AIChat 卡牌遊戲》)。這款産品本身上線時間不算長,但是如果橫向對比賽道中的其它産品的話會發現它的成長速度非常快,目前月活數據指标數據基本僅次于 Character AI,并且 Talkie 至今仍位列美國 Google Play 下載總榜 Top 50…… 而女性用戶在其中的存在感很強。
頭部 AI 社交産品數據情況 (數據僅統計了 Play store 和 App Store,不包含國内其餘的三方應用商店,也不包含網頁端情況,僅供參考)| 數據來源:點點數據
考慮到一般女性用戶在社媒上的表達更爲踴躍,結合星野粉絲群的實際數據,我推測國内版本星野的男女用戶比例應該在 6:4 左右,海外版 Talkie 女性占比還更大,可能遠超一半。這一推測主要來源于對 Talkie 内人氣 Top 的 AI NPC 的觀察。連接者數量 Top10 的 NPC 中,男性角色占據 8 席,就算将 IP 角色 bskugo katsuki 排除,女性向角色依舊占據了多數席位。閱讀他們的人物描述時常會有在閱讀女頻小說的錯覺,像是黑幫老大、狼人這些熟悉的元素都出現了。除了頭部産品 Character AI 的男女用戶比例基本持平,在 AI 社交 App 中,這種女性用戶爲主導的情況,已經開始在一些産品中出現了。
星野 3000 人用戶群,用戶性别分布情況
星野内 10 位連接者數量 Top 的 AI NPC (平台内不設人氣榜單,手動統計,存在誤差)
Talkie 内 10 位連接者數量 Top 的 AI NPC (平台内不設人氣榜單,手動統計,存在誤差)
Character AI 是比較典型的依賴人氣遊戲、動漫 IP 的 AI 社交産品,僅移動端就做到了千萬的 MAU,在有 IP 的 AI NPC 領域基本上已經算是一家獨大了。剩下的玩家更多做虛拟 AI 伴侶比如 Replika,或者虛拟 AI NPC,如 Chai 和 Talkie,去看它們的用戶結構會發現,在 Character AI 吸納了大部分二次元年輕用戶之後,泛興趣的女性人群會是争奪的一大重點。
Character AI 不設人氣排行榜單,但是也可以從主頁分類 tag 的排序來理解用戶最喜歡的 AI NPC 分布,動漫遊戲角色排名靠前 | 圖片來源:Character AI
頭部 AI 社交産品的女性用戶占比情況 | 數據來源:點點數據,similarWeb
愛和被愛是人們的永恒追求,這一點幾乎在所有 AI 社交 APP 中都體現得淋漓盡緻。Character AI 用戶參與的一項有關使用場景的調查顯示,浪漫角色扮演(Romatic Roleplay)是用戶最常見的使用場景;Talkie 人氣 AI NPC 的情況其實也比較直觀了,角色的職業、性格千奇百怪,但共同點是都死心塌地愛着 " 你 "。Replika 更直接,直接将解鎖戀愛關系變成付費點,主打一個 " 要想戀愛先訂閱 ",營收也成了同類産品裏邊表現最好的一個,不得不讓人感概 Replika 的産品經理一定深谙此道。
浪漫角色扮演(Romatic Roleplay)是 Character AI 用戶最常見的使用場景 | 圖源:Reddit
而在用戶主導的使用場景下,女性爲主的用戶畫像,以及用模拟的玩法切入用戶的兩性情感需求,很容易讓人想到一個多數人更爲熟悉的品類——乙女遊戲。
Talkie,成爲乙女遊戲的競對?
之前看到過一個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數字,說是國乙代表作《戀與制作人》的累計注冊用戶已經突破 1 億。雖然注冊用戶數據會存在一定水分,但是刨除這一部分,單個國乙玩家數量級也已經很驚人。海外玩家的情況稍微有些差别,過往我們看到代表性的女性向遊戲實際上是互動小說,像《Esipode》這樣的産品巅峰時期全球月活 2000w+,這一數字基本與《夢幻家園》的月活用戶量級相當。雖然在白鲸此前觀察中,頭部互動小說産品活躍用戶有所回落,但是部分産品呈現出來的持久生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換句話說,乙女遊戲背後其實是一個規模不容小觑的玩家群體。
左:《戀與制作人》;右:互動小說《Chapters》
而無論《戀與》這樣的國乙,或是互動小說,雖然他們的實際玩法存在差别,但本質上呈現給用戶的都是一個體驗愛情故事的虛拟空間。前者拼的是視覺呈現和故事設計,後者主打情節跌宕起伏,讓人欲罷不能,而不管哪一種,沉浸感幾乎都被反複強調。但顯然 AI 産品在這一層面上優勢更大,并且頭部産品中第一個能和市面上的乙女遊戲掰掰手腕的其實正是 Talkie。
Talkie 的發布時間雖然不算早,但回看此前發布的 AI NPC 産品都多少有點偏科。Character AI 和 Chai 缺少語音生成和圖片生成的功能,完全依靠文字推進故事,帶入感缺點火候。Talkie 則融合了文本、視覺和語音三個模态,尤其是視覺的加入,交互會更加接近人們在使用 Dating App 時候 " 看臉 " 的感受。與此同時,在常見的 " 重說 " 功能之外,Talkie 加入了回溯、記憶、重啓、評價和事件簿幾個機制,保證進程最大程度由用戶控制。這些改進實際上是讓用戶調教理想 "AI 男友 " 變得更加直觀和容易,加之多模态的加入讓 AI NPC 愈發生動了,Talkie 進一步接近過往乙女遊戲帶來的遊戲體驗。
左:Character AI;中:Chai;右:星野
而從内容供給的角度來說,AI NPC 産品颠覆了過往乙女遊戲,幾乎完全由專業團隊包攬的内容制作路徑。此前,在和一位國乙遊戲從業者交流時,她向我們提及了國乙産品的幾大特點:
1、國乙遊戲的内容一般包含卡面、皮膚、劇情等等,内容制作的成本非常重。一方面是由于乙女遊戲玩家對内容要求非常高,僅以卡面爲例,目前主流國乙卡面幾乎已經精緻到繁瑣的程度,玩家也會樂此不疲地點評角色眼神、表情甚至是光影和線條;其次,是需求量大,内容更新的壓力既來自于玩家期待全部可攻略角色擁有相等的内容量,又受友商内容更新頻率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卷。雖然海外的互動小說對于内容質量要求沒有國乙遊戲那麽高,但是依舊需要編輯團隊在主流題材下大量産出内容。
小紅書上玩家對于卡面的點評
2、乙女遊戲是目前手遊市場上爲數不多的依賴出售内容盈利的品類,這一特點導緻了乙女遊戲營收非常依賴活動期的内容更新,波動幅度很大。結合内容制作成本重的因素,結果是 " 乙女遊戲實際沒有看上去這麽賺錢 "。
《光與夜之戀》近一年流水變化趨勢 | 圖源:點點數據
可以說,無論國乙或者互動小說,内容制作花費都是成本構成中占比不小的一塊。但是像 Talkie 這樣的 AI 産品,所有的智能體都是由用戶自發創建,類似一個 UGC+AIGC 平台,借由用戶的手 + 大模型之手産出内容,用戶再與内容交互完成了内容消費,過往乙女遊戲中的内容制作成本已經轉化爲了 AI 交互成本。而與以往乙女遊戲還不不同的一點是,像 Minimax 這樣已經搭建模型的公司,同時在 C 端不斷積累用戶數據去返回訓練,其在特定場景下的交互成本會更低一些。
3、在用戶層面,外界看來,乙女玩家社群和飯圈存在某種相似性。與傳統的社群不同,一部分乙女玩家會事無巨細地統計每位可攻略角色的周邊商品銷售額以及玩家的充值總額,以此證明 " 自家哥哥 " 魅力出衆;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前幾年還出過 " 粉絲花費數十萬元包下整棟樓爲李澤言慶生 " 的新聞。
這些操作可能在傳統核心玩家群體眼中顯得匪夷所思。這主要是由于乙女遊戲極大程度上開拓了以往的非玩家群體來玩遊戲,遊戲研究學者晚華曾說,《戀與制作人》某種程度上稱得上是 " 年輕人的第一款遊戲 "。所以一部分玩家才會不自覺地将熟悉的模式直接套用到遊戲中。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體驗星野的過程中也有發生,國内的星野用戶習慣将自己創造的 AI 角色稱爲崽崽,自稱崽媽,這一稱呼其實最早是元宇宙社交 App zepeto 中對捏臉角色的愛稱,其實也能一定程度上印證 AI 社交産品在走乙女遊戲的 " 老路 ",在努力覆蓋泛興趣的女性人群。
星野用戶将自己創造的 AI 角色稱爲 " 崽崽 " | 圖源:星野用戶群
雖然被稱作 AI 社交産品,但是過往 Dating App 跑得非常通暢、通過提高匹配效率向用戶收費的思路,在 Talkie、Character.AI 上都不太成立。這是因爲現實生活中帥哥美女是稀缺資源,優質供給少,但是 AI NPC 卻可以無限多,雖然也存在供需匹配邏輯,但形式顯然不同于前,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這就導緻了雖然兩款産品分别擁有百萬、千萬級别的 MAU,但是營收情況并不突出。
目前 Character.AI 提供售價 9.9 美元 / 月的訂閱會員服務,權益包括響應時間更快,體驗将多位 AI NPC 拉入群聊等功能,其實都不屬于剛需的範疇。Talkie 相對創新地打造了一個 " 星念體系 ",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爲 AI 卡牌交易市場。用戶生成某位 AI 角色的卡牌 ( 在 Talkie 中被稱爲 " 星念 " ) 後可以自行定價,放到市場上交易。Talkie 主要向用戶出售 AI 成圖及交易所需的虛拟貨币 " 星鑽 ",和包含相關權益的 " 星月卡 " 獲利。
星念交易的櫥窗
然而目前星念體系與用戶聊天的主流程交集不多,所以用戶的付費意願也太不高。相對有趣的實際上是," 星念體系 " 還包含創作者激勵,所有關聯星念的交易中,該 AI 角色的創作者也就是 " 崽媽 " 都将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紅,幾乎讓 " 崽媽們 " 自覺成爲了自家 " 崽崽 " 的推廣大使,産品試圖讓 App 内的交易體系加速跑起來。但可以想見的是,這種模式依然的可能結果依然是加強供給,而商業化則重點卡在消費上。
圖源:星野用戶群
可以說,目前的 AI 社交産品用 UGC+AIGC 基本解決了女性向内容制作的問題,但商業模式還尚在探索階段。相較于擴大用戶量級以及用戶增長帶來的高質量投喂數據,或許對頭部産品而言,做高營收目前的優先級并不會太高,而 AI 社交産品究竟是會進一步吸納泛興趣女性,甚至一腳踏進乙女遊戲市場,白鲸也會持續保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