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注定有更多玩家進入這個市場。
在今年年初的 GTC 大會上,黃仁勳帶來了包括全新架構 Blackwell、AI 芯片 B200 在内的多款産品。
但實際上,這次發布會最後的Project GR00T 項目(Generalist Robot 00 Technology)其實更值得拿出來介紹一番。
在當時,OpenAI 投資的 Figure 剛剛公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 OpenAI 爲其配置的強大 "GPT 大腦 ",而特斯拉等大廠在人形機器人的布局更早。相比之下,英偉達在機器人領域其實并沒有太多優勢。
發布會上,英偉達将該項目稱爲 " 人形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 ",也就是所謂的 " 機器人大模型 ",同時還有另外兩個機器人計劃:Isaac Manipulator 和 Isaac Perceptor。
根據官方介紹,Project GR00T 可以讓機器人學習技能從而執行各種指令。該模型支持英偉達的新硬件 Jetson Thor ——這是一款專爲人形機器人設計的計算機,可以運行仿真工作流、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等。
而 Isaac Manipulator 加速庫平台和 Isaac Perceptor 軟件庫則是機器人開發平台 IsaacLab 旗下整合的全新項目,前者用于輔助提升機械臂的靈敏度與精确度的加速庫平台,後者用于提升服務機器人感知能力。
新東西看起來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理解成 " 一個模型 + 一個平台 +N 個部件 "。
如今差不多一年時間過去,Jetson Thor 終于有了最新進展。
據外媒報道稱,Jetson Thor 預計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英偉達将其視爲下一個重大增長動力。
英偉達機器人技術業務副總裁 Deepu Talla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物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 ChatGPT 時刻即将到來 "。
他表示,機器人市場的轉變動力主要來自于 AI 大模型的爆炸式增長,以及通過模拟環境在這些模型上訓練機器人的能力,這有助于彌合 " 模拟到現實的鴻溝 ",确保虛拟環境中訓練的機器人能在現實世界中有效運行。
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預測,在 2025 年各機器人廠商逐步實現量産的前提下,2027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産值有望超越 20 億美元。如果綜合計算下來,這些年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将達 154%,對市場的吸引力将顯著提升。
英偉達,早有布局
雖然實體産品還沒有正式發布,但英偉達在機器人路線的布局其實相當豐富。
首先是提供端到端 IsaacLAb、Jetson 機器人等開發平台,結合生成式 AI 來支持大規模訓練、開發和部署 AI 機器 人,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與開發成本。
而在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英偉達陸續發布了 Eureka、Voyager、MineDojo、VIMA 等項目,這些都是相當成熟的多模态 LLM。
同時。英偉達正式成立了一個全新的研究團隊 GEAR,全稱爲 " 通用具身智能體研究 "(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由多位經驗豐富的高管負責。

如此看來,英偉達在硬件、大模型等環節都有所布局,剩下就是期待明年新品的正式發布。
複刻 AI 神話?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元化,相比特定場景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家庭、工業等衆多場景運行,這背後注定是巨大的市場空間。
同時人形機器人作爲一種新興的智能終端, 也是 AI 技術重要的下遊應用之一,美股頭部科技公司紛紛押注人形機器人賽道。但從目前的布局來看,大部分頭部科技公司依然以大模型爲主,例如谷歌發布的 RT-2 機器人模型、Meta 發布的 V-JEPA 模型以及最近 OpenAI 與 Figure 合作機器人大模型等等,真正能做硬件的也就特斯拉等企業。
相比之下,英偉達擁有龐大的生态夥伴,還有強大的硬件支持,回到今年 GTC 大會上,幾乎市面上所有知名的人形機器人制造商,包括 Figure AI、波士頓動力、1X Technologies 以及國内的宇樹科技和 XPENG Robotics(小鵬旗下仿生機器人公司)等等,都集體登場爲英偉達站台。
如此看來,英偉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還是相當有野心的。
換句話說,借着 AI 的東風,英偉達的上一個萬億市值來自 GPU 與算力。那麽想要繼續維持市值的高速增長,英偉達必須在維護 " 算力霸權 " 的同時,找到下一波浪潮。
有趣的是,廣汽、比亞迪等國内車企都在最近開始推進人形機器人的計劃。2025 年注定有更多玩家進入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