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銀行因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受罰。實際上,這已經是該行年内第二次因此項違規行爲領到罰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已有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因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受罰。
在資管新規全面執行、去年理财産品經曆兩次破淨潮的背景下,銀行理财應該如何合規運作?
業内人士建議,首先一定要遵守資管新規的各項規定,此外要提升投研能力,做好渠道建設和投資者教育。
因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再度被罰
3 月 1 日,青島銀行因理财産品違規,被青島銀保監局處罰。
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根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翟吟佳對青島銀行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違法違規行爲承擔責任,青島銀保監局決定處以警告處分。
圖片來源:青島銀保監局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年内青島銀行第二次因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領罰。
今年 1 月 11 日,青島銀保監局公布的一則罰單顯示,根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青島銀行由于涉及包括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在内的多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人民币 605 萬元。
所謂的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業内人士表示,就是用其他理财産品的收益來填補某個理财産品的收益,使得該産品對外的展示收益率或兌付收益率高于實際數值。
2018 年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财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商業銀行開展理财業務,應當确保每隻理财産品與所投資資産相對應,做到每隻理财産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征的資金池理财業務。
單獨管理是指對每隻理财産品進行獨立的投資管理。單獨建賬是指爲每隻理财産品建立投資明細賬,确保投資資産逐項清晰明确。單獨核算是指對每隻理财産品單獨進行會計賬務處理,确保每隻理财産品具有資産負債表、利潤表、産品淨值變動表等财務會計報表。
" 早在 2014 年監管就出台過相關規定,主要是爲了避免産品相互傳播導緻資金池風險積累,從産品運營的角度來看,也應該保持每隻理财産品單獨建賬,單獨核算,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展現每個理财産品真正的收益,同時保護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近兩年已有不少銀行因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受罰。比如,2021 年 7 月,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均被銀保監會處罰,涉及的違法違規事實都包含 " 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 "。
代銷的旗下理财子産品去年 "0 破淨 "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銀行因理财産品違規被罰之前,還曾宣布 " 在股債大幅波動的 2022 年,我行代銷青銀理财(全資理财子公司)管理的産品,實現了理财産品淨值‘ 0 破淨’,是 Wind 統計 2022 年末唯一管理産品‘ 0 破淨’的銀行理财子公司 "。
公開資料顯示,青銀理财是由青島銀行出資 10 億元設立的全資理财子公司,于 2020 年 2 月獲得銀保監會批籌,2020 年 9 月正式開業。去年 11 月,青銀理财微信公衆号發文稱,其管理産品規模突破 2000 億元。
财報顯示,去年 6 月末,青銀理财資産規模達 1928.99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6.14%;實現理财手續費收入 4.59 億元,同比增長 10.55%,規模效益穩步提高。
據了解,2022 年對于銀行理财來說,并非順利的一年。資管新規自 2022 年起開始全面執行,銀行理财市場進入全面淨值化時代。同時,2022 年銀行理财還罕見地經曆了兩次破淨潮,引發投資者大面積贖回。2022 年 3 月,權益市場波動引發不少銀行理财跌破淨值;同年 11 月,受債市大幅調整的波及,銀行理财市場出現大面積踩踏。
據《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年度報告(2022 年)》統計,截至 2022 年底,全國共有 278 家銀行機構和 29 家理财公司有存續的理财産品,共存續産品 3.47 萬隻,較年初下降 4.41%;存續規模 27.65 萬億元,較年初下降 4.66%。
資管新規已經全面執行背景下,又經曆兩次破淨潮,銀行理财未來應該如何合規運作?王蓬博建議,一定要遵守資管新規的各項規定,此外要提升投研能力,做好渠道建設和投資者教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