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鯉魚
責編:JOY
車企自研電池是不是「剛需」?這個問題在行業内有熱議,但還沒有定論。
現實是,行業内越來越多車企在布局自研電池,國外有特斯拉,國内有自主大廠比亞迪、長城等等,新勢力中,蔚來、極氪都開始布局自研電池,自研成果也漸漸浮出水面。
就在今天上午,廣汽埃安旗下因湃電池工廠竣工投産,P58 微晶超能電芯下線。
早在 2011 年,廣汽集團開始研發電池系統和 BMS,近 12 年過去,廣汽在 BMS、PACK、電芯等環節都陸續有了成果,前兩個環節的成果已經先後量産上車。
P58 微晶超能電芯下線,意味着廣汽埃安即将開啓新環節的規模量産。
P58 的性能如何?廣汽埃安稱其爲「能源生态閉環」的最後一塊拼圖,閉環後下一步是什麽?
今天來聊聊廣汽埃安的垂直整合。
最後一塊拼圖
上周,廣汽埃安就開始劇透「因湃電池」了,定調是「更牛車企電池巨頭來了」。
官方披露,因湃電池是磷酸鐵锂電池,電池壽命 150 萬公裏(循環≥ 4000 次),整包能量密度 146.5Wh/kg。
在預熱海報中,官方對比了一下「行業 TOP 電池」,後者的壽命是 120 萬公裏(循環≥ 3000 次),能量密度 140Wh/kg,不過埃安沒有點出 TOP 是誰。
從市場研究公司 SNE Research 公布的全球電池裝車量來看,行業 TOP 3 中的兩家中國電池廠商是甯德時代和比亞迪。
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比亞迪第一代刀片電池的能量密度是 140Wh/kg,預計到 2025 年,刀片電池可實現能量密度大于 180Wh/kg。
作爲參考,甯德時代的第三代麒麟電池,磷酸鐵锂體系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是 160Wh/kg。
P58 微晶超能電芯是彈匣電池 2.0 系列的最新産品,在今天的發布會上,伴随着電芯定名公開,更多信息得到曝光:
- 内部體積利用率超過 90%,可使整車續航裏程破 700km
- 可實現充電 10 分鍾,續航 250km
- 耐壓能力超 1200kN,變形量耐受能力 45%
- 常溫快充循環壽命 4000 周以上,高溫快充循環壽命 3300 周以上
- 整車理論行駛裏程可超 150 萬公裏,相較行業主流水平提升超 25%
- 電池質量能量密度 195Wh/Kg
- 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450Wh/L,較行業水平提升 5%
……
除了電池技術和電芯,因湃電池工廠本身也是能源生态閉環的關鍵之一。
一個依據是,這個工廠也在「磕」效率:能做到電芯秒級生産節拍(<2s/ 支),目前引入了 6GWh 單線産能,可實現全系列産品混線生産,支持電芯小時級換型、PACK 無縫換型、産能切換損失降低 90% 以上。
這些數字比較幹,換個說法——基于以上效率,官方稱其爲「全球首個超高效柔性标杆工廠」,它也是廣州市最大的動力電池兼儲能電池項目。
目前,新工廠隻導入了 6GWh 電池産能,規劃中,一期廠房和二期廠房的産能都是 18GWh,未來将完成 36GWh 導入,滿足 60 萬輛電動汽車的銷量需求。
目前,廣汽埃安旗下産品都使用彈匣電池技術,量産搭載超過 65 萬輛。依照目前廣汽集團 EV、ICV 領域新技術的上車節奏來看,因湃電池可能會先應用在昊鉑系列車型之上。
「我說了算」
自研電池會帶來效率,但背後也有高昂成本。
被問及此前是否預測過廣汽埃安将自研電池時,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先談到了新能源滲透率。
按照《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的目标,2025 年我國新能源車銷售占比将達 20%,但現在還沒有到 2025 年,新能源滲透率就已經超過 30% 了。
乘聯會統計,11 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40.4%,首次突破 40%。
新能源發展太快,「價格戰是意料中的」,要應對價格戰,(廣汽埃安)過去的策略是,既要搶資源,也要控成本。
他表示,對于成本的思考,疫情也有很大的影響,電池成本的漲幅超過預期。
2021 年以來,碳酸锂價格一度從 5 萬元 / 噸上漲至 60 萬元 / 噸,現在回落到 10 萬元 / 噸級别。
而成立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背後是廣汽埃安對于資源、成本思考的轉變。轉變是指,從「搶資源」到「聚資源」,從「控成本」到「這個成本我說了算」。
「說了算」首先是對内,後續也會開放。
這個月,埃安将實現産銷百萬輛,因湃的産能将優先滿足内部需求,起步階段供應埃安,接下來計劃爲集團内的其他品牌供應,明年配套傳祺系列,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企業,也在陸續接觸。
對于集團外部企業,目前因湃還沒有開放供應的計劃。
自研、自産電池的意義之一在于成本,也在于質量和性能,這幾個維度,與車輛、品牌的核心競争力息息相關。
廣汽在電池方面的「控成本」讨論,其實可以追溯到去年 7 月,2022 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曾有一場關于動力電池的「輿論戰」,車企和電池廠之間的摩擦被擺在台面上: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認爲是甯德時代把利潤賺走了,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說是原材料把電池「搞貴了」,原材料供應商又說礦貴了……
再過一年,2023 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表示,「(材料廠)想讓我們打長工,但這是不現實的。頭部企業的拉動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形勢已經比較明朗——純電是未來、動力電池是未來。進一步看,走向未來需要正增長,要搶「增長」的利潤,似乎要把足迹探到産業鏈上遊。
面對下一階段的競争,廣汽埃安成立因湃,自研自産電芯,但又不止于此。
在群訪尾聲,官方預告,12 月内,由廣汽埃安控股、總投資 21.6 億元的銳湃電驅工廠也即将竣工,誇克電驅将實現自産,Hyper 昊鉑系列三款車型均搭載誇克電驅。
而廣汽埃安還要對上遊進行再探,古惠南說,「因湃很快就要去挖礦了,很快。」
寫在最後
去年 10 月,廣汽埃安成立因湃電池、銳湃動力兩個科技公司。
兩個「湃」,從成立到投産,曆時一年多,共同點是埃安「自産自研」進入新階段,細究下來,意義也有别。
因湃電池工廠投産,意味着廣汽埃安包括打通上遊原材料、研發、制造、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産業鏈布局,讓埃安在擁有車企身份的基礎上,更加靠近一家「能源企業」。
而銳湃電驅工廠近期投産後,廣汽埃安産業鏈的可控性會更高。AEP 3.0 平台、彈匣電池、誇克電驅會打組合拳,借用官方的形容,是要朝着「整車三電不再分家」再邁出一步。
離開工廠時,我打開地圖,恰好看到因湃、銳湃、時代廣汽、廣汽産業園、廣汽愛信出現在同一屏上。
新舊項目共存,其實是挺有趣的畫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