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聲唱盡心中滋味,自己安慰自己
分享一個強心定神良藥,是蔡瀾的一句話:
"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後面還有一浪,還要來的。"
出自《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先導片。
蔡瀾坐在瑰麗府邸窗邊,轉過頭,就能鳥瞰整個維多利亞港。
跟拍導演問他,什麽是香港流行文化?
他朝大落地窗揮揮手,叫你看窗外花花世界迷人眼:" 這就是香港流行文化咯。"
再問他,港樂沒落了嗎?還有希望嗎?
他眯眯眼睛:"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後面還有一浪,還要來的。"
18 個字,1 個句子,80 幾歲玩鬧人生,180 歲的繁華中環 ……
其情其景,其人其感,像武俠片的尾聲;TVB 都市劇的開頭;像黃霑的歌詞;葉蒨文的嗓 ……
一種曆經風雲,再笑看風雲的氣度。
這也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底層價值觀——在漏洞百出的人生裏,找台階、找出路、找樂子。
随便點開十部港片,十部都會出現同一句台詞:"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不算什麽高深理論,隻是一種樸素的草根精神——來,讓我們一起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聲生不息》裏的粵語歌,大半都在唱這個主題:
「不管笑與悲,卡拉永遠 OK,高聲唱盡心中滋味,自己安慰自己。」
「是對是錯也好,不必說了。是怨是愛也好,無需揭曉。」
歌是老歌,但傳達的心情是新的。
要诠釋 2024 的精神狀态,有什麽能比「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裏追究」,更準确呢?
要療愈人心,有什麽能比「愉快悲哀在身邊轉又轉,風中賞雪,霧裏賞花,快樂回旋」,更妥帖呢?
哪怕再過 40、50 年,隻要能唱到人心裏去,能給人慰藉或鼓勵,那它就是新鮮的。
從這個角度看,老歌比很多 2024 年産出的影劇綜年輕。
《聲生不息》既像一顆心靈補藥,給臊眉耷眼的打工人,回回血、壯壯膽。
也像給内娛開了一扇窗,帶你看看窗外的世界,見識另一種活法,另一種和職場、和自己相處的方法。
因此我喜歡花一天,感覺一切是愛
看完《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第一期,像在鄭秀文的時髦小妞片裏泡了個澡,洗掉一身馊臭的班味。
一個舞台就是一顆彩色起泡球。
周慧敏唱了港女宣言:「因我沒有心情去造夢,不會贈送感情給你操縱。」
周筆暢唱的是世界可愛,人間值得:「因此我喜歡花一天,感覺一切是愛。」
陳小春來了出真愛至上:「見盡了雲湧風起,還怎麽舍得放下你。」
當然也有港片必備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
「你壞了,說大概夜了,讓你秀發亂了,急急撒嬌,背着我不敢輕佻。」
有鄉愁,有 City Pop,有暗戀、明戀、失戀,也有嘛戀不戀的,樂呵樂呵得了。
現實再累、再委屈,鑽進港樂裏躲一躲,即刻換了心情,換了一個新天地。
托着你、保護你的,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整個世界觀。
裏面的運轉法則和情緒價值,能最大程度擔待每一段平凡人生。
比如契約精神、專業至上、觀衆說了算;江湖兒女江湖見,情深義重,守望相助。
港樂、港劇、港影、港星,都在這套世界觀裏完成了自洽。
所以港星的職業生涯都長。
常有大器晚成,峰回路轉又一程的傳奇故事。
人的試錯空間,遠比課間、車間、演播間、格子間,比我們埋頭墾的一畝三分地,大得多。
前年《聲生不息 · 港樂季》,喚起了人們對港樂的記憶,讓我們看到了香港音樂人的各種浮沉故事。
比如李克勤,熬到 40 來歲,才終于紅起來。
還有葉蒨文,頂着一頭白發、皺紋,和細腰,長腿、肱二頭肌,挺拔的大聲唱:「我要你的愛,你爲什麽不走過來?」
她老公林子祥在那季第一期,合着中國鼓的鼓點,铿锵有力,一字一頓地唱:「長路慢慢任我闖,帶一身膽色和熱腸。」
70 多了,比多少小年輕還激情洋溢,開口唱的不是躺平認命,而是小人物也能開天辟地,做大英雄。
張學友、劉德華,也還在全國巡演。
張學友還在今年的巡演歌單上,加了一首撫慰打工人的歌:
「街燈堅忍奮鬥,總要暫休,照耀過大城市足夠。
向上爬,加油已加油夠,當身體虛脫,誰還有心境唱前程錦繡。」
——《日出時讓街燈安睡》
60 多的老天王,沒有爹味說教,怪年輕人沒前途、不上進。
他理解普通人的難處,用溫柔的歌聲告訴你:沒關系,你已經盡力,人不用永遠加油,不向上爬也可以。
在牛馬味沖天的時代,港樂的含金量還在持續上升。
每次聽港樂、看港片,歡樂之餘,總能被代入到一個理想宇宙。
在那裏,人不是螺絲釘,不會被預先設置報廢時間,用完就扔。
一個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能不能往前延伸,與年齡、出身、眼下的處境都沒關系。
隻和你願不願意一直校正自己,一直學習有關。
當然這需要個大前提——社會環境尊重人的豐富性,給人空間去試錯、去成長。
風繼續吹
《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先導片裏,不同階段的港樂人都回答了同一個問題:港樂死了嗎?
著名詞作人陳少琪回答:它一直在更新,隻是沒有站在光區裏,燈光沒打到它而已。
配合蔡瀾的那句:"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後面還有一浪,還要來的。"
已經被我列爲本年對最佳強心定神良藥了。
假如你也正對現實寒心,對前途迷茫,可以再咂摸下這兩句話。
不僅能勉勵港樂,也能勉勵我們自己。
人生不會因爲一次成功,就高枕無憂。
也不因爲一次失利,就再沒戲唱。
保持自己的節奏,向前推進人生,早晚會走到下一個光區。
就像 " 港樂 " 被唱衰了十好幾年,直到時代又兜了回來,人們又需要草根精神安撫、鼓勁的時候,《聲生不息》應運而生了。
這個節目還推出了不少年輕港樂人,大多不唱老歌,唱的都是近年來的新創作。
粵語區外的人才知道,港樂沒死,人家一直該幹啥幹啥呢。
而《聲生不息》恰好提供了合适的平台。網友們在全平台驚呼:哪怕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已經過去,還是有像炎明熹、衛蘭這些優秀的新聲代,沒有放棄在港樂的土壤上耕耘。
那該如何在黯淡期,保持住節奏呢?
蔡瀾在先導片裏的回答是:" 去心平氣和地等待。"
跟拍導演追問:" 怎麽等呢?"
蔡瀾:" 你就一直愛他,繼續愛他。"
這裏的 " 他 " 不隻是港樂,也是我們自己。
灰心了,就站起來跟着譚詠麟來兩嗓子:高聲唱盡心中滋味,自己安慰自己。
什麽大不了的坎兒,都是臨時熄火而已。原地歇一歇,再另擡離合,另上路。
花花世界永遠在前面等你,卡拉永遠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