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房企對未來半年的市場走勢預判,不要看他們管理層在半年業績會上怎麽說,而是要看他們是不是敢在土地市場上投入真金白銀。
2024 年 8 月,土地市場 " 涼度 " 再次升級,有 3 個數據可以說明情況:
一是,1-8 月,TOP100 企業拿地總額 4731.3 億元,同比下降 40.0%,前值 1-7 月是降 38%,又擴大了 2 個百分點,超出同期銷售額的降速,房企在瘋狂去庫存。
二是,權益拿地金額 TOP50 的門檻是 28 億元,2023 年同期,這一數字是 40 億元。2022 年同期的門檻是 43 億元,今年的降幅最大;
三是,1-8 月,隻有綠城的拿地金額超過 300 億元,而 2023 年同期,耗資超 300 億拿地的企業有 5 家。拿地金額超過 200 億元的數量,同比少了一半。
三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今年的土地市場真的涼了,預期很不樂觀。
左爲 2023 年 1-8 月權益拿地金額 TOP10,右爲 2024 年 1-8 月權益拿地金額 TOP10;數據來自中指研究院
還有兩個現象,也能說明一點問題。
首先,今年沒有猛沖猛打的 " 黑馬 " 了,反倒是泉州城建集團、石家莊城發投集團等帶有地方城投性質的企業 " 被動 " 進到了靠前序列。
拿地 " 黑馬 " 多,說明樓市有結構性機會,比如早先的融創,後來的建發、中建系,飛速發展之前都是從土地市場 " 掃貨 " 開始的。但今年 1-8 月土地市場交易的名單中,還沒有看到 " 黑馬 " 體質的公司。
其次,今年 1-8 月,頭部央國企的拿地動作也放緩了。" 地産一哥 " 保利發展 2023 年 1-8 月拿地 567 億元(權益金額),2024 年 1-8 月拿地金額 209 億元(權益金額),同比降幅 63%;
" 利潤一哥 " 中海地産,2023 年 1-8 月拿地 371 億元(權益金額),今年 1-8 月拿地 145 億元(權益金額),同比下降 61%;
華潤置地,2023 年 1-8 月拿地 515 億元(權益金額),今年 1-8 月拿地 159 億元(權益金額),同比下降 69%;
越秀地産今年 1-8 月拿地權益金額同比下降 75.5%;建發房産今年 1-8 月拿地權益金額同比下降 34.2%;招商蛇口今年 1-8 月拿地權益金額同比下降 61.6%。
目前在拿地榜單中排名第一的綠城,317 億元,唯一一家權益拿地金額超 300 億的房企,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36.2%。
今年頭部企業中,拿地金額還有明顯增長的隻有中建壹品、中建智地等中建系公司。即使如此,這兩家企業也已經有兩個月沒拿地了。
以拿地面積(建面)爲維度對比,這個現象更爲明顯,在頭部央國企地産企業放緩拿地的同時,三四線城市基本上被放棄了,地方城投公司不得不出來托底。
數據來自中指研究院
今年土地市場也曾有過一段 " 興奮期 "。例如,貝殼找房下場拿地,讓人誤以爲提高投拓工作的精細度和技術性,是不是就能看到賺錢、超車的機會。
但後來人們發現,貝殼比開發商還要謹慎。其 7 月在西安拿下的兩宗地塊,合計土地款 1.34 億元,而且貝殼在其中的角色相當于财務投資。
所以,今年下半年地産企業比預想的要保守很多。
而且,今年大部分頭部企業把拿地指标給了一二線城市,特别是長三角地區,這是全國樓市中跌幅最低、成交最活躍的地區,特别是上海新房市場,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2022 年至今,在全國房價齊刷刷下降的時候,上海新房市場的價格環比一直保持正增長,是唯一一個。
頭部房企都在幹嘛?答案是 " 去庫存 "。
中海地産上半年新增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爲 117 萬平方米,銷售 544 萬平方米,土儲總建面一年之内減少了 1191 萬平方米;
保利發展上半年新增土地儲備 116 萬平方米,銷售 954.25 萬平方米,土地儲備計容建面比年初下降約 620 萬平方米;
綠城中國上半年新增土地儲備 131 萬平方米,銷售 280 萬平方米,半年内土地儲備計容建面下降約 14%。
曾經的 " 黑馬 " 建發房産,今年上半年新增計容建築面積 180 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面積 311.48 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總建面比年初下降了 6.88%,也開始收縮戰線。
今年,越來越多的房地産企業喊出要 " 以收定支 "、" 以銷定支 ",但實際上,他們的去化速度要快于拿地速遞,連央國企都在強調 " 安全 "、" 謹慎 ",徹底放棄抄底了。
不過,好消息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不動産金融研究中心聯合中指研究院的調查顯示,今年下半年央國企的拿地意願有所上升,調查對象預計所屬房企拿地金額減少的由約五成縮至四成,而預計拿地金額增加的企業比例從約兩成提升至近三成,背後的原因是央國企對下半年的融資環境改善和融資成本下降更爲樂觀。投資性價比比前兩年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