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懂财經
在 2024 年 CES 展會上,小鵬彙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譚宣布,該公司分體式飛行汽車 " 陸地航母 " 将于今年四季度開啓預訂,并計劃于明年四季度開始量産交付。如果順利的話,意味着這将成爲全球首款面向個人用戶量産交付的分體式飛行汽車。
不僅如此,去年年中,由馬斯克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 Alef Aeronautics 公司表示,已經收到了 2500 份預定訂單,其中,有 2100 份訂單來自個人客戶。
種種迹象顯示,飛行汽車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與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的邏輯不同,飛行汽車的場景與現有飛機不同,應用場景多爲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間内、點對點的交通運輸。從這個角度上說,飛行汽車更像是完全開辟出一種新的出行場景。
量産節點越來越近,飛行汽車産業究竟發展到了什麽階段?
飛行汽車是什麽?
飛行汽車,通俗的解釋是 " 會飛的汽車 "。目前,飛行汽車的産品路徑大緻分爲兩類,一類采用陸空一體設計,而另一類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簡稱 eVTOL),它不具備陸行功能。
目前,飛行汽車的技術主流是 eVTOL,其中被廣泛應用的三電技術、物聯網技術、自動駕駛系統以及輕量化材料等都是伴随着電動汽車的發展而來。
與飛機相比,eVTOL 優點之一是像直升機起降,不需要超長跑道,可直接使用直升機場或任何垂直起降場,靈活性高, 且可遠程駕駛或自動駕駛,操作輕松。從使用場景看,eVTOL 和飛機并不相同。大型飛機解決的是 1000 公裏以上的交通運輸,而 eVTOL 的應用場景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間内、點對點的交通運輸。
由于飛行汽車是電力驅動,因此運營成本遠低于燃油。根據最新數據,飛行汽車高速巡航情況下百公裏耗電可降至 31 度 (Uber 測算) ,按照 0.6 元一度電計算,百公裏成本約 18 元;同級别的燃油小飛機百公裏油耗在 10-15L,按照 9 元 /L 計算,百公裏成本在 100 元上下。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裏,受限于嚴格的低空管制,飛行汽車一直沒有太好的應用場景。但這一情況卻在近年來發生變化。
從全球看,美國聯邦航空局、歐洲航空安全局及中國民航局也相繼出台審定政策爲 eVTOL 發展積極提供指引。此外,日本和韓國也相繼出台政策,鼓勵城市空中交通的發展。
在國内,也有省份陸續放開低空飛行試點。2021 年 7 月,湖南成爲我國首個全域低空飛行試點省份,在 3000 米以下低空空域針對航空器監視通信覆蓋、低空空域監管、低空空域運行管理等方面積累經驗。此外,江西、安徽也加入全國低空改革試點省份。一旦成功,它們将成爲首批全域低空開放試點的省份。
從産業角度來說,盡管全球有近 52% 的項目仍處于概念設計和原型開發階段。但相較傳統大飛機, eVTOL 的适航條款中少了燃油、液壓、機身增壓等複雜系統的驗證工作,使得業内公認适航取證時間縮短。同時,各國 eVTOL 制造商競相加快認證進度,期盼在全球範圍率先獲得航空主管部門的适航許可,搶先開展商業運營取得市場先機。
随着政策的放開,飛行汽車的前景正在得到更多的認可。據《晚點 LatePost》整理的數據,研究機構德勤預測,2030 年全球的飛行汽車将達到 2.3 萬輛。Frost&Sullivan 則預估,到 2040 年,全球将會有 43 萬輛飛行汽車。另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的預測," 十四五 " 末,低空領域創造的新産值保守估計将達到 3 萬億 -5 萬億元人民币。
飛行汽車的三類玩家
作爲一個新興賽道,飛行汽車不僅吸引了全球各大車企的入局,還有谷歌、英特爾、優步等科技巨頭公司也在布局。截至 2021 年,全球範圍内已有超過 200 家企業或機構在研發飛行汽車産品,約有 420 種型号。
從目前看,飛行汽車的玩家大緻可以分爲三類:第一類是航空制造商。比如,波音、空客以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它們布局的優勢在于,自己本就幹的是飛機制造的活,具備豐富的飛機制造經驗。
第二類是汽車制造商。傳統跨國車企大衆、豐田、本田等企業均在布局飛行汽車領域,一些通過設立飛行汽車子公司或事業部,一些通過投資參股初創公司以及合作生産方式參與。
第三類是科技公司,他們更傾向于對這一賽道的投資覆蓋。比如,谷歌創始人拉裏 · 佩奇創辦了 Zee Aero、馬斯克參投 Alef Aeronautics、騰訊曾投資德國的 Lilium 等等。
盡管外界認知不多,但飛行汽車的落地進展遠遠超出預期。比如,去年由 Alef Aeronautics 研發設計的電動飛行汽車 Model A,已經在美國獲得合法飛行許可,成爲世界上第一輛既能飛行又能跑的電動飛行汽車。與此同時,Alef Aeronautics 公司表示,已經收到了 2500 份預定訂單,其中,有 2100 份訂單來自個人客戶,另外的 400 份爲企業客戶。
不僅如此,據相關消息,現代汽車集團旗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 Supernal 也預計将在 2024 年 12 月進行首次試飛,并在四年後開始商業服務。根據公開報道,現代已經與美國航空公司 Uber 合作,爲 Uber 的 Elevate 空中出租車服務提供個人空中交通工具,并計劃在 2028 年之前在美國的幾個城市推出飛行出租車服務。
再算上,小鵬即将在明年量産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在未來幾年,我們将能夠看到飛行汽車商業化成果的密集落地。不過盡管飛行汽車距離落地越來越近,但産業發展仍然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飛行汽車面臨的挑戰
目前,飛行汽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資質。據媒體報道,美國聯邦航空局證實,ModelA 獲得了特殊适航證書,允許其用于展覽、研究和開發等有限用途。
這意味着,目前國内外各款飛行汽車依然沒有得到正式的适航證書。換言之,飛行資格尚沒有實現百分百完備。
據了解,航空器适航證書,一般指型号合格證(TC)、生産許可證(PC)和單機适航證(AC)。TC 相當于 " 準生證 ",是對航空器設計是否滿足适航标準的認可。取得 TC 之後,還需要拿到 PC,它是航空器符合經批準的型号設計的生産能力,也是批量生産的必要條件。最後,每架交付的航空器還必須獲得 AC,這是适航審定部門(民航局)對每架航空器的批準,表示這一架航空器可以安全運營。三個證全都拿齊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獲得了适航審批。
但當下由于飛行汽車尚未形成足夠規模,所以這個領域的适航審定是空白,也沒有明确的标準和規則。按照邏輯,eVTOL 應該歸航空部門管轄,但 eVTOL 不歸屬于地面塔台 - 航線這套體系,傳統的航空沒有辦法監管。而一旦 eVTOL 發生意外,幹擾的其實又是地面交通,又涉及到不同的交通部門的協同。
盡管中國僅在幾個試點地區開放了低空空域,但飛行汽車運行時的起降場地、配套設施建設等一系列仍然需要完善。
從技術層面看,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是限制飛行汽車的挑戰之一。當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已經達到 500 公裏以上,但放到同樣載 1~2 人的 eVTOL 上,可能隻能支撐 20 分鍾左右。因爲飛行消耗的能量,跟在地面上跑的汽車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而目前,電池已經占了電動 VTOL 重量的 40%,提升空間有限。
無論是政策層面的空白,還是當下的技術瓶頸,都預示着飛行汽車産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