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比亞迪
提到比亞迪,無人不曉其在電動化上的成就,但對于其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可能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其創始人王傳福的那句 " 無人駕駛是忽悠。"
這個說法曾備受争議,也讓不少人誤認爲比亞迪不重視智能化。在 2024 比亞迪夢想日發布會上,王傳福對這句話做出了回應。
他指出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經常被混爲一談," 我以前曾提出‘無人駕駛是忽悠’,是因爲現階段的無人駕駛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技術成熟度來說,都不具備落地條件。" 且坦誠表示:" 無人駕駛爲時尚早,智能駕駛已經到來。"
在智能化方面,王傳福強調稱," 比亞迪起步很早,我們的研發都是從實際使用場景出發,滿足用戶對智能化的真實需求,不搞噱頭。"
不搞噱頭搞什麽?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都說自己是智能化的第一梯隊,那麽到底表現如何?還是需要用戶真正親身體驗之後,才能給出客觀評價。
" 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體驗。" 在這次夢想日活動期間,比亞迪特意提前爲媒體安排了一個體驗環節,搶先試駕這次發布會上将要發布的最新技術成果,比如從 2023 年下半年開始受到外界關注的城市 NOA、高速 NOA、代客泊車等。
從比亞迪六角大樓前的發車區出發,途徑高速路和城市道路,全程用時将近一個小時。钛媒體 App 體驗的過程中,剛好途中遇到一段高速路上正在修路,體驗的騰勢 N7 正在 NOA 狀态中,車輛提前做出了判斷,及時變換了車道,處理得相對比較平穩。
另外,在緊急避讓加塞車輛、上下高速收費站等各種開車經常遇到的場景中,比亞迪的智駕系統幾乎都能像老司機一樣平穩處理。
正如行業普遍認爲的," 智能化拼到最後其實硬件已經很難有差異化,主要差異化在軟件層面,因爲這涉及到能否将細節的體驗做到極緻。"
所以,單純從用戶體驗層面來看,比亞迪在智駕表現上與現在行業裏所謂的第一梯隊并未有太大差距。
那麽,在智能化競争的下半場,比亞迪能否後來者居上?
在筆者看來,比亞迪在智能化上競争的最大優勢來自于其龐大的數據體量,這是任何一家新能源車企都不具備的。
來看一組數據,目前比亞迪 L2 級智能駕駛的搭載量已經突破了 260 萬台;2023 年比亞迪已售車型智駕系統搭載率超過 57%。2023 年,比亞迪全年銷售 302.44 萬輛,同比增長 61.9%。截至目前,比亞迪的市場保有量已超過 600 萬輛。
在真金白銀的投入上,比亞迪宣布未來将投入 1000 億元到智能化領域。截至目前,比亞迪共計有 9 萬名研發工程師,王傳福表示," 比亞迪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汽車企業 "。
而在智能駕駛領域,比亞迪組建了一支 4000 多名規模的研發團隊,其中 1000 多名算法與硬件工程師,3000 多名軟件工程師,且已取得全國首個 L3 級測試牌照。
王傳福表示," 力保智能駕駛實力處于第一梯隊 "。作爲比較,華爲車 BU 的研發團隊規模約爲 7000 人,其中 70% 以上是智能駕駛研發人員,約爲 5000 人左右。
在這次的體驗過程中,筆者在與比亞迪現場的工程師交流中獲悉,比亞迪智駕團隊中也有很多來自華爲、蔚小理的成員。他們都已加入比亞迪有一段時間了,比亞迪确實早已開始默默發力智能化領域。
此前钛媒體 App 在獨家對話騰勢汽車總經理兼首席共創官趙長江時,其指出,智能駕駛競争的不是先發優勢,主要是後邊的企業大數據。
長城證券研報也指出,數據決定智能駕駛大模型質量。智能駕駛需要收集海量數據并對其進行特征分析、訓練、驗證,最終形成高度精準的數據處理模型。一方面,想要獲得大量長尾數據,原數據就需要盡可能多地覆蓋各種非常規情境,以提升模型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簡言之,自動駕駛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量。而比亞迪巨大的市場銷量将會爲其提供海量數據,幫助其不斷優化叠代智能駕駛大模型,從而提高其智駕技術的性能。
因此,行業會普遍認爲比亞迪在智能化領域,隻要發力就很有可能會後來者居上。這也是爲什麽很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想要拿到比亞迪某款車型定點的原因,隻有越來越多搭載其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跑在路上,其自動駕駛技術才能不斷快速叠代升級,也才能去證明其技術的厲害程度。
另外,比亞迪在智能化上的另一大優勢是電動化。用王傳福在發布會上的話說," 比亞迪在行業内最早提出‘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的口号,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基礎,智能化‘不是敲敲代碼就行了’,如果沒有電動化的堅實基礎,智能化就是危房,說倒就倒。"
在比亞迪首席科學家、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看來,電動化與智能化螺旋發展,競争的主賽道擴展到整車工程。
也因此,王傳福喊出了 " 東拼西湊,湊不出整車智能。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
整車智能是什麽?
整車智能作爲比亞迪首次提出的汽車智能化發展戰略。實際上,在其内部早已開始實施,我們此前看到的易四方、雲辇、DMO 等技術,都是在整車智能技術路線指引下的産物。
那麽,到底什麽是整車智能?其與當下其他車企所講的智能化有何不同?
簡言之,整車智能就是通過智能化架構,打破電動化、智能化多系統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跨系統調用,執行多系統聯動,讓車輛的感知更全面、決策更科學、執行更精準,真正打通車輛運行各個環節。
但其實,我們知道很多汽車廠商的關鍵零部件或者核心技術都是有供應商提供,不是說供應商提供的産品或技術不好,而是當跨域進行聯動時,這種所謂 " 東拼西湊 " 整合在一起的東西,肯定是不如 " 全棧自研 " 的效果好。這也是爲什麽很多新勢力都在講智能化領域 " 全棧自研 "。
比亞迪自主掌握了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核心技術,确實可以真正從硬件到軟件實現全棧自研,并構建起完整的研發體系,從而讓整車智能成爲可能。
因此,要實現整車智能,關鍵是在企業戰略層面,做到全棧自研、垂直整合,才能實現各系統之間的順暢交流。
在王傳福看來,智電融合的整車智能,才是智能化發展的正确方向。
比亞迪從整車維度出發,自主研發了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 " 璇玑 "。
具體來看,璇玑架構形成了以大腦爲核心,聯動神經網絡的完全體,實現了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高效融合,讓駕乘體驗更安全、更高效、更個性;電動化包含三電系統、底盤系統及車身系統等系統級技術;智能化包含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智能化功能。
同時在這次發布會上,比亞迪也發布了其打造的行業首個雙循環多模态 AI ——璇玑 AI 大模型,讓整車智能可持續進化。
廉玉波指出,目前,行業把汽車智能化與智艙智駕畫上等号,導緻概念被窄化。整車智能跳出固有思維,重新定義智能汽車。多數智能汽車的各個系統是由不同供應商采購組裝而成,導緻各系統之間無法聯動融合,無法真正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而整車智能則是站在整車維度全面考量,跳出行業智能化的固有思維,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整車智能打破不同系統間的隔閡,做到所有感知彙總到一個 " 大腦 " 進行思考決策,迅速調節車輛 " 身體 " 狀态,大幅提升駕乘安全性和舒适性。與此同時,整車智能能夠讓車更懂人,實現範圍更廣的個性化設置,做到千人千面。
比亞迪的野心不止于此
如果說 " 整車智能 " 是比亞迪跳出來,被迫應戰智能化的 " 卷 "。那麽,建設全地形專業賽車場,則是比亞迪将這種行業的 " 卷 " 直接拉到了另外一種高度和格局。
比亞迪宣布,公司拟投入 50 億元,建設全球首批全地形專業賽車場,成爲汽車技術的 " 試煉場 "、汽車文化的 " 發祥地 ",讓新能源汽車文化在中國生根發芽。
比亞迪拟投建的專業賽車場,包含标準競速賽道、專業越野場地,智能化項目體驗等。用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的話說," 未來我們的賽車場也不僅是熱血澎湃的競技場,種子選手的特訓場,也更加成爲檢驗整車智能的試驗場。"
這幾年新能源技術的大變化,産業的大變革,正在徹底刷新大家對汽車的想象,但很多人還沒有真正地感受到。那麽,爲什麽沒有感受到?目前的障礙到底在哪裏?
李雲飛将其歸結爲 " 體驗 ",體驗的門檻太高了,要把這些颠覆性的技術玩起來。首先你得有車,要有專門的場地,還要有專業的人來指導和幫助。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玩車還是一件奢侈的事,這也是爲什麽中國的汽車文化起不來,汽車永遠隻是通勤工具。
李雲飛指出,新能源車天生就有更好的性能,傳統燃油車能玩的新能源車也都能玩,而且表現更好。像原地掉頭這樣一些創新的功能,以前想在燃油車上實現,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所以說新能源車要論可玩性的話,要比燃油車好玩的多。
圖片來自比亞迪
在燃油車時代,速度和操控是汽車文化最重要的體驗,這種體驗和需求就誕生了後來的賽車手。但進入新能源時代,速度和操控已經被一系列的新技術刷新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原有的、傳統的賽車場已經滿足不了更多颠覆性技術的體驗需求。再用傳統燃油車的試卷已經考不出來新能源的真實實力。
" 所以,我們比亞迪要求加附加題,我們要給新能源汽車出專門的試卷。" 李雲飛說道。
根據李雲飛的說法,在這張試卷中,不僅要考速度和操控,更要考智能化、整車質量等新體驗,讓新能源汽車的颠覆性技術有卷可考。
通過建設全地形賽車場,比亞迪想要降低用戶玩車的門檻,從而慢慢去孕育中國特有的汽車文化。不止有比亞迪一家想要推動中國的汽車文化發展,國内所有的主機廠其實都想幹這件事。
但文化是軟實力,是一項長期投入的大工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給了國内主機廠更多機會去建設自己的汽車文化。毫無疑問,在電動化、智能化上,國内 " 遙遙領先 "。
中泰證券研報認爲,2024 年,汽車智能化有望複制手機智能化後的需求提升的路徑,迎來額外消費性購車需求,同時,智能駕駛也将從高階逐步滲透到走量的 " 平價智駕 "。
王傳福也表示,比亞迪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以及全産業鏈自研自造的實力,可以爲用戶大幅度降低智駕體驗門檻。
根據規劃,2024 年,比亞迪将會推出 10 餘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未來,比亞迪 20 萬元以上車型将會提供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選裝,而 30 萬元以上車型則将全部标配。
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新能源智能汽車,這也給了車企更多 " 秀肌肉 " 的機會,真正檢驗綜合實力的時間或許将在 2024 年或 2025 年到來。
比亞迪在 2024 開年,率先打出 " 王牌 ",不僅僅是想要智能化領域做 " 大哥 ",其更大的野心已在 " 全地形賽車場 " 上展露無遺。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王瑞昊,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