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中國地名大會
作者:朝乾
編輯:果栗乘
地名作為描述一個地方的最顯著标志,往往蘊藏着豐富的地理信息,其命名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在中國地名中,有以山命名的,如唐山、佛山、泰安、内丘;有以水命名的,如河南、遼甯、洛陽、衡水、銀川、漢中;有以人命名的,如秦皇島、曹妃甸、左權縣、黃浦江、公主墳;有的地名還是多個地名的合體,如甘肅、安徽、福建、武漢。
這些地名中的 " 水 ",你了解嗎
(左滑- 河南、遼甯、洛陽、衡水、銀川、漢中)
(圖:圖蟲創意)▼
每一個地名背後,或是一段有趣的曆史掌故、或有一種珍貴的當地特産,或寄托着人們的美好願望,或見證了行政區劃的沿革與變遷。
中國為啥這麼多 " 州 "
最近,《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正在 CCTV-4 中文國際頻道熱播。在主持人、選手的一問一答,以及嘉賓的點評中,林林總總的地名知識變得妙趣橫生。
不過,有的題确實相當有難度,地球知識局的小編看了也直撓頭。比如第三季第一期中有這樣一道題,可難倒了現場的一衆選手。題目是:請在下列 5 個地名中,選出從該地名專名第一次作為縣級及縣級以上政區專名出現,到公元 2022 年曆史超過 1000 年的地名。
你的答案是?▼
選項是:海南三沙、河南永城、江西崇義、廣東廣州、内蒙古烏蘭浩特。
正确答案是——河南永城和廣東廣州。
在随後的節目中,點評嘉賓胡阿祥教授講述了廣州的來源:漢朝最初實行的是郡縣制,到漢武帝時才設置了作為監察區的州,當時在嶺南地區設置了交州。到了孫權時,為了加強對嶺南的控制,從交州裡面又分出了廣州。
從這道題中,我們可以延伸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這麼多帶 " 州 " 的地名呢?究竟什麼是 " 州 "?
帶 " 州 " 字的地名在省級行政區中有貴州,地級、縣級行政區則不計其數,光浙江省就有杭州、溫州、湖州、衢州、台州,除此之外還有縣級市嵊州、市轄區鄞州。
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内,還設置了自治州。光雲南省内就有八個自治州。" 州 " 字還廣泛存在于更微觀的小地名中,如趙州橋。
就是我們熟知的課文裡的 " 趙州橋 "
事實上," 州 " 作為地名的曆史,開始于大禹治水時。傳說上古洪水退卻後,原有的邊界、标識無法辨認,大禹就以山川為界,将天下分為九個州。由于 " 禹分九州 " 的傳說影響深遠,久而久之,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
根據《說文解字》," 州 " 字的本義是指水中可供居住的高地。而 " 九 " 可能是虛指,意思是很多。所以 " 九州 " 的意思相當于水中的群島,它最早的意義可能是指上古時期豫西、晉南、秦東諸高地,當洪水來臨時,這些高地被淹成群島,成了華夏先民的避難所。
很多古籍中都有關于州的記載▼
所以,今天的 " 洲 " 字反而是 " 州 " 的本義,當 " 州 " 字被假借為地理名詞後,人們便加上三點水來表示其原來的意思。
然而," 禹分九州 " 畢竟是上古傳說而已。正如胡阿祥教授所說,在信史時代," 州 " 作為地名開始于西漢。當時,漢武帝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将全國劃分為 13 個刺史部,派出刺史巡視地方,其中大多數刺史部都以州為名,轄區也和 " 禹貢九州 " 類似。
西漢時期的 13 個刺史部,你的家鄉歸哪部?
(參考:《中國曆史地圖集》)▼
所以,西漢時的 " 州 " 不是行政區,而是監察區。不過到了東漢,随着刺史常駐轄區,權力越來越大,就變成了地方官," 州 " 也就變成了行政區,并一直延續到清代。
而今天帶 " 州 " 的地名這麼多,和唐代的行政區劃分不開。因為唐代設置了許多州,除去邊疆的羁縻州,光内地的州就有 300 多個,是 " 州 " 字地名大爆發的主要原因。
這些地名,容易讀錯
《中國地名大會》的第三季延續了 " 特别出題人 " 這一設置,是每一期節目最重磅的環節。比如剛剛播出的第九期中的 " 特别出題人 " 就特别有意義。
節目先是播放了一個短片,畫面展示了 2022 年第九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這些歸國的烈士被安葬在沈陽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
歡迎回家,我們來看你們了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圖:壹圖網)▼
接着," 特别出題人 " 禮兵張國瀛講述了迎回并安葬烈士的親身經曆,并提出問題: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東側有一條街,它的名字與抗美援朝戰争中一條重要的江河有關,請寫出它的名字。
答案是——鴨綠江,烈士陵園的東側,就是鴨綠江北街。
(底圖:google)▼
在這之後,張國瀛還講述了禮兵嚴格的訓練日常,以及他對烈士榮譽和抗美援朝戰争的理解。現場無論是主持人、嘉賓還是選手,無不深受震撼,為之動容。
點評嘉賓康震總結道:" 青山處處埋忠骨,迎接這些忠骨回到我們的家鄉家園,就是要讓他們看到,正是因為他們當年的奮死的抵抗,換來了錦繡山河的綻放。"
魂歸來兮,觀我國光
我民既富,我土斯強(圖:壹圖網)▼
值得注意的是,題目的答案 " 鴨綠江 ",很多人都會讀錯,這裡的 " 綠 " 要讀作 l ù,而非通常的 l ǜ。
不僅是鴨綠江,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地名,雖然并非由生僻字組成,人們卻很容易讀錯。比如河北樂亭的 " 樂 ",既不讀 l è,也不讀 yu è,而是讀作 l à o。與之相似的還有山東樂陵中的 " 樂 ",也讀作 l à o。
此外,河北蔚縣的 " 蔚 " 讀作 y ù,肅甯的 " 肅 " 讀作 x ǔ,浙江麗水的 " 麗 " 讀作 "l í ",安徽六安、南京六合區的 " 六 " 都讀作 l ù。像這樣的地名還有很多。
這些地名之所以需要異讀,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在漢字的簡化過程中,往往多個繁體字合并為一個簡化字,有的簡化字在簡化前原本就存在,但是讀音有所不同。
浙江台州的 " 台 " 之所以要讀第一聲,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如今的簡化字 " 台 " 合并了原先的四個字,分别是臺、檯、颱、台。其中,前三個字都讀作 t á i ,唯有 " 台 " 字原本讀作 t ā i,主要用作地名,如天台山、台州。
天台(t ā i)山,你讀對了嗎?
其二,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漢語的讀音發生了流變,這也是方言形成的原因。但由于地名的特殊性,其讀音保持着相對的穩定性。因為如果地名讀音頻繁變化,人們就難以了解地名所指的地方。所以,許多異讀的地名,都保留了其原來的讀音。
所以,鴨綠江的 " 綠 " 之所以要讀作 l ù,是因為 l ù 是 " 綠 " 字的古音。在綠林起義、綠營兵等曆史詞彙中,也仍然保留着 l ù 的古音。
塵封的古地圖,活起來了
《中國地名大會》的第三季與前兩季相比,可以說有了全方位的升級。首先是在舞美方面,采取流線型設計,并配合多種古典視覺元素,以凸顯中國地名文化的源遠流長。選手座席設計成鮮明的紅藍對壘陣型,以配合本季全新的團戰賽制。
在問答環節方面,除了上文說過的" 特别出題人 " 環節,還有" 跟着地名遊中國 " 環節,展現祖國的秀美山河,如第三期展示了茶卡鹽湖 " 天空之鏡 " 的美景。在 " 天梯 " 環節中,節目還利用 5G 技術,邀請全國網友為選手 " 雲出題 "。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第三期的地名秘鏡題,紅藍兩隊兩名選手通過地名秘鏡透視畫面背後隐藏的三條線索,每條線索都與地名得名的故事有關,在觀看過程中兩隊選手可随時搶答,說出該地在所處時代裡對應的地名。這道題果然有難度,兩隊選手先後都答錯了。
左右滑動,查看三條線索
你來猜猜看這是哪裡▼
根據胡阿祥教授的點評,第一條線索是楚國消滅越國,第二條線索是方士向楚王說此地有王氣,第三條線索是楚王派人埋金。因此,正确答案是——金陵。
曆史上南京的别稱很多,而南京主城區的第一個行政建制,是楚國的金陵邑。戰國時,楚威王消滅越國後,在此地埋金以鎮壓王氣,故而得名。這一環節把地名故事、地名典故做成動畫線索來出題,對地名文化作了一次十分生動的演繹。
南京城市的衆多稱謂
見證了南京興衰起伏的曆史▼
本季節目的另一大創新是" 輿圖看地名 " 環節,輿圖是指曆代地圖,反映了不同曆史時期的自然面貌、城市布局。節目與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合作,首次在電視展示 6 幅珍貴的古輿圖。在這一環節中,兩隊選手分别進行輿圖拼圖,拼完以再回答相關問題。
在第九期中,選手們拼的是清代晚期繪制的《象山港圖》,象山港位于浙江省甯波市。古代的輿圖和今天地圖差别很大,雖然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卻采取了傳統的山水形象畫法,繪制了象山港的地理形勢。
象山港衛星地圖(底圖:google)▼
節目中,國圖研究館員白鴻葉解釋說,整幅輿圖是以象山港海灣為中心的,沿岸的景物全都朝向海灣中心。也就是說,繪圖人的視角是從海灣看向四周,這就是中國傳統地圖繪制法中的 " 對景法 "。
第四期展示了清代清河縣人士張雲軒繪制的《重慶府治全圖》,當時的重慶府城局限于今天重慶市的渝中區,也就是嘉陵江和長江交彙處所形成的半島。而如今的重慶,光主城區建成面積就達到 877.78 平方千米。今昔對比,足見中國的滄桑巨變。
節目通過拼圖競技、畫面展示、專家解讀等方式,讓原本塵封在庫房中古輿圖活起來了,成為了弘揚文化自信的重要遺産。
《中國地名大會》就是這樣一檔傳承與發揚中國地名文化的知識類節目。正如節目的開篇詞所說,中國地名是品味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是銘記民族使命的坐标,是打開大好河山的鑰匙,無數大大小小地名組成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
目前,《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正在央視四套中文國際頻道熱播,每周六、日晚 17:30 首播,上央視網或央視頻 APP 均可點播。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