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個月,張坤通過定期報告兩度 " 發聲 ":表述一次比一次直白。
上一次是基金二季報,這次是基金中報。
上一次,他說,股票的實際風險水平和很多投資者感知的風險水平經常是相反的。
這一次他直接說,成熟的投資者更應該全面的思考問題——特别是被市場無視但又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的那一面。
上一次,他說,悲觀的市場預期已經反映在了低估值中。
這一次他直接說," 正面因素 " 被目前的市場選擇了無視,對前景悲觀是沒有理由的。
他兩次都強調了以下兩點:
1、目前市場的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
2、(估值)已經到了不少優質公司私有化都可以算得過來賬的程度了。
什麽叫苦口婆心,什麽叫念念不忘。
這大概就是了。
尤其是如張坤這樣謹慎的人,這樣的反複表述,大概是從心底裏覺得,現在不是 A 股該悲觀的時機吧。
重視市場無視的那一面
張坤在中報裏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由于經濟恢複情況不及預期,一些投資者對經濟前景較爲悲觀,股票市場的表現又進一步強化了預期。
事實上,從股票市場到上市公司,都是同時存在着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但是," 市場先生 " 在一個短周期内往往隻會聚焦于一面,不是将好的一面放大,就是将壞的一面放大,放大哪一面更多取決于這個階段投資者的情緒,正所謂市場短期是投票機。
但是,放大好的一面時,壞的一面卻并沒有消失,隻是被投資者無視了,反之亦然。
成熟的投資者更應該全面的思考問題,特别是被市場無視但又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的那一面,這樣的認知往往是超額收益的來源,正所謂市場長期是稱重機。
稱重機稱的重量更多是企業自由現金流的增長,隻要一個企業産生的自由現金流不斷增長,不論投資者的情緒如何,公司的市值是可以一輪一輪跨越周期創新高的。
聚焦長期基本事實
張坤強調,站在此時,不論投資者的情緒如何,更要聚焦在一些長期不變的重要基本事實或者常識上:
第一,我們國家依然是 14 億人口的統一市場,這意味着企業的研發、銷售和生産等有巨大的規模效應,并且作爲利基市場可以提供自由現金流助力企業走向全球市場;
第二,我國有 1.4 億的高校畢業生,并且仍以每年 1000 萬左右的數量增加,這爲從發展中國家邁入中等發達國家必經的産業升級提供了人才基礎;
第三,随着經濟發展,中等收入人群不斷擴大,而且收入有望持續增長,雖然疫情對短期有所影響,但未來随着經濟增長,中等收入人群依然是消費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第四,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的經濟騰飛,以及不少華人在海外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
雖然這些正面因素,并非不爲投資者所知,甚至曾在某個階段成爲市場的核心關注點,但目前的市場卻選擇了無視。
不管如何,這些因素都是不會輕易改變并且持續發揮作用的,隻要能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将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對前景悲觀是沒有理由的。
算的過賬
本次中報,張坤再次強調,目前市場的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已經到了不少優質公司私有化都可以算得過來賬的程度了。
張坤認爲,這樣的估值對短期遇到的困難定價非常充分,但對于上述長期有利的因素是沒有反映的。
因此,對于優質企業的長期投資者,目前隐含的複合回報率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哪些是優質資産
張坤在易方達藍籌的中報中提及,在 2023 年上半年股票倉位基本穩定,增加了消費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金融等行業的配置;
個股方面,增加了業務模式有特色、長期邏輯清晰、估值水平合理的個股的投資比例。
這種表态,對照張坤的中報的詳細持倉,格外有趣。
比如,他管理的易方達藍籌近,1 季報顯示,中國海洋石油取代藥明生物,成爲了該基金重倉股。到 2 季報,中國海洋生物依舊是十大重倉。
而藥明生物年内呈現的是下跌的态勢。
這是否意味着張坤的賣出呢?
恰恰相反,中報顯示,藥明生物是易方達藍籌的第 11 大持倉,占基金資産比例近 5.2%。
不僅如此,藥明生物也是易方達藍籌上半年累計買入金額前三大的個股之一。
類似的 " 暗中 " 增持的個股,還有,比如易方達藍籌對李甯、百勝中國的增持力度都不小。
尤其是百勝中國,易方達藍籌中報持有數量是 2022 年年末的 8 倍以上,後者主導主要業務包括業内知名連鎖快餐品牌肯德基。
探索科技投資
張坤的能力圈,往往被認爲是最集中于消費與醫藥。但其實,他還有另一面。
比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在上半年有一個關鍵變化是增持科技。台積電都成爲了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
中報透露了更多細節。
他 " 腰部持倉 " 顯示,除了AMD(超威半導體)、阿斯麥控維持了此前的持有數量,易方達亞洲精選還納入了微軟、KLAC(科天半導體公司)、三星等。
賣出港交所和高通
有趣的是,不同于其他 3 隻在管基金上半年累計賣出第一名都是港交所的情況,易方達亞洲精選上半年累計賣出第一名是高通。
這顯示,張坤除了關注個股,也非常關注宏觀層面、國際地緣政治方面對公司價值的影響。
而且,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賣出,張坤的選擇是 " 清倉 "。
這樣堅決地賣出,于張坤而言,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