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自帶語音的文字——
我在小小的花園裏,挖呀挖呀挖,種小小的種子開小小的花。
我在大一點的花園裏,挖呀挖呀挖,種大一點的種子開大一點的花。
我在最大的花園裏,挖呀挖呀挖,種最大的種子開最大的花。
從五一假期到現在,相信大家都被這首歌謠 " 洗腦 " 了。
随着它在短視頻平台病毒般的傳播,黃老師收獲了不可思議的流量與關注,同時也遭到了不計其數的嘲諷與謾罵。
熱搜挂了一輪又一輪。
最新消息:
這場風波,因黃老師 " 否認百萬收入 " 與 " 關閉直播打賞 " 而暫時按下。
熱潮過去。
現象值得分析。
爲什麽一個幼師會因爲唱兒歌而走紅?
普通人靠網絡逆天改命,有錯嗎?
" 網紅 " 真有那麽好當嗎?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 我一直沒 get 到挖呀挖呀挖爲什麽能火?"
旋律簡單、歌詞淺白,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大寫的簡單 + 無聊。
其實它火,就在于 " 簡單 + 無聊 "。
别誤會,這可不是貶義。
重溫爆火視頻。
作品叫《花園種花》,從内容看,歌謠有引領意味的歌詞,再加上手勢舞,很容易跟孩子們形成一個互動關系。
視頻走紅,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黃老師衣品很好,長相清新,眼神清澈,笑容甜美而治愈。
伴随着孩子們稚嫩、熱情而整齊的歌聲,這個作品就打造了一個" 純真的空間 "。
觀看這樣的視頻,你無需任何思考,可以卸下所有面具與疲憊,進入到全然放松的狀态。
可能不少人會覺得這種作品很幼稚、很無聊。
但你難以否認,很多人就是需要這種無聊,以對抗棘手的、充滿波折的現實生活。
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觀看。
黃老師越來越火。
後來,她開直播,眼看着粉絲突破 200w,喜極而泣——
我就一個人,摸爬滾打走到了今天。
但,對這種 " 普通人的逆襲 ",很多觀衆并不買賬,網絡上有着鋪天蓋地的質疑與争議。
典型一:" 這不是老師,是網紅吧!"
可真實情況是,她是幼兒園招聘的特色課老師,鑽研奧爾夫音樂教育,截至目前已經 7 年。
典型二:"5 天漲粉 400 萬,一定有團隊,有資本推手。"
甚至有人懷疑,幕後玩家正是之前捧紅了劉畊宏、張大大的無憂傳媒。
可在多方媒體詢問下,無憂傳媒對此做出了否認。
黃老師也在後來的采訪中明确說明,爆火後确實有很多 MCN 來談簽約合作,她都婉拒了。
再看一個直播時的細節。
黃老師因粉絲暴漲而落淚,激動之下拿起鋼琴布就擦淚,如果有人照顧就不會出現這種窘迫的情況。
典型三:" 抄襲犯!她根本不是原創。"
最關鍵的論據是桃子老師(毛蔥小姐)早于黃老師 2 天發布。
ok,這倒是事實。
不過,這其實并不構成抄襲。
在後來的訪談中,桃子老師回應——
嚴格意義上《花園種花》手指謠不存在原創,是每一位幼師都會的東西。
網友是尊重原創嗎?
或許是。
但其實還可以挖呀挖,@草莓殼 發布時間更早。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質疑角度。
有說她表情做作的。
而當過幼師的網友也願意仗義執言,爲了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有時候老師的表情與動作需要誇張一些。
類似的疑問,黃老師也回應過。
有質疑年齡的。
網友會根據她一句玩梗的話,就笃定她已經 38 歲了。
黃老師在直播也回應了,自己是 90 後,20 多歲。
退一萬步講,即便她年近 40,那又如何?
有質疑整容、美顔濾鏡的。
隻要翻翻她的生活視頻,這種說法就不攻自破了(下方圖片其實是 AI 換臉)。
有人說她教音樂時,有時會很兇。
還有一種刁鑽角度:" 隻有男生才會喜歡黃老師吧!"
更誅心的,是從身份層面打壓。
從目前看,老師做直播是沒有被禁止的。
而且如果考慮到教育效果,隻要沒有耽誤本職工作,其教學形式、盈利方式也是可以嘗試與實踐的。
所謂 " 人紅是非多 "。
尤其在網絡上,從鍵盤敲出的一行行字,很容易口口相傳,然後發酵。
這是什麽?
謠言。
派爺想起了前不久上映的電影《保你平安》。
韓露給福利院捐款 136 萬,卻被說生前是 " 坐台小姐 "。
有人沒見過,就信口開河。
有人信以爲真,純粹是無腦跟風。
想要什麽證據啊
怎麽沒人說我是坐台的
《保你平安》以喜劇的方式呈現了謠言的傳播鏈。
魏平安一查到底,生動地诠釋了什麽叫 "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
但真相既簡單又恐怖。
造謠者僅僅爲了一己私欲,随意杜撰,從而毀了一個人清白。
事有不同,但本質沒差。
黃老師在爆紅後所遭遇的種種非議,不過一句 "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
當然了,也有很多網友站出來爲黃老師說話。
最常見的是 " 嫉妒讓人面目全非 "。
從深層想,作爲素人,黃老師的爆紅,其實是給普通人提供了一種上升的可能。
至于一些網友,在打字前,但凡有魏平安哪怕千分之一的耐心,也不至于當個鍵盤俠。
很簡單,順着黃老師抖音賬号 @音樂老師花開富貴 往前挖。
你會發現,她從 2021 年就在平台上更新了生活類視頻。
後來,她學習其他幼師的成功經驗,開始分享自己的教學視頻。
早在 " 挖呀挖 " 爆火前,她就已經積攢了一定的粉絲。
2023 年 3 月,一所" 抖音幼兒園 "正式落成。
不少素未謀面的網友一時間成了同學。
也有一些網友,當起了網絡教室裏的叛逆孩子,接起了話把兒。
黃老師走紅是意外,但底層邏輯早已具備。
那麽,今後就會是坦途嗎?
未必。
客觀來說,在直播中,黃老師對 " 挖呀挖 " 的挪用有些機械,比如 " 左邊謝,右邊謝,左邊謝完右邊謝 "。
想走 " 兼職網紅 " 的路,必須持續不斷創新。
這就像,劉畊宏不可能來回跳《本草綱目》。
此外,走進直播間,對音樂、曲目的選擇都要格外慎重,否則便有侵權的危險。
縱觀近幾年的抖音網紅爆火曆程。
張同學,提供了新鮮拍法和懷舊符号。
劉畊宏,通過線上鍛煉充實了大衆的宅家生活,引領了全民健身熱潮。
董宇輝,開創了知識帶貨模式,讓銷售不再粗暴和喧鬧,而是可以帶來詩與遠方。
而黃老師,隻有 " 挖呀挖 "?
其實并不是。
她有個初心:讓更多的幼兒老師知道專業的奧爾夫音樂。
借用某科的定義——
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他們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别,想象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
在之前的視頻中。
她就通過有趣的互動形式,向孩子們講解音樂的律動與節奏,帶領他們感受音樂藝術的豐富與韻味。
這條路,她已經堅持了 7 年。
節奏棒
非洲鼓
而她的視頻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衆多網友觀看,除了顔值、氣質,奧爾夫音樂的互動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你看。
在直播時代,黃老師的走紅是偶然,其實也是必然。
這還真應了那首 " 挖呀挖呀挖 "。
種什麽樣的種子,開什麽樣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