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鞘翅目統稱甲蟲,是昆蟲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名門望族,坐擁 178 科 30 餘萬種,在整個動物界中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目。在這些浩如煙海、形态各異的甲蟲之中,天牛無疑是辨識度較高的類群。有誰沒接觸過天牛呢?長長的觸角,鋒利的 " 大牙 ",被捉住時會發出 " 嘤嘤嘤嘤 " 的暗啞聲音,幾乎是每個鄉村孩子的童年回憶。
圖 0 大泰坦天牛 /Titanus giganteus
從分類學上講,天牛泛指鞘翅目葉甲總科的一類昆蟲,天牛科為主,麾下種類數萬,還包括從天牛科自立門戶的瘦天牛科、盾天牛科和暗天牛科。我省境内共記錄天牛百餘種,但多數分布零散稀疏,或體型很小,并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能讓人印象深刻、看着眼熟的常見中大型天牛僅寥寥數種,有些可在城市環境中出現。
正文
1.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圖 1.1
圖 1.2
" 黑質而白章 ",最經典的天牛形象。有些個體的斑呈淡黃色,過去稱黃斑星天牛,現在認為是光肩星天牛的一個色型。臭名昭著的害蟲,從幼蟲到成蟲都靠危害樹木過活,對多種人造林和園林綠化樹種構成重大威脅,曾使我國三北防護林受創深重,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圖 1.3
明代畫家溫良 《天牛蛇莓》圖,絹本,水墨設色,其中的天牛當為光肩星天牛。此畫現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2. 華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圖 2.1
圖 2.2
也叫星天牛,與光肩星天牛相近,顯著區别在 " 肩部 ":光肩星天牛自然是 " 光肩 ",該種鞘翅肩部有大量密集瘤突,貌似佩戴了某種浮誇而複雜的軍銜标志。據說發生數量少于光肩,但我在青島市内幾次遇到該種,欲尋光肩卻不可得。不用說也是林木 " 害蟲 ",尤愛柳樹。
3. 桃紅頸天牛 Aromia bungii
圖 3.1
圖 3.2
與星天牛相比,個頭較小,身材纖細。遍體黑亮,前胸背闆一般呈豔紅色,極為醒目,故曰 " 紅頸 "。長江以南有全黑的 " 黑頸型 ",與 " 紅頸型 " 并存,如圖 3.2。重點危害核果類果樹,如桃、杏等,名字讀成 " 桃 / 紅頸天牛 " 才對。
圖 3.2
清代畫家朱汝琳所繪的紙本設色畫 《草蟲卷》,其中就有桃紅頸天牛。此畫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4. 中華裸角天牛 Aegosoma sinicum
圖 4.1
圖 4.2
圖 4.3
曾用名薄翅天牛。體型比星天牛稍大而扁,色澤黯淡,通常棕褐或茶紅色,雌蟲具明顯的産卵管。喜夜間出沒,有趨光性,白天也能見到。對楊柳類樹木危害很大,甚至對建築物中的木材也有破壞作用,該殺滅還是要殺滅,沒必要心存恻隐。
5. 合歡雙條天牛 Xystrocera globosa
圖 5.1
圖 5.2
和桃紅頸天牛一樣,屬于苗條型天牛,長得還行。紅棕色或棕黃色,鞘翅色較淺,每翅中央有一條藍綠色縱紋,前方斜向肩部,鞘翅外緣和後緣亦呈藍綠色。主要危害合歡、槐等樹種,圖 5.1 和圖 5.2 中的兩棵樹,一棵是合歡,另一棵也是合歡。
6. 粒肩天牛 Apriona germari
圖 6.1
圖 6.2
又名桑天牛、桑粒肩天牛。軀體和鞘翅黑色,肩部有密集瘤突,因密被黃褐色細絨毛,故而 " 黑牛 " 變 " 黃牛 "。體型碩大,威武雄壯,常見天牛中的扛把子,小時候抓到一隻倍感榮耀,可以傲視小夥伴。近些年因為防治到位而日漸稀少。主要危害桑、無花果、毛白楊等。
圖 6.3
五代畫家黃筌所繪的絹本設色畫《寫生珍禽圖》中,有一隻個頭碩大的天牛,很有可能就是粒肩天牛。此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7. 土天牛 Dorysthenes sp.
圖 7.1
圖 7.2
俗稱山春牛或山水牛,我省部分地區嗜食之。幼蟲穴居土中,靠啃食草、樹根生活,成蟲于 7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雨後鑽出地面。撕去鞘翅後腌制,或煎炸,或剁碎加雞蛋煎餅,帶籽雌蟲尤佳。我在青島劈柴院親自試吃過燒烤 " 山水牛 ",感覺一般,可能是做法不對。
圖 7.3 疑似大牙土天牛
圖 7.4 曲牙土天牛标本
能吃的 " 山春牛 " 即土天牛,我省有 2 種,大牙土天牛/D. paradoxus和曲牙土天牛/D. hydropicus,形态近似,體色棕栗或黑褐,足及觸角偏紅,上颚發達如明月彎刀(雌蟲略遜),相貌十分駭人。二者的前胸背闆兩側皆有 3 個齒突,中齒短的是大牙,中齒較長且向後彎曲的是曲牙。圖 7.4 最右那一隻,依稀可見中齒後彎,其它的都被擋住了。
蟲恐後退!
圖 X
以吃結尾,善哉善哉。探讨一個問題,除土天牛之外,其它天牛能不能吃?當然能,一般隻吃藏在樹幹中的幼蟲(土天牛也是幼蟲更美味,但挖起來太麻煩),膠東稱 " 哈蟲 ",長得白白淨淨的,油炸後焦黃酥脆,入口噴香。雖說是 " 野生動物 ",但吃起來毫無負罪感,就當客串一回啄木鳥,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