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史,又被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你能想象,一個國家的股市,能突然跌去 99.95% 嗎?相當于一萬塊錢突然變成五塊錢,歸零了 ……
乍一聽覺得匪夷所思,但一看國名:津巴布韋。
哦,那不稀奇!
甚至,話題一下就變得魔幻起來。
不是,難道還有人炒津巴布韋股 …
01 白與黑的沖突
津巴布韋并非一直都像現在這麽貧窮。
相反,它曾經很富裕。
1888 年,英國商人羅斯德,率隊從南非殖民地北上深入原始部落,發現了大量金礦。
他千方百計遊說當地酋長,忽悠對方簽訂條約,得到開礦權。
随後,羅斯德又成功從英屬南非公司獲得領土權,有權招募軍隊、分配土地、開設銀行。
而這一大片土地,也被英國人以羅斯德的名字命名爲 " 羅德西亞 ",涵蓋今天的贊比亞、津巴布韋等國家。
爲了串聯南非與埃及的殖民地,殖民公司開始大力修建鐵路,直接促進了當地的産業發展。
1911 年,英國政府以贊比西河爲界,将羅德西亞分爲南北兩部分。
1922 年,南羅德西亞舉行公投,拒絕加入南非聯邦,成爲英國自治殖民地,下設白人移民組成的内閣。
羅德斯殖民非洲的諷刺畫
最初,土著們意識到上當受騙,曾發起武力反抗,雙方互有傷亡。
大家都意識到,誰也趕不走誰,于是在 1930 年,殖民者和大部落協商訂立了土地分配法案:
土地平均分給原住民和殖民者,其中 40% 歸部落共有,40% 爲殖民者私人農場,5% 可給部落民購買經營,剩下 15% 作爲自然保護區。
有人覺得平民太慘了,殖民者太壞了,一下就搶走别人 40% 的土地。
你要是從個人的主觀視角看,确實如此,畢竟英國人是來殖民發财的,不是搞慈善的。
但客觀來看,當地當時還是原始公社制,土著們根本沒有勞動的習慣,大片土地都荒着。白人來到這裏後,僅僅修建了幾條水渠就大幅提高了生産力。
50 年代的羅德西亞,有金礦和各種小金屬,還盛産糧食,号稱 " 非洲的面包籃子 ",可見當地土地是多麽肥沃。
無論是原住民還是殖民者,尤其是前者,大家都過着比以前更富足的生活。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這個法案是相對公平的。
人口,是最直觀的數據。
法案簽訂時,各部落原住民人口加起來都不到 30 萬。
而在接受了英國人帶來的醫療技術後,當地部落民死亡率驟減、出生率暴增。到 1965 年,部落民人口居然達到 450 萬,如今更是超過 1500 萬 ……
人口翻了 15 倍,至少代表糧食産量高了 15 倍,當然消耗也高了 15 倍。
而這,就是南羅德西亞崩潰的導火索。
部落民人口不受控制暴漲,人口增速遠遠高于生産力進步的速度。
爲了養活更多孩子,當地人竭澤而漁過度放牧,甚至還導緻土地的生産力下降。
當然,窮沒關系,更窮的日子土著們也過過。
關鍵怕對比。
與此同時,白人農場主們利用外界的新技術、引進新的農作物、雇傭本地佃農,财富一天比一天多。
眼紅啊。
大家認爲,肯定是當初的法案,把最肥沃的土地劃給白人了。
更關鍵的是,當地白人後裔把羅德西亞看作是自己的祖國,爲了擺脫 " 本家 " 英國人,于 1965 年單方面宣布獨立。不僅主權不被承認,還立刻遭到經濟制裁。
而且新政府憲法的投票權,是與财産挂鈎的。
議會的 66 個席位當然全是白人的,隻是象征性給 8 個大部落首領保留了席位。
用腳都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不滿與日俱增,導緻内戰爆發。
1980 年,在超級大國的支持下,黑人勝利了,選出了自己的總統穆加貝,并把國家改名爲津巴布韋。
但黑人們怎麽也想不到,他們赢得了戰争,卻也迎來了地獄。
02 文明的倒退
1980 年津巴布韋成立時,還是一個穩定運作的成熟經濟體,人均 GDP 爲 947 美元。
當時全國 40% 的農田由 5000 家白人農場控制,主要生産煙草、牛肉、糖、棉花和玉米。
這些農場産值占全國 GDP 的 40% 和外彙收入的 60%。
穆加貝上台後,立刻開始驅逐白人,所有農場都交給黑人管理。
别想多了,可不是分給平民,而是給對自己無比忠誠的親信——軍人和執政黨成員。
但這些人,在戰場上沖鋒可以,你就算把農場給他們,他們也懶得經營。
即便想經營,也沒有技術。
這種形勢下,白人後裔大量外逃。他們不光是人走了,還帶走了大量資金和設備。
僅僅三年後,當地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農場、工地就開始迅速荒廢。
同時,爲了讨好選民,穆加貝還大幅增加醫療、教育等等社會福利開支。
總之,剛開始,好不容易翻身的黑人兄弟們過得是相當開心。
1982 年,人均 GDP 甚至一度高達 1094 美元。
但很明顯的,國家收入不斷減少,支出卻不斷上升,更關鍵的是,新領袖還不停與鄰國打仗,國庫能霍霍幾年?
短暫的經濟上升期後,便是整個國家的集體墜落。
到 2000 年,津巴布韋人均 GDP 下滑至 565 美元。
穆加貝是個政治高手,特别會甩鍋,說咱們這些困難,都是有錢的白人造成的。
1980 年之前,你這麽說,那還有點道理。結果 20 年過去了,還是這個原因。
但沒辦法,平民們仍然深信不疑。
2001 年,當地政府順水推舟,啓動更激進的土改計劃,宣布無償征收白人的土地用于再分配,并禁止白人擁有私人财富。
這等于是趕盡殺絕了——不僅是針對白人的,也是針對本國農業的。
2001-2010 年,當地白人數量從 20 萬減少至 1 萬,農業也随之徹底崩潰,失業率飙升至 80%,從南部非洲 " 面包籃子 " 變成了嚴重缺糧國家。
糧食短缺是惡性通貨膨脹的重要誘因,惡性通貨膨脹反過來又使各行各業,特别是農業形勢不斷惡化,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津巴布韋迅速全世界惡性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國家。
通脹怎麽辦?穆加貝的想法很簡單:印錢。
但很明顯,别國印錢都有個準、有個确定的錨,津巴布韋有嗎?
很快啊,津巴布韋元如滾雪球一樣,從一月一貶,到一周一貶,到一日一貶,再到一日數貶。
短短幾年,津巴布韋儲備銀行發行的紙币面額,從 100 元、1000 元、10000 元迅速發展到 1 億元、10 億元、100 億元、1000 億元。
2009 年 1 月,發行了 100 萬億津元大鈔,同樣創下人類貨币史紀錄。
數數有多少個 0
雖然形勢艱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簡單啊,穆加貝發了個文件:命令相關部門以後不允許公布通脹數據了。
什麽?你說外國有權威統計?我本人都不承認,你說個錘子。
同時,政府還宣布,賣東西漲價是非法的。
但這根本沒用,貨币一年貶值幾百倍。你不讓漲價,我頂多不賣了。
正常的市場秩序,加速崩潰。
津巴布韋有人用錢糊牆的,有用錢當柴燒的的,有用錢當衛生紙的,五花八門。
還有更多的奇葩政策,就不說了,有些還挺敏感的 ……
很明顯,穆加貝政府對經濟一竅不通,甚至對正常的社會秩序都有誤解。
2015 年 6 月,見本國貨币難以爲繼,你就算再多印幾百個 0,也沒啥用,當地政府宣布廢棄本國貨币,所有交易均使用鄰國和大國的貨币進行。
但這 …… 根源問題根本不是貨币,你用啥貨币都不好使。
穆加貝與其說是一位 ZZ 家,不如說是穿上了西裝的部落酋長。
在他長達 37 年的統治生涯中,國民收入一降再降、苦不堪言,但他的家屬們卻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
在屁民們排隊買面包時," 王室子弟 " 們每天都在炫耀名車名表和私人飛機,喝幾千美元一瓶的飲料。
比如穆加貝的兒子小羅伯特,就從不掩飾自己的财富,在 Instagram 上曬出自己 14000 美元的鳄魚皮運動鞋、兩輛勞斯萊斯、鑲鑽勞力士手表 ……
又比如他的侄子,開的車是價值 2013 萬美元的路虎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在塞舌爾度假一周花費 65000 美元 ……
2017 年,連最忠心的軍隊都受不了了,93 歲的穆加貝被推翻,流亡海外。
結果新總統比老總統心更黑,道上人稱 " 鳄魚 "。
或者說,他隻是年輕版的穆加貝,看其操作就知道了。
2019 年,爲了多榨點窮鬼們的油水,政府宣布把油價上漲至相當于 24 元人民币。
好家夥,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卻用着全世界最貴的油。
平民們當然怨聲載道,新總統的處理方式和他的前任一樣簡單粗暴:直接把互聯網掐斷。
我不讓你說,不就等于沒有怨言 ?
實際上無論是誰掌權,津巴布韋的情況都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既得利益者需要的是維持現狀。
貧困、腐敗仍然像鬼魂一樣死死地纏繞着津巴布韋民衆,依然看不到曙光在哪。
03 尾聲
講完故事,最後再回到津巴布韋股市。
津巴布韋的農業雖然崩了,但礦業還在,這玩意又不需要人去耕種,黑哥們表示很喜歡。
礦石出口每年爲其帶來約 10 億美元的外彙收入,約占其出口總金額的 60%。
下面是津巴布韋工業指數近一年的走勢,從 13 萬點漲到 292 萬點,漲幅爲 22 倍。
先說爲什麽之前能漲這麽猛。
主要原因與其他國家股市類似,被通脹帶起來的。既然錢不值錢,資金爲了尋求保值,自然要從貨币資産轉移到實物資産或股票等其他資産中。
當然了,這種漲,并不意味着股民賺到錢。
股市是漲了 22 倍,但貨币貶了更多了,實際上還虧了。
爲什麽最近幾個月漲得尤其誇張?因爲政府說要搞第六次貨币改革。
這次咱們懂了,印錢不能亂印,俺們搞金本位!
這對穩定市場自然是有好處的。但過去幾十年的經曆實在是把人們搞怕了,再加上轉換延遲和市場對新貨币理解的不足,導緻更多投資者湧入股市避險。
該國股市,本身體量就不大的,所以僅今年一季度就漲了 330%。
爲什麽突然又崩了?還是因爲貨币。
4 月 5 日," 津巴布韋金币 "(Zimbabwe Gold,簡稱爲 ZiG)正式推出,接替今年貶值 80% 的津巴布韋元,初始彙價爲 13.56 元兌換 1 美元。
下一個交易日,股市就暴跌。
很明顯,什麽津巴布韋元,什麽津巴布韋指數,跟黃金比,配比嗎?
股市清零,正是津巴布韋普通人希望看到的結果。
至少理論上,金本位是可以緩解多年積累的惡性通脹的。
但也隻是理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