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鉛筆道創始人王方
最近,陸正耀又被強制執行了。自去年 3 月以來,這已經是第四次 " 被執行 "。據工商數據顯示,近期陸正耀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涉及金額約 18.9 億元。
自 " 瑞幸造假 " 事件後,陸正耀出局,不再持有瑞幸股份。之後,他做了幾個新項目,比如趣小面、舌尖英雄、庫迪咖啡。
其中,最接近成功的項目是庫迪咖啡,算是瑞幸咖啡的翻版,巅峰期門店數量超過 1000 家。
雖然庫迪咖啡接近成功,但距離成功不是沒距離。比如 2023 年 1-6 月,庫迪咖啡閉店率高達 39%(GeoQ 智圖數據)。
尤其是這次,作爲發起人的陸正耀,被強制執行 18.9 億元——盡管庫迪咖啡已經聲明,該事件對公司運營沒有影響,但确實不是一個好的業務信号。
坦白講,在傷口處撒鹽并非君子之所爲。
陸正耀先生雖然犯過錯,但對瑞幸咖啡而言,他确實做過不可替代的貢獻。" 造假事件 " 爆發後,他的股份被強制平倉,最後主要股份被大钲資本等财團買走。
所以他犯了錯,但也受到了處罰,此事可以翻篇了。
隻是說 " 庫迪咖啡 " 這段經曆,透露了一個深刻的創業常識:" 商業模式 " 和生鮮蔬菜一樣,保鮮期非常短。
在不同的時間點,即便是同樣的人做同樣一件事,大概率也不會成功。
陸正耀就是這樣。他是瑞幸咖啡的創始人,但把同樣的模式放在不同的時間點做,行不通了。即便創始人是同一個,也行不通了。
這驗證一個道理。在商業模式上," 先模仿後創新 " 是行不通的,必須一直創新——方法可以借鑒和模仿,但是方向不行,機會窗口關了就關了,和時間一樣不可逆。
不隻是陸正耀。我相信 99% 的企業家都是這樣:即便給他同樣多的錢,給他同樣一支團隊,讓他再做一家同樣的公司,大概率都會失敗。
我常常反思自己的創業經曆,也是如此。我這一生,隻有一次把媒體做成的機會,而且它已經發生了。我也深刻珍惜鉛筆道今天的不容易,一旦放棄,我此生都不再擁有今天的機會。
很多創業者和我一樣,都是從 " 雙創時代 " 走來,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2024 年還活着的公司,都是從死人堆裏出來,抓住了生存的唯一機會。
以上所說,都是常識。但直到今天,我依然很不理解國内的創業文化。
大家明知 " 創新是唯一出路 ",明知 " 方向上沒有模仿隻有創新 ",卻也樂此不疲地做着 " 超級内卷 " 的事:完全不考慮供需關系,也不怎麽考慮天時。即便一個行業已經擠成了死海,即便進入時機不那麽合适,也要 " 金錢開路 ",硬砸出一條血路。
我們翻看過去 10 年的創業史,但凡一個 " 全軍覆沒 " 的行業,哪次不是犯這種錯。
從早期的移動社區、O2O,到中期的長租公寓、共享經濟,再到近期的生鮮電商、新能源汽車、大模型。
我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但國内部分創業者和投資人是 " 記吃不記打 "。
看見什麽火就幹什麽,看見什麽火就投什麽,最終造成資金資源重複浪費,成千上萬家公司過獨木,最終活個 3-5 家頭部公司,甚至更少。
創業圈一堆屍體,投資圈一堆負債。
以新能源汽車爲例,我們可以預測一下:這個行業的終局會是什麽樣子。
在十數家新能源新勢力集體虧錢的前提下,在行業嚴重供過于求的前提下,雷軍依然要攜 1000 億元現金殺入。
我不是在 Diss 雷軍,我隻是在同情其他新能源玩家,這個行業未來要如何收場,會不會重蹈過去 10 年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