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撰文 / 錢亞光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到 9 月底,我國累計汽車銷量 2100 萬輛,淨增了 8.2%,增量是将近 160 萬輛。其中狹義乘用車已經達到近 1800 萬輛,淨增量是 119 萬輛,也上升了 7.1%。
1-9 月,狹義乘用車中燃油車銷量下滑了 43.6 萬輛,下降了 3.5%,所有的增量來自于新能源汽車 162 萬輛的增長,正好覆蓋了所有燃油車的下滑。
新能源汽車今年 1-9 月總銷量達 620 萬輛,增加了 170 多萬輛。其中純電車型增長隻有 24% 的增長,總銷量 419 萬輛。廣義的插電混動車型增長較快,達到 180 萬輛的規模,其中普通 PHEV 達 150 萬輛,增長了 79%,REEV ( 增程式 ) 達 29 萬輛,增長了将近一倍。
而不插電的普通混動 HEV,1-9 月銷量不到 60 萬輛,已經被 PHEV 遠遠地抛在了後面,甚至 REEV 也差不多有 HEV 的一半銷量。
那麽,未來 PHEV 和 HEV 未來哪個會勝出呢?
其實很多車企在做産品規劃的時候,對此都有一些困惑,已經有了插電混動架構,如果再投成本更低的 HEV,會不會成爲未來新的增長點?
成本低、智能化決定勝負
在 2023 年 10 月中國乘用車市場月度分析直播中,上海預緻汽車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豫分析,有幾大原因導緻 HEV 不可能獲勝,而 PHEV 中的 REEV 才是真正的赢家。
原因一,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的政策延期,實際上已經在未來 4 年把不插電的 HEV 的路堵死了。
2024 年 -2025 年,上綠牌的新能源車仍然可以減免購置稅的,基本上 30 萬元以下的車是全免的,仍然是零購置稅,2026 年 -2027 年是 5%,減半征收。
HEV 跟 PHEV 比,電池小,沒有強大的可以進行電驅動的電機,成本肯定是比 PHEV 要低一些 ( 差不多 1 萬元),如果是自主品牌的 PHEV,價格差能到 1.5 萬元或者 2 萬元。
但這個價格差無法跟綠牌的路權以及減免購置稅的政策優勢做 100% 的抵消。除非 HEV 能夠比 PHEV 的價格低得更多一些,而這一點可能又做不到,因爲 HEV 也有一套完整的電動系統及至少 1.5 度到 2 度電的快充快放高倍率電池,而這種電池并不便宜。
原因二,由于電池降價,規模擴大,以 BEV 爲基礎的 REEV 會取得壓倒性勝利。
現在電池在 BEV 和 PHEV 成本中占比較大,到 2030 年電池降到每千瓦時 500 元以下的或更低時,普通的電車就不貴了。到那時,純電車型跟同尺寸級别的燃油車相比,實際續航裏程可達到 600 公裏 -700 公裏,價格大概率應該比同尺寸級别燃油車更低。
除了電池成本,因爲電動車結構更簡單,當銷量如果達到 70 萬 -100 萬輛左右的時候,純電車型攤銷的成本要比油車下降得快。
與 BEV 使用完全相同平台的 REEV, 如果和 BEV 共同攤銷成本的話,即使加幾千到一萬元的增程器,由于電池容量更小,成本也會更低。
原因三,REEV 智能水平更占優。
除了成本的攤銷,REEV 和 BEV 如果同平台的話,電子電氣架構也是完全相同的,就是說 BEV 能夠做到什麽樣的自動駕駛水平,那麽同廠家的 REEV 也可做到。
而普通的 PHEV 是在油車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其電子電氣架構隻能達到最普通的 L2,有可能在高速上面自動變道超車都有一些困難,更别提在城市裏邊做 NOA 了。走向高度智能化之後,純電車是更有優勢的,那麽同理 REEV 也是如此。
從消費端來看的話,其實 REEV 已有相當廣泛的群衆基礎,它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既有安靜的純電駕駛體驗,又有較高的智能駕駛水平,還有内燃機來應對寒冷氣候和遠途自駕。
在這種狀況之下,消費者對燃油車和電驅動就不再有那麽大的糾結了,勝利實際上是電驅動的勝利,因爲 REEV 是在純電車型上做了加法,而 HEV 或者普通的 PHEV 則是在油車基礎上做的加法。
政策和需求共同助推
在内燃機領域深耕多年、對混動技術路線非常了解的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士許敏教授看來,關于 PHEV 和 HEV 到底誰勝誰負,目前數據是很清楚的,絕對是 PHEV 占着上風,這得益于傳統的内燃機車型的銷量下降,大家都是在吃傳統純内燃機車型的份額。而這個過程當中 PHEV 很明顯要快于 HEV。
這裏面有幾個原因,一是政策上的偏向,可能是有點不公平,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是一直不把 HEV 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即使補貼退坡了,路權等各種各樣的偏向可能還會一直存在,隻要是存在的,對市場就有一定的影響。
二是中國的用戶使用場景及習慣和國際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國目前沒有像美國、歐洲那樣長距離的使用場景,或者是拖着各種各樣的房車,或者是對拖拽動力要求比較高的使用場景。
在這種情況下,純電驅動從功率上來講是絕對夠的,實際上中國内燃機的排量比國外要小得多,因爲中國人沒有那麽大的動力需求。
在中國,如果使用場景不變,以城市上下班爲主,偶爾跑個長途,PHEV 可以解決純電動車的裏程焦慮、充電焦慮,更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的電價跟其他國家相比是非常便宜的。
汽車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孟爲認爲,HEV 可能受到中國市場的一些影響,每家企業的戰略出發點也不一樣,可能因此相對發展得慢了一些,或者是說在整個競争态勢當中可能不如 PHEV 和 REEV 這麽耀眼。
而在 PHEV 和 REEV 的比較中,張豫認爲,在燃油車基礎上所做的 PHEV,智能化水平無法超越 L2.9 水準,将來在成本上肯定是沒有性價比的。如果是在 BEV 和 REEV 的平台基礎上的大單品,一定是比傳統燃油車或在燃油車基礎上做的混動成本要低。
90% 以上的車主,開車就是上下班,偶爾去周邊自駕遊,一年上不了幾次高速公路。如果隻是爲了一年幾次的使用頻率,裝一套極其複雜的 DHT 系統,是不是值當,要打上問号。
他認爲,其實沒有必要做那麽複雜的混動系統。在電動化、智能化兩個維度上,以純電平台爲基礎的 BEV 和 REEV,從理論上一定應該是能夠戰勝基于燃油車、HEV 以及結構比較複雜的 PHEV 的。
對此,許敏也表示同意,中國獨特的場景需求,平時 80% 時間用電,20% 偶爾用一下油。這樣對于在高速公路上的動力需求也是很低的,也就是說有些地方可以将就一下。
性價比是關鍵,這是現在市場上最核心的一些問題,這也是爲什麽比亞迪 DM-i 一枝獨秀的原因。許敏表示,一些傳統汽車公司用于插電混動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技術水平真的非常高,考慮得非常周全,但是問題就是成本可能比較高,畢竟結構比較複雜。
是不是要把傳統的發動機做簡單,把電驅動做複雜、做大,最大程度地享受電驅動的優勢,或者中國電價低的優勢呢?許敏表示,他希望大家要簡化,不要越做越複雜,想辦法把成本降下來,這才是核心。
從混動的角度來講,最簡化的方法應該就是 REEV,它對發動機的要求是最低的,隻用來發電,不但解決了純電動各種各樣的焦慮,還可以達到 PHEV 所要達到的 80% 以上的目的。
如果要想比比亞迪更便宜、更好,可能 REEV 是唯一的辦法。因爲它比 DM-i 系統更簡單,更方便,而且如果做得好的話,還能減少電池的用量,成本上還會有更好的優化。
張豫補充道,5 年以後,純電路線會取得勝利,可能還是壓倒性的勝利。在這個時候,如果 REEV 作爲純電的一種補充,那麽它就戰勝了複雜的 PHEV 架構。對于既要又要還要的那一批消費者,實際上 REEV 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PHEV 與 REEV 的角逐
PHEV 帶大電池,有沒有跟 REEV 競争的機會?
張豫表示,加大電池、增加成本的話,完全可以做,沒有問題,但是代價可能是價格必須要做到比亞迪唐的價位,否則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在目前電池這麽貴的情況下,隻要規模能夠上去,純電車型規模化降本的能力要比燃油車要強得多,因爲電車結構簡單。
如果在純電大單品同一平台基礎上推出 REEV 車型,那麽在燃油車基礎上加大了電池的 PHEV,在成本上一定是拼不過的。
許敏認爲,國外的汽車又大又重,要拉很重的房車、賽艇之類的東西,要在高速上跑 10 個小時,對極速還有要求,這些需求對混動車型的動力性價值更加重視。這些消費者用 PHEV 或者用 HEV,不是爲了提高燃油效率,而是增加動力性,即使有了大電池,他們還是希望能用得上發動機的動力,來滿足動力上的需求。
而從我國的應用場景來看,消費者對動力性要求不高,用混合動力,目的是爲了省油。因此可以把電池做大,把發動機做簡單,也不要那麽複雜的變速箱,那就是 REEV。
許敏表示,他的觀點和張豫差不多,可能還要更加樂觀一點。他認爲,電池實際上影響了電動車的發展速度,電池車增速開始回落也正是這個原因。目前單純使用電池還有很大的其他問題,比如安全問題,讓人們對使用純電動車存在擔憂。
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電池的回收,它會造成環境污染,雖然它目前沒有形成真正的社會危害,但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 REEV。
如果未來内卷競争進一步加劇,各家公司不同的 PHEV 都出來了,比亞迪不是一枝獨秀了,在更加複雜的因素進來的時候,PHEV 跟 REEV 相比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更加不利的局面。
差異化将體現在智能化上
如果大家都去做 REEV,未來的技術差異點可能會在哪兒呢?如果增程器結構更簡單,整個産業供應鏈應該怎樣考慮針對增程器的布局?
張豫認爲,未來 REEV 的産品定義,跟自家電車就是一個平台,REEV 産品就是電車的智能化水平。用軟件定義汽車,才是未來電車産品走的方向。所有車型的差異,除了外觀、内飾等造型設計之外,主要來自于軟件能力。
如果是到了中央超算的階段,所有主要功能都是用軟件來解決的,改變一個應用類軟件,就能增加或者并聯某一些功能,那麽競争就是軟件能力上的比拼,傳統主機廠在這個領域的确會有一些問題。
許敏認爲,電驅動對傳統發動機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幫助。發動機和電驅動不是對立的,唯一對立的地方就是一個車裏面有兩個動力,到底需要不需要,大家現在都接受了,是可以的。
由于有了電驅動,發動機可以做得很簡單,好多效率低的地方全部都可以用電來抹平。增程器隻用來發電,不參與任何驅動,可以把它最大程度地簡化,保持在高效率區域工作,在純電體系裏做一個非常好的充電寶。
關于硬件和軟件的問題,他指出,硬件上面還是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但是軟件的重要性可能會越來越高。
隻發電的增程器對軟件要求是非常低的,控制也非常簡單,就是讓整個電驅系統的能量管理最優化。這種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話,就會變成一個标準化、模塊化的東西,大家買來用就行了。
真正差異化的地方,可能就是那些智能化的地方,或者是需要更多軟件來定義功能的地方,硬件或動力可能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現在好多成本都是跟硬件相關的,軟件可能在成本上是忽略不計或者考慮比較少的,可能未來軟件的成本就會多很多,大家的錢會更多地花在軟件上,而不是花在硬件上。
遠眺海外前景
海外的應用場景和國内有很大的差别。在技術路線上,HEV、PHEV 或者 REEV,在海外會是怎樣的前景,中國技術能不能反哺或者說影響到未來海外的市場格局?
張豫認爲,不同的區域,需求是不太一樣的,美國對拖挂拖曳的需求其實是很高的,所以對發動機扭矩等方面能力要求非常高,小發動機可能就不行。歐洲的場景跟中國更相似,都是以小車爲主,現在歐洲純電驅動已被廣泛接受了,但是能不能接受 REEV 這種歐洲人心目中落後的技術,是不是還要重新教育市場和消費者呢?
他表示,事在人爲,隻要能夠讓消費者認清這個東西确實有很多優勢,隻要使用場景類似,有共通之處,最終可能還是性價比、智能化水平決定一切。
許敏認爲,中國現在必須要看世界市場,必須有這樣的勇氣,中國汽車不隻是在中國市場上能夠戰勝外國品牌,還要在國際市場上開疆擴土,這才是中國汽車産業真正強大的标志。
當放眼世界市場,看的不是中國某塊地區的市場的時候,好多戰略定位,好多技術路線選擇都會非常不一樣。這個時代已經到了,如果相關企業沒有自覺去做的話,就會被市場的發展規律推着朝這個方向發展,到時候再布局就有點晚了。
如果站在全球化的視角來講,上汽、奇瑞、長城等傳統車廠可能各種技術路線都有豐富儲備,會不會形成一個差異化的機會點,或者說傳統車企能在這方面有更大的優勢?
張豫表示,奇瑞的增量其實有很多來自于燃油車的出口,它的燃油車很多去了發展中的新興市場,不同的新興市場是有不同的需求的,奇瑞在出口的車型裏邊都已經考慮到了一些細節的東西。
比如說阿根廷柴油車就會多一些,而巴西用靈活燃料(汽油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燃料)就會多一些,奇瑞對地區差異已經考慮在内了,有可能依靠燃油車的出口能夠保持相當一段長的時間。
許敏指出,出口不隻是量大,單車利潤還比在中國高,盈利水平會更好,這實際上是非常關鍵的。在泰國市場上,中國的電動車已經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在中國市場耳熟能詳的一些電動車平均降了 3 萬 -5 萬泰铢之後,價格換算成人民币的話,還要比中國市場上貴至少 5 萬元人民币。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