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詐騙這件事,竟然不分階層,錢多錢少都能騙。
或許隻有這個時候,人們才不會小看詐騙,不是把它歸結爲智商和文化水平,而是人性的弱點。
11 月 22 日,一份更新的受害者名單見諸報端,李安妮、萬海家族、蘇有朋、洪宜卉、義隆電、DHC 位列其中,他們分别代表了台灣地區政商界名流、演藝圈人士、本土上市公司、外企,是一樁損失空前的金融詐騙案的苦主。
▲中國台灣地區模特洪宜卉
龐氏騙局,這個古老而又常見的投資詐騙,以刷新台灣地區金融詐騙曆史的規模,又一次得逞了—— 1.3 萬名投資人受害,預估詐騙金額超過一千億新台币(注:受害者預估稱 2 千億新台币,約合人民币 448 億元)。
這場騙局多少有些離譜。
不僅因爲它駭人的金額,還因爲它前後持續了 16 年。更奇怪的是,它銷售的基金投資産品從一開始就是未經批準、遊離在監管之外的非法海外基金,卻仍然卷走了一大批精明的高淨值人群的錢,且至今去向不明。
台灣地區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怎麽就騙倒了一幹名流?
/ 600 萬嫁妝錢 /
直到确認自己投進去的錢贖不出來了,賬戶也無法登錄,安娜才真的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600 萬新台币(約合人民币 134 萬)的嫁妝錢。
在這之前,即便做投資分析的朋友告訴她那是詐騙,她仍然半信半疑,稱自己找到的是少數人才接觸得到的穩當的投資渠道。
爲此,身爲 Youtube 博主的她,還錄下了和朋友對談的整個經過,拍下了她從信心滿滿到懷疑、發懵再到崩潰的前後反應。
起初,是安娜的叔叔通過一位經理人朋友先投了 2 千萬新台币(約合人民币 448 萬),經理人告知,兩年的投資回報率在 20%,第一年是 12%。前 4 年,利息穩定到付,叔叔這才推薦給她。
▲安娜與經理人的對話 / 圖源:視頻截圖
安娜也開戶、投入成了投資人,把父母給她存的 600 萬投了進去。流程操作看起來很齊全,她沒有多疑心。
然而今年 4 月,半年後本該到賬的配息卻沒有下來。經理人告訴她,是因爲全球性反洗錢,所以利息到賬有延遲,安娜信了。
▲經理人向安娜解釋利息未到賬的原因 / 圖源:視頻截圖
但朋友據此判斷這是詐騙,而她犯的一個錯,在于隻在意高額利息和保本,卻不知道自己具體投資的是什麽,也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朋友注意到,安娜實際投向的就是澳豐旗下的一款海外外彙套利基金産品。
這類騙術突出保本保息、高利息,雖然名義上是投資海外基金,又或者是利用彙率差套利的空間,但朋友問她:如果今天有一個東西能夠保本還配 12% 給你,而跟銀行借錢隻要 2%,所有人借錢去買還會有 10% 的利潤,爲什麽銀行不直接去做這個業務?
安娜解釋,經理人告訴她,因爲這個渠道有名額限制,隻有 VIP 客戶可以投資;自己這筆投資還沒到期,一時取不出來很正常;又解釋說他們有專門的 APP 可以查看投資狀況,一切都顯得有模有樣。
▲安娜展示 APP 内的界面 / 圖源:視頻截圖
" 這就是一個資金盤、老鼠會,他們要的就是你的本金,不管 10 年 15 年之後,他要的就是大家全部的本金,等他覺得這個資金規模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全部卷走。" 朋友最終點破。
安娜現場給經理人打電話,想拿回本金,卻沒有接通。朋友指出,她下載的 APP,關聯的就是新聞已經披露的澳豐金融的一款基金産品。
安娜的臉色開始變差。
晚上,經理人回電,除了繼續以反洗錢向安娜解釋,還說他自己的錢也被套在其中,得不到其他說法。事後,她已經無法打開 APP,經理人回複,系統在維護中。
▲視頻的最後,安娜已無法打開 APP/ 圖源:視頻截圖
很快,5 月底,澳豐金融集團以一份網站公告,宣布 " 無法繼續投資活動,自願放棄投資經營 ",相當于倒閉,也如安娜的朋友所說," 整個公司會不見 "。
安娜隻是衆多受害者之一。
11 月 22 日,據當地媒體獲得的一份該金融詐騙案的受害者名單,其中,台灣地區已故前領導人李登輝家族、萬海家族、日本化妝品牌 DHC 台灣地區分公司,總計受騙金額超過 9 億新台币(約合人民币 2 億),而李安妮(李登輝之女)及其家族親屬以損失 5.5 億新台币(約合人民币 1.23 億)成爲最大的受害方。
此外還有一衆政商界名流,以及藝人蘇有朋。
11 月 24 日,蘇有朋工作室微博回應:" 詐騙可恥,希望被騙的人們都能得到公道,大家日常要千萬注意防範。繼續努力生活,太陽依舊升起。"
▲圖源:微博 @蘇有朋工作室
另據此前披露,澳豐詐騙案中,包括義隆電、寶齡富錦、台端、宏緻、時報、新複興、巨有科技、欣天然、南光、創爲精密等十家上市公司都踩了澳豐的地雷,案件累計約有 1.3 萬名受害投資者。
/ 錢去哪了:
8%-12% 高息背後的遁逃術 /
養蠱 16 年,上千億資金最終不翼而飛,遁逃術得逞的一大關鍵,是這些資金從一開始就不在合法合規的監管範圍内。
今年 6 月,台灣地區金融監督管理會回應關切稱,經查,澳豐基金未經金管會核準或申報生效,澳豐及上遊的兆富财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也并非境外基金總代理,卻非法銷售基金。
早在 2015 年,就有民衆投訴,金管會曾 7 次移請法務部調查局偵辦。在 2020 年,台北地檢署已對兆富公司 7 人提起公訴。但直到今年 3 月,兆富公司的财産才被法院暫時查封,8 年期間,就有像安娜和她的叔叔一樣的投資者大量買入,也包括貴婦圈。
▲ 2023 年 6 月,立法委員賴香伶舉行記者會,呼籲該詐騙案的受害者站出來,追讨被騙損失
這樣一家沒有資質、不合法規的咨詢公司,名流怎麽就铤而走險?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叫梁寶華的業務員,她在大型商業銀行工作過,2010 年跳槽去了兆富,因爲認識不少名流,業績也是出了名的,傭金很高,曝出其名下有 3 間豪宅。
在媒體披露中,梁寶華和李安妮交情不淺,2006 年,李安妮就是通過梁寶華試水了兆富公司的産品,且保證獲利 10%,3 年後,總報酬達到了 30%。李安妮這才加碼投資了澳豐旗下其他産品,還推薦給了家人,累計投入 5.5 億新台币。
這種 " 試水 - 嘗甜頭 - 加碼 - 拉人 " 的方式,不僅适用于工薪階層,對權貴名流同樣有效。
李安妮也曾多次想要贖回,但被梁寶華勸住了,畢竟回報多且穩定的産品不多。直到去年 12 月,澳豐傳出取不出錢的消息,梁寶華還在安撫李安妮,但給出的承諾依然跳票了。
詐騙曝光後,受害的投資人都在找梁寶華,她曾以在寺廟閉關不便聯絡,或是檢方已在調查,和客戶聯系有串供嫌疑爲由,躲了起來。
有媒體找到她皈依的寺廟,才發現禅堂裏至少 20 位師兄姐受害,梁寶華鼓吹他們和信衆用房子抵押借錢投資,以此掙那 8% 的高額利息。
有人信了,本指望 11 月能拿回本金利息繳房貸,卻有去無回。受害者找上來,禅堂一度被迫關閉。
梁寶華就職的兆富公司,負責銷售澳豐的基金投資産品,曾奎銘是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兆富财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官網截圖
今年 5 月,台北地方法院做出刑事判決,以曾奎銘爲首的 7 人(注:另外 6 人分别是副總經理和業務員),明知澳豐金融集團及其相關的境外基金都未獲主管機關核準在台銷售,兆富公司也沒有成立投信、投資事業或申請擔任境外基金總代理,更明知這是金融詐騙手法,卻以虛假、欺詐、誤導的方式,積極說服原告參與投資,使其遭受損害。僅 2014-2018 年間,就吸收了美金約 3764 萬元(約合 2.7 億人民币)。
爲首的曾奎銘,獲有期徒刑 2 年又 3 個月,處罰金 500 萬新台币(約合 112 萬元人民币)。當地法律規定,該刑責的最高刑罰不超過 5 年有期徒刑。
但台北地方法院今年 8 月的一份民事裁定書中表明,一個叫劉錦華的人,才是兆富公司實際負責人,而他并不在上述刑事判決的被告名單當中。後續報道透露,劉錦華疑是香港人。此外,梁寶華也不在上述被告名單當中。
法院估算,曾奎銘從兆富公司實際獲得的犯罪收入約爲 253 萬元(判決書未注明是美金或新台币)。
兆富公司的人,拿的主要是 0.1% 的傭金,那麽更多的錢去了哪裏?
根據證人證詞,他們當初是在業務員陪同下到香港開戶,把錢彙入以澳豐金融集團爲收款人的賬戶。
在其網站裏介紹,澳豐金融集團是一家在歐洲小國塞浦路斯設立的金融機構。
但今年 5 月底,在投資人持續無法像往常一樣贖回之後,澳豐用一份公告單方面宣布:無法繼續投資活動,自願放棄投資經營。也就是宣告倒閉。
▲ 2023 年 5 月 27 日,澳豐金融集團 ( AYERS Alliance Financial Group Limited,簡稱 A.A.F.G ) 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宣布自願放棄經營
媒體找到澳豐金融集團的執行董事,一個叫董身達、操着香港口音的男人。
澳豐騙局逐漸曝光之際,他對媒體說,自己隻是個挂名的人,真正幕後操盤的是另一家叫旭晖金融集團(EASTHILL)的公司,受益的是三個香港人,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劉錦華。
至于這個董身達,也被媒體發現,有過多次金融業 " 前科 "。2012 年,他曾被美國期貨協會(NFA)點名,利用虛假與誤導的宣傳進行商品銷售,觸犯 NFA 法規。後來他又在日本故技重施,遭勒令停業。
▲澳豐案爆發前,董身達(右 1)常舉辦基金投資講座,分析金融形勢 / 圖源:鏡周刊
而他口中的旭晖金融集團,顯示是在香港注冊的一家私人企業,成立于 2013 年,現仍在注冊狀态,可它标示的辦公地址,今年 5 月時,除了公司名稱标志,辦公現場已經人去樓空。
當地媒體從受托參與調查的人士手中獲得了一份内部資料,其顯示,澳豐金融集團的資金,原先停留在兩家境外外彙經紀商。
但這兩家分别設立在馬來西亞、英國的不知名外彙經紀商,也緊随澳豐金融,進入破産清算——連同 16 年來吸收的巨額資金,一道不翼而飛。
/ 你盯着利息,騙子盯着你的本金 /
16 年後,在法院判決書當中,明确将澳豐金融集團和兆富公司的投資活動稱爲 " 龐氏騙局 "。
龐氏騙局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人支付利息和短期贖回。
就像安娜投資朋友所說,投了 200 萬賺到豐厚的利息之後,人們不會傾向于見好就收,會接着投入更多。
當這個資金持續獲得輸血,規模越來越龐大,外人看來,就制造出了賺錢的假象,進而可以騙取更多投資——騙局得以持續長達 16 年、吸納巨額資金的關鍵也在于此。
有時哪怕是身經百戰的證券從業者,比起風險和常識,也會因爲更相信自己的經驗而踩雷。
寶齡富錦是台灣地區一家上市公司,其董事長張立秋,曾在台灣地區金融界身經百戰。但投資澳豐的基金十多年之後,因爲高回報一直很穩定,即便債券市場有了很大的波動,投向澳豐的基金卻不受影響,且先前都正常贖回,公司董事會這才投資加碼,也成了一大受害者。
▲寶齡富錦董事長張立秋(右三)
回頭去看,不受市場波動影響,當局的投資人樂見其成,也許隻有旁觀者才能意識到,如此違背常識,已經暗藏風險。人們低估了騙子設局的耐心,他們可以用 16 年來以假亂真。
在此之前,許多人像安娜一樣,隻當自己找到了一個少數人享有的好投資渠道。直到韭菜被割的一天,人們才想起與伯尼 · 麥道夫如出一轍的教訓——那個用 20 年操控了美國曆史上最大金融欺詐案的男人。
▲伯尼 · 麥道夫(Bernie Madoff)
購買未在金管會核準的非法海外金融産品,意味着不受法律保護,風險往往由參與者自行承擔,又因交易涉及海外,追讨的難度極大,但受害的投資者不甘心,他們組成了自救群組,想要追回本金。
有受害人控訴,金管會早在 2015 年就接到舉報,卻沒有積極作爲,導緻涉案金額由百億擴張至千億。
金管會則表示,曾 7 次移請法務部調查局偵辦,2015 年以來,已發布 14 次新聞稿,提醒民衆投資時應選擇合法的從業者、合法的産品。
金管會在 2019 年的一份新聞稿中提醒:購買目标到期債券基金并非 " 保證保本保息 " 商品,保戶仍須承擔相關投資風險。也就是說,不存在保本保息的基金産品。
金管會也多次提及,應向經過金管會許可設立的合法保險業者購買投資産品,并确認投資标的(即投資的是什麽類型的産品)、人員資質,以保障權益。尤其在決定購買複雜的類似境外理财産品時,不要受到高報酬率誘惑而做出不當選擇。
▲台灣地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回到安娜的經曆。
在視頻最後,被騙走 600 萬嫁妝錢的她,試圖總結教訓。
對着鏡頭,她說不出話來,隻是忍不住哭。她氣自己怎麽會相信有這麽好的事情,回想起自己在開戶和投錢的過程,她也有過疑慮,但被對方搬出來的資料唬住了。
事後,她寫下自我檢讨的文字:" 懶得研究,又不想承認自己聽不懂他在講什麽,才會發生這種事。未來,遇到這種看似很好的投資,就算再有規模,身邊再多人相信,運作了再多年,都不要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