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24 年是體育之年,亞洲杯、歐洲杯、奧運會……大型體育賽事在疫後集體複蘇,将人們彙聚一起角逐狂歡。比如奧運會,一方面它宏觀崇高,既是運動員不斷突破人類極限的秀場,也承載着國家榮耀,世人對 " 和平、團結、進步 " 的美好理想;一方面它鮮活豐富,本質上,奧運是一門規模龐大的賽事産業,衆多從業者忙碌于賽場内外。
時值體育大年,36 氪即氪運動決定邀請體育産業各領域的一線從業者、專家學者及品牌公司,以賽事爲主軸,探讨各自的經曆心得、酸甜苦辣,通過他們的視角,近距離觸摸産業肌理,試圖拼湊出一幅體育産業的真實畫卷。
本篇是系列首篇,我們将目光聚焦王浩羽。他是一名産業人,曾編寫《中國體育科技創新投融資報告》《中國數字體育洞察報告》,出版圖書《體育科技浪潮》。
作者:王利
編輯:王小坤
見到王浩羽是在清華大學門口。我跟着這個不再蓄須、身形精幹的身影,共同以訪客身份走進校園,那是他在清華的最後一天。此前,王浩羽就職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專注體育科技、投融資研究、高管教育和項目孵化。
正如許多體育創業者,王浩羽同樣半路入行。早年間,他在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求學,因熱愛足球,畢業來北京後負責校友足球隊,體育之路也随即開啓。
在這期間,受 46 号文件、雙創熱潮的召喚,王浩羽下海,參與球類連鎖場館的創業;2019 年底,他又因創業經曆上岸,以體育金融研究中心總監的身份,從更宏觀的視角觀察創新創業,你經常能看到他帶着标志性的胡須,出席各類體育産業論壇。
王浩羽
2024 年初,摸爬滾打快十年的節點,機緣巧合下,他決定暫别體育産業,将研究工作轉向其它領域。" 可能我比較理想主義,或者說矯情,大多數人的命運其實都會有很深的時代烙印,正如那句話‘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個人奮鬥,但也要考慮曆史進程’。" 對他來說,入行如此,離開亦如此。
他說這些年的最大感受是 " 平常心 "。這些年從實操者到旁觀者,他經曆了兩波心态起落。
2015 年左右,資本、政策與人才齊步走,體育産業迎來春天," 有熱情做體育的人很多,跨行做體育的熱潮也很明顯 "。沒過幾年,資本降溫,大家相互鼓勁,不少創業者賣房 " 續命 ",盡管市場勢頭仍能給人信心,但大家都确信了一件事—— " 體育是門慢生意 "。
随後,疫情忽至,生活迫離正常軌道,健康成爲全民共識,體育變爲一種信念,各種戶外運動交替叠起," 所以那時候還能堅持,也更有動力了 "。然而,這股沖勁兒卻在放開後洩了氣,他熟悉的一些創業者,除體育外,也務實尋找起了第二曲線," 大家都認可做體育不太可能賺大錢,心态平和了許多。"
4 月 2 日拜訪時,清華園内一如往常,學生們騎車匆匆穿行,遊客們紮堆在二校門前打卡留念,我們則聊了一下午,從創業實操到宏觀研究,從國内大衆體育到國外商業賽事,從産業到社會,以及對體育行業的心得見解。" 小到個人搞創業,大到國家搞賽事,我感覺還是要了解環境和生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說。這或許也正如我們的人生。
當我們看奧運時,需要關注什麽?
即氪運動:今年的巴黎奧運會與中國體育産業會有哪些 " 互動 "?
王浩羽:對同行來說,這首先是一次學習機會。巴黎是座體育行政管理的發達城市。科創方面有不少體育業務孵化器,知名者如 Le Tremplin,每年爲上百家初創企業提供支持。還有産業集群 Cluster Grand Paris-Sport,體育風投、科研機構等都包含其中。作爲百年奧運的起點,且擁有完整體育生态的大都市,我建議大家在觀賽之餘,深度感受巴黎。
其次是奧運相關的旅遊服務。2023 年放開後,東南亞出境遊因免簽漲勢良好,歐洲則恢複較慢。2024 是奧運年,雖然無法預知奧運對出境遊的影響,但該指标非常重要。奧運産品的供應商也是類似邏輯。因其參與者大多實質上是制造業,背後的外貿數據值得留意。
畢竟,這是疫後首個在歐洲舉辦的全球賽事,出境數據和外貿對經濟、外交等很多方面都意義重大。
即氪運動:傳媒領域呢?如果少了它,奧運會隻是區域性活動。
王浩羽:首先是奧運營銷。2020 年以前,中國品牌發力體育營銷的趨勢明顯,像是海信贊助歐洲杯。那時,中國企業剛認識到大賽營銷的價值。
但這兩年,品牌對營銷的投入變得謹慎,更注重 ROI(投入産出比),而體育營銷又是複雜事件。從前期預熱到後期傳播,遍布意外,需要大量專業人員。對此,我會觀察中國品牌如何把真金白銀落地爲商業價值。
此外,突發熱點的應對同樣值得關注。最近兩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越發敢于表達自我,頻出個性化的意外爆點,這是件好事。但當賽場從家門口換到西方主導的歐洲,便充滿了不确定性,非常考驗相關人員的危機管理能力。
圖源:巴黎奧運會官網
即氪運動:有種聲音講,奧運營銷是電視時代的産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的平台價值有所下降,存在着觀衆老化,可持續性等問題。
王浩羽:事實上,奧運會的電視觀衆數量還在緩慢增加。同時,它的數字媒體觀衆則是暴漲。你要理解,短視頻隻是傳播渠道,與奧運本身不矛盾,它的營銷轉化效率也更高,反而讓其增值。
作爲營銷平台,奧運的地位無可撼動,它代表着一種人類的先進性,當初薩馬蘭奇引入商業合作時,以 " 不做商業 " 的方式來做商業,把奧運擡到無可比拟的位置,其他賽事難以望其項背。
關于可持續性,奧委會也在作出改變。比如降低門檻、節儉辦賽,大家默認辦賽要按發達國家的标準,一屆更比一屆好,但這不現實。爲了吸引年輕人,項目本身也在調整,縮減老舊、增加潮流的項目。目前來看,奧運會仍具備高可持續性。
頂級體育賽事是什麽模樣?
即氪運動: 通常而言,國内大衆對待體育賽事的态度相對嚴肅,例如認爲體育明星娛樂化不務正業,但您曾講過 " 體育産業的趨勢是娛樂化 ",這是否矛盾?
王浩羽:我口中的 " 體育産業娛樂化趨勢 " 有兩層含義,一是觀賞層面的娛樂化。
在産業成熟國家,職業體育的本質是 " 觀賞性運動 "(Spectator Sport),賽事本身就是最頂級的娛樂真人秀——沒有劇本、大結局,頂級明星不斷更新,劇情跌宕起伏,任何影視劇都無法取代。
拿足球來說,不少足球俱樂部都拍過類似真人秀的紀錄片,像是《歡迎來到雷克斯漢姆》。制作團隊跟拍球隊一個賽季,把管理層的勾心鬥角、更衣室的恩怨情仇全部展現。在老一輩體育迷眼中,這些禁止曝光,觀衆們隻能看到正面激情的内容。
即氪運動:近幾年國内社交媒體上,運動員的形象不再隻是 " 刻苦拼搏 ",也變得更加多樣。
王浩羽:是的,運動員有成績,還能走下神壇,打造接地氣人設,跟普通人共情,就容易爆紅。
總之,在 " 觀賞性運動 " 的邏輯下,賽事官方往往是 " 粉絲在哪裏,我就在哪裏 ",從賽制、傳播上以娛樂爲根基。他們會吸取演唱會等娛樂節目的優點,将其融進比賽;或是按照移動互聯網的習慣制作内容,用解說互動等新型娛樂方式賦能傳統體育。
即氪運動:你認爲國内賽事的 " 觀賞性運動 " 表現如何?
王浩羽:我們的媒體有頂級人才、技術,内容制作能力一流,如果把英超放到國内,大概率能誕生天空體育(Sky Sports)這種全球傳媒集團。
即氪運動:所以問題在于沒有 " 英超 "。
王浩羽:體育産業是門以賽事爲主的全球性産業,大錢圍繞賽事轉。其中,核心賽事由國外主導,無論奧運會,還是職業聯賽,我們更多是對方的重要市場。至于本土,職業賽事數量有限,水平難言頂尖。最重要的賽事生态體系尚未良性循環,缺失了部分市場環節,也減少了對青少年體育等的帶動作用。
即氪運動:能否具體說明 " 部分市場環節 " 的缺失?
王浩羽:在《中國體育科技創新投融資報告》中,你可以看到國内的體育投資,基本隻有 " 流媒體 " 和 " 運動健身 " 兩類,與産業成熟地區相比,沒有職業賽事相關的投資——數據、博彩競猜和衍生品。
圖源:中國體育科技創新投融資報告
賽事存續的根本在于盈利,盈利又需要賣點,小到地域共同體,大到國族主義。奧運有愛國情懷加持,哪怕有些項目陌生、對抗性差,隻要中國隊參加,就能吸引大多數中國人觀看,不管是否喜歡體育,甚至看不看得懂。日常的職業賽事很難培育這種氛圍,讓你一生忠于某支隊伍。
作爲供應商的從業者,如果無法提供群體區隔,就要給消費者提供其他賣點,博彩競猜便是其一。但在我國,這是一塊法律、社會認同的禁區,可它卻是職業體育的一大塊資金來源。帶有博彩意味的體育模拟類遊戲 Fantasy Sports,它能将收入分給俱樂部,同時推動媒體版權的運轉。
很大程度上,數據統計也是在滿足人們的競猜心理。全球體育數據巨頭 Sportradar,便是将數據與博彩相結合。假使他們隻将數據用于訓練,市場則會縮減很多。
即氪運動:如果把盈利看得過重,會不會有損體育賽事的競技性?
王浩羽:恰恰相反,商業化與競技性互爲充要條件,充分的商業化會讓競技更加純粹,純粹的競技才能保證商業化可持續發展。奧運會、歐冠、英超和 NBA,他們的商業化都是産業中最拔尖的那批,反而是非商業化的競技更不透明,容易滋生腐敗。
即氪運動:打造一項成功的商業化賽事,你認爲需要什麽條件?
王浩羽:首先是運行良好、權威且有公信力的組織,它又須是賽事唯一的權力來源,不受外界幹擾。
其次要建立一套能源源不斷輸送精英運動員的人才流動體系。哪怕運動員無法跻身頂級賽事,依舊有中小賽事托底,不會因生存而擔憂。
最後是廣泛的觀賞和參與,觀賞甚至更爲重要。觀衆是體育産業的真正基礎與資金來源,不管付費免費,通過何種渠道觀看,從業者要想法借着服務觀衆賺到錢,讓賽事體系運轉起來,将收入共享給俱樂部與運動員。
我們想擁有怎樣的體育生活?
即氪運動:在你看來,我們何時才能擁有自己的 " 英超 "?
王浩羽:從以上三個條件倒推,你會發現這很難。我們的體制環境和社會文化對此難言支持,這兩者也是決定中國體育産業走向的最重要因素。
即氪運動:爲什麽 " 體制環境和社會文化 " 難言支持?
王浩羽:以體育人口爲例,無論傳統文化,還是現實因素,我們與現代體育的價值觀匹配度不高。傳統上," 學而優則仕 " 占主流,雖然當代中國多元價值觀并存,不少 80、90 後熱愛體育,但現實難說體育是穩定出口。
特别在子女教育上,家長需要爲孩子兜底,不得不遵從社會共有的價值觀。而國内的教育體系,文化課地位不容撼動。盡管與前些年相比,如今社會越發重視體育,但體育的定位也隻是特長,而非謀生技能。
即氪運動:如果體育能讓普通人養家糊口,情況或許會改善。
王浩羽:道理如此,但你可能會發現這同樣不易。體育本質上是一種休閑娛樂,它的前提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 時間足夠高;在此基礎上,大家願意爲運動花錢花時間,但事實是我們的 " 體育恩格爾系數 " 較低——體育文化不足,比起吃喝休閑,體育的排序靠後;還有時間的 " 擠出效應 ",工作社交、刷短視頻等占據了大部分時間。
即氪運動:不過前兩年體育運動确實熱門。
王浩羽:由于長期居家,大家的确意識到了運動的價值。健康角度也好,人文價值也罷,運動居然對身心健康如此重要,以至于體育相關的社會新聞不斷上熱搜。
但那更偏階段性的潮流跟風,而非實打實的文化。一旦生活恢複正常,公衆的注意力又轉移到旅遊、社交等活動中,聚餐和旅遊還是非剛需消費中的剛需,相比之下,體育的剛需程度則差很多," 無論生活如何,我都要給體育花時間 / 錢 ",當下中國人沒有這種執念。
雖然體育産業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它真正成爲體量巨大的消費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即氪運動:" 村超 "" 村 BA" 等賽事的火熱說明了什麽?
王浩羽:時勢造英雄," 村超 " 并非近兩年興起,南方民間的區域賽事存在已久。你不能用體育産業的視角來看待 " 村超 " 破圈,它更多身兼多種宣傳點,比如文旅、扶貧,大家需要典型提振信心。
這也反映了中國體育産業的一大特色,承載着太多期待——涉及政治外交;能影響經濟,聯動其他産業;還是公共服務 ...... 這些期待的價值排序有高低之分。在此局面下,我們體育産業的市場和統制平衡點就很難把握。
即氪運動:" 村超 " 們火了後,不少人盯上了這塊蛋糕,甚至想将其升格爲全國職業大賽。
王浩羽:将區域性的業餘賽事變爲全國性的職業賽事,難度很大。尤其團體項目,它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生态培育。組建隊伍、跨區協調、制定場館标準等,都需要大量高級人才,而我們缺乏這種人才。
圖源:ChinaDaily
即氪運動:這是否意味着我們無法做商業賽事?
王浩羽:實際上,國内針對個人項目的大衆賽事已經比較成熟。它有娛樂性,與體制關聯少,精英化程度和組織難度低,隻要項目有群衆基礎,政府願意牽頭,大衆賽事同樣能運作精彩,形成小體量的商業生态。
這也是我提到 " 體育産業娛樂化趨勢 " 的第二種。比如馬拉松,根據報告來看,這些年來,短程參賽人數比例增加;參賽者的平均水平持續下降;中老年和女性群體的比例增加;2020 年以前,海外參賽者比例較高,大家普遍會借着跑馬順帶旅行。原本馬拉松是很嚴肅的項目,如今朝着娛樂社交的方向走。過去兩年的飛盤、露營等活動的爆火,也是類似邏輯。
即氪運動:" 村超 " 無法升級職業賽事,但至少可以成爲體育旅遊的賣點。
王浩羽:" 村超 " 是當地特色的文旅項目,不是城市與體育的簡單疊加,具備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放眼世界,你會發現體育旅遊的熱門城市,都是自然、人文與體育高度适配後,生出獨特的風景。
以新西蘭皇後鎮爲例,它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較小半徑内涵蓋了山川湖海,鎮子上也聚集了各類專業機構。中國不缺獨特的自然資源,問題在于如何開發利用資源。
與新西蘭不同,我們當前難以通過市場自發形成旅遊小鎮。西部地區有自然資源優勢,但發展相對落後,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能兼顧各方的頂層設計,來處理好跨區域合作、權責關系、利益分配等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難點在于公衆認知。體育旅遊有風險,但大家對意外的接受度低,認爲政府要承擔無限責任。壓力之下,官方很難下放權力。
即氪運動:從專業視角出發,結合這些年的經曆,你對中國體育産業有何感想?
王浩羽:體育産業是社會的一面反光鏡。例如投資,原則上資本以比較分散的形式注入企業時,企業乃至體育生态才能健康發展。實際資本更青睐有熱度的項目,大家都跟風投獨角獸。這是個穩健策略,但間接令其他初創企業融資困難,這也是中國投資的一個基本面。
大家按照互聯網思維做體育,然而體育行業沒有網絡效應,它本身由衆多細分市場構成。除流媒體外,無法如共享單車那般 " 赢家通吃 "。即便你拿下某項熱門賽事的國内版權,可是核心在别人手裏,你的變現機會依舊有限,再加上公衆的媒體消費習慣尚未建立,到最後隻好爲品牌溢價買單。
結合國情,雖然健身行業的天花闆沒有職業體育高,但政策支持,中國的健身人口體量足以支撐市場,它就存在商機。不過,健身同樣不具備網絡效應,行業門檻也較低,用戶轉換成本不高,需要企業精耕細作。
現階段内,我覺得要以平常心來看待體育産業——它是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體育組織、企業、社會大衆合力,長期培育才能形成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