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來自钛媒體特色欄目「快公司」】
2016 年,持續做思愛普 ( SAP)産品服務的蘇玉軍發現,當時公司所服務的離散制造産業鏈客戶,随着數字工廠的轉型升級,企業自身對于自研軟件、降本增效等新需求不斷提升。
在蘇玉軍看來,雖然其公司通過提供 SAP 的 ERP(企業資源計劃)信息化服務可以賺一些現金流,但長期來看,公司沒有自己的核心産品将處于市場劣勢。所以考慮再三,爲了滿足客戶需求,蘇玉軍毅然決定開始自研離散型工業軟件。
經過四年多的摸索和實踐之後,如今,蘇玉軍所帶領的中之傑智能團隊研發出了高端智能化 MES(生産執行系統)軟件 " 德沃克智造 ",且完成了三代産品的升級叠代。
該軟件可幫助離散制造企業從原材料卸貨到成品出庫的全局柔性智能化生産,平均交期縮短 35%、勞動生産率提高 15%、生産輔助人員縮減 30%,而且該軟件使客戶降本增效,一年省 500-600 萬元,五年節省 2000 多萬元。目前,相關解決方案客戶已超過 100 家。
2022 年,蘇玉軍創立的浙江中之傑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中之傑智能),獲得了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目前全國僅有 12668 家企業獲此名單當中。
同樣在去年,中之傑智能完成了 A 輪近億元融資,投後估值接近獨角獸。中之傑智能創始人、CEO 蘇玉軍向钛媒體 App 透露,去年公司訂單已經超過 1 億元,今年訂單收入預估增長超過 50%。
實際上,工業制造是中國的未來,而智能制造是中國工業制造發展的關鍵因素,有望推動中國 50 萬億數字經濟産業發展。然而,當前高端工業軟件行業卻面臨 " 卡脖子 " 風險,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國産化占比不足 10%、制造類軟件集中于中低端。
如今,中國正通過篩選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方式,逐步提升國内工業制造産業鏈的技術能力、穩定性和競争力。
上半年行業增長 12.8%,工業軟件 " 國産替代 " 需求加速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内外形勢,無論是中國制造業發展,還是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市場,卻處于穩步增長趨勢。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達 27.8%,較去年全年提高 0.1 個百分點。1~8 月,全國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4.3%,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5.9%,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11.3%。截至目前,中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已突破 40 萬億元。
與此同時,2023 年上半年,中國工業軟件産品收入達 1247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12.8%,去年全年收入爲 2407 億元。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産業規模已經超過 1.2 萬億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已超過 240 家。
在當前産業分工體系下,中國有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OEM 代工廠等,核心業務仍主要圍繞生産制造展開,主要分布在機械、電子等行業。台積電、蘋果等企業也用成功實踐證明,憑借出色的生産環節能力,企業同樣能夠在産業鏈中獲得高利潤,不斷發展并壯大。
然而,雖然中國擁有工業門類最全、全球最大的制造業規模,但國内工業制造和軟件領域仍面臨不少 " 卡脖子 " 問題、市場矛盾和挑戰。例如,産線上多個硬件設備、工業軟件來自國外,因此部分保密的制造系統可能會面臨黑客攻擊,甚至會遭遇斷鏈風險。
在這其中,尤其是生産制造主導型企業裏面,離散制造相關企業數量衆多,已經在中國工業經濟中占比過半。因此,生産主導型離散制造,對中國制造産業鏈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離散制造,通常指的是産品的生産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任務來完成。每個任務隻需要企業的部分能力和資源,企業一般将功能類似的設備按照空間和行政管理建成一些生産組織(部門、工段或小組)。在每個部門,工件從一個工作中心到另外一個工作中心進行不同類型的工序加工。
一般來說,離散型制造商生産的産品可以計數和分類,通常需要裝配。例如,生産卡車和汽車的福特汽車公司,生産 iPhone 和電腦的蘋果公司等,這些産品是根據客戶需求的 " 多少 " 來訂購、制造或組裝并交付的。
同時,離散制造商可能有一個高度複雜的物料清單 ( BOM ) ,大多數制造都有一個多步驟的裝配過程。如果缺少一個零件或材料,整個生産過程就會陷入停頓。而且多台機器通常組織在單元中,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
近幾年,在 " 工業 4.0"、" 無人工廠 " 等趨勢下,工業制造正迅速轉向智能化和數字化。
據埃森哲 -UNGC 的研究報告顯示,大約 66% 的工業制造企業 CEO 認爲,雲計算等技術是推動産業變革的關鍵,這有助于應對挑戰并提高企業盈利。另外在受訪的 700 多家企業中,33% 的受訪者已經意識到數字化帶來的好處。
工廠的智能化帶來了工業軟件行業的變革。一直以來,離散制造企業爲了實現更卓越的管理使用 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而德國的 SAP 公司是行業頭部。
盡管國内一直在做通用 ERP 系統的 " 國産替代 ",但随着市場變化、自動化普及,在汽車、機器人、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特定需求下,隻有爲數不多的高端離散制造軟件才能實現 " 量身定制 ",中之傑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至今的 16 年間,中之傑智能經曆了三個戰略階段:成爲 SAP 的金牌合作夥伴、開發以雲服務爲主導的中小企業雲制造平台(2013-2018 年),以及利用德沃克智造(D-Work)和自有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數智化解決方案(2018 年 - 至今)。
" 這幾年,随着市場的變化,很多離散型制造業老闆很痛苦。最直接的反饋就是生産現場的管理及協同難度呈幾何倍的增長,效率直線下降,浪費特别嚴重。這些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發展很受限。而且,随着自動化普及,很多企業負責人在規劃‘上自動化’,老廠會考慮在設備上做一些技改升級,另一種方式就是購買自動化設備。很多老闆通過自動化的投入,确實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但是完全沒有把自動化的價值發揮出來,因爲生産執行的管理和協同與實際生産現場的過程管理是兩層‘皮’,我們想要打通這兩層。" 蘇玉軍表示。
中之傑智能 CEO 蘇玉軍對钛媒體 App 表示,目前,德沃克智造已升級到了 3.0 版本,可以實現生産全過程的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從而破解離散制造業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多變更等業務模式下的管理難題。
" 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們一直希望幫助客戶創造更好的價值,站在客戶角度看他面臨的問題是什麽,什麽樣的産品能夠幫他解決問題,能夠給他帶來價值,這樣的産品就是好産品。" 蘇玉軍對钛媒體 App 透露,目前,該方案已經服務了 100 多家涵蓋汽車及零部件、機器人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和新能源等行業企業,今年還計劃将服務延伸至汽車主機廠,在垂直賽道做深做透。
中之傑智能公司創始人、CEO 蘇玉軍(圖源:受訪者提供)
2022 年中,中之傑智能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蘇玉軍透露,受益于此,近期公司在客戶優先級、融資和銀行授信等方面得到了關注和支持。" 這一政策‘含金量高’,促使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實現産業鏈的優勢提升。"
蘇玉軍強調,中之傑智能目前現金流充裕,去年公司訂單已超過 1 億元,今年訂單預計達 1.5 億 -1.6 億元,持續盈利。近期,公司正進行 B 輪融資,計劃未來幾年沖刺 IPO 上市。
減少低價無序競争,AI 變革工業軟件
今年以來,如 ChatGPT 這樣的大模型讓 AI 賽道火爆起來,成爲互聯網圈非常炙熱的一個話題,被認爲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其中,AI 技術可以在工業制造、工業軟件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蘇玉軍認爲,AI 大模型在一些領域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對于工業軟件來說,智能制造最後驅動的狀态是 " 無人工廠 ",更多的機械手、機器人等設備取代流水線員工,而一些 AI 算法能夠提升工業軟件的技術能力。當前,公司正在研究并探索如何将大模型在工業場景中應用。
" 我們現在考慮接入一些私有化部署的大模型,先進行探索,如果之後有更多的安全保障的話,可以進行場景化應用落地。這有點像 2013 年、2014 年的雲計算,起初許多客戶購買軟件時并不希望使用雲,但如今許多企業已經開始接受雲計算。同理,大模型也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适應過程。" 蘇玉軍告訴钛媒體 App,智能化的核心還是降本增效,未來希望利用大模型更好地 " 指揮 " 自動化,實現軟硬件的柔性配合。
9 月 19 日舉行的 2023 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推進,生成式 AI 技術加快突破,将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向更大範圍拓展,更深程度滲透,更高層次演進,在爲行業發展、産業模式、企業形态帶來颠覆性變革的同時,也将深刻改變人類生産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無論是工業軟件市場,還是工業制造領域,B 端市場仍面臨大公司壟斷、小公司則 " 卷 " 低價無序的競争環境,整個企業利潤面臨承壓。
" 你會發現,真正‘卷’起來的還是一些中小市場,客單價在 30、40 萬的,客戶預算少但需求不少,大家都在卷,所以最後合作完還不賺錢。但我們不一樣,産品客單價都在 300 萬左右,客戶類型規模都在 10 億以上,大家更看中創造的價值能力。同時在抄襲部分,德沃克智造的底層技術能力比較強,門檻較高、代碼量較大,即便通過挖人,也很難弄清底層邏輯,利用模仿難以實現叠代升級。" 蘇玉軍告訴钛媒體 App。
當前,中國正堅持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協同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積極性,切實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活力。
蘇玉軍強調,過去 30 年,中國的制造業實現了越級發展,從智能化、數字化,到無人工廠。從更長遠規劃來看,公司仍應該圍繞客戶制造需求,隻要企業提供創新的産品,并産生價值,企業就不會消失,而且會越做越好。
" 隻要中國制造産業持續推進數字化,我們就圍着産業趨勢發展上持續叠代、創新自研産品,幫助企業實現更爲靈活、高效的生産管理和運營。中國制造市場發展就會越來越好。" 蘇玉軍表示。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