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有道高級副總裁羅媛在大會現場分享
芥末堆 LAN 5 月 10 日報道
5 月 9 日,校長邦和芥末堆聯合主辦的 2023 中國素質教育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十屆校長邦全球教育産業博覽會在北京開幕。本次會議以 " 新時代、新教育、共享未來 " 爲主題,網易有道高級副總裁、有道學習内容和課程業務負責人羅媛以 " 從圍棋看有道素質教育數字化發展 " 爲題進行了分享。
以下爲嘉賓分享實錄,經編輯:
網易有道是一家非常綜合的公司,業務非常多。今天我想通過我們的圍棋項目,透過這樣一個比較垂直的項目,讓大家看看有道是如何孵化産品,如何研發産品的。
網易有道是一家科學技術公司,所以我們在雙減後保留的大概是 4 個業務。學科轉成了非盈的組織,素質教育是營收規模比較大的内容,我們還有智能硬件業務,成人與職業教育業務,教育信息化業務。
這 4 個項目當中素質教育是非常垂類、非常多元的項目。很多人都會問有道雙減之後轉型特别快,是不是聽到什麽風聲馬上轉了?熟悉我們的同行都知道,我們開展整個素質教育非常早,早在 2018 年就開始了,很多項目以前不是在聚光燈下,等着雙減之後大家發現你們原來還有這麽多的素質教育項目。
以上這些隻是我們其中的一部分,大家比較熟悉的人文素養沒有放上來。有道縱橫是我們的圍棋,也是我今天想重點跟大家分享的。
大家會問這麽多項目是怎麽來的?我後面會簡單說一下。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道是如何孵化這麽多的項目。大家會問網易做很多年遊戲有沒有心得體會?我認爲網易遊戲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制就是工作室機制,我們當時面對這麽多垂類的項目,每一個項目都需要非常強的專業能力,在這樣的領域或者說這樣的生态裏面怎麽能夠保證網易出品必出精品?我們采用網易遊戲非常擅長也非常傳統的模式就是工作室模式。
大家會問,今天參加分享的項目也非常多,你選擇什麽項目?是選擇最賺錢的嗎?是選擇用戶量最多的嗎?都不是,我們選擇的更像是比較長期投資的項目,那就是巴菲特經常說的,長坡厚雪。我們在這裏長期深耕,長期通過技術也好、通過産品研發也好,能夠讓這個業務的雪越積越厚,我們就選擇。
也可能有個項目在線下,或者在國際上非常好,但是沒有被在線化,這也是我們團隊非常興奮的。還有整個在線化的過程,整個教研、深耕的過程是可以深刻地用到互聯網技術和産品研發的,我們就再結合相應專業的團隊,無論是創業的、還是内部孵化的、還是定向引進的,一塊去做這個工作室。
做完這個工作室我們也會想,爲什麽去定向找或者和這樣的創業團隊接觸?前提是用戶需求是足夠有根基的,我們不會做那些新聞上經常說的,或者政策上少許有紅利的,我們主要還是看用戶需求,看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我們認爲之所以可以孵化這麽久、這麽多的業務,背後确實是離不開整個集團的支持,讓我們有比較充沛的現金流支持。但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是不是就讓大家随便花錢或者随便投入?當然不是,我們對于工作室的考核是單位經濟模型,也就是大家說的 UE,讓這個工作室有充分的業務健康度,可能今年不掙錢,但是明年可能會掙錢,今年的投入長時間能夠換來社會認可,我們就會投放,大概是這樣的孵化邏輯。
回到圍棋,我們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在整個中國社會 90 年代會更加風靡,但是目前中國社會下青少年學員達到 1000 萬,考級的人數是 200 萬,真的非常大嗎?比起學科來說不算那麽大,但是我們認爲它是有社會基礎,有用戶需求得,而且大量的用戶都在家庭作坊式的線下機構學習,他們的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有非常好的機構,非常好的個人教練,但是規模非常小,都是一些個人經驗,沒有形成比較科學化、比較成規模的教研團隊,所以我們覺得有非常多可以做的事情。我們有道在線上的沉澱,包括技術和 AI 的掌握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圍棋和編程這樣的業務,非常天然的适合在線上做。
我們首先要思考規律,規律就是在線教育裏要做爆款,什麽是爆款?就是非常受家長認可的,這樣我們的爆款會形成規模經濟;如果沒有形成爆款,就可以回去打磨,教育需要耐心和時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思考爆款需要哪三個關鍵點?教育的爆款關鍵點是什麽?我們認爲素質教育的關鍵點一是出色的教學效果,這是沒得說的,無論再吸引眼球,沒有教學效果是沒有用的;
二是深入的互動,有了教學效果,不能讓孩子失去了興趣,我們想給孩子伴随一生的愛好,深入互動是讓孩子非常開心的點,線上互動也帶來和線下不一樣的體驗。
三是高品質的内容。什麽叫高品質的内容?我們有了比較好的教學體系和大綱,設計了相應好的教學互動,在這個過程當中給孩子每傳遞一個畫面,每說一句教學講義都是需要打磨的内容。
我們定義整個圍棋,傳統的學科都知道教學點評測,我們加了一個賽,也就是圍棋的 6 段教學法,教、學、練、測、評、賽,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爲什麽可以做得更好?首先教,我們圍繞教學效果設計的每一堂課都需要反複打磨,所以直播課堂裏每 5 分鍾有一次互動,我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引入一些知識點。
在學的過程中,對孩子在課堂裏面的數據的收集是非常用心的,這個到後面所有環節都會起作用,我們在課堂當中進行遊戲化的對比,本質是做課堂的随堂測試,課後練習我們有專門的練習場,我們希望孩子練習的時候有地方去,我們在這裏有一個和 AI 自己去對弈的強化訓練的場。也可以找同伴,大家知道在線下棋場找一個和自己能力匹配的夥伴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們在線上會匹配這樣的練習。
練之後我們會測,階段的時候會做測試。另外老師根據他在 APP 上的表現直播進行複盤,哪裏走錯了,哪裏需要強化,不斷地做相應的叠代。另外,我們認爲競技體育的樂趣就在于比賽,所以我們會建立這樣的一些 " 場 ",幫助孩子定時在線上比,定期在線下比,從而讓他感受到競技體育足夠的魅力。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簡單互動的設計,有腳本的設計,有整個動畫團隊在打磨,主要是結合我們的互動,有點像 AI 課的設計流程,包括趣味互動,現在很多關于棋的案例是面向成年人的,對于孩子不是那麽友好,我們會在這裏面增加對孩子更友好的遊戲體驗,使得他們在練習的時候也非常開心。
這一系列都是互聯網産品化的過程,做互聯網技術的同行是了解的,這一系列的能力都是我們之前打磨互聯網做到的産品叠代和相應的技術實現的。
我們會用到一些自适應或者 AI 相關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的智能題庫。像這樣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易學久練,我們在練習方面非常重視,不斷精進題庫,現在是 10 萬個題庫。
在 AI 複盤能力上,從圍棋項目 4 前年開始做的時候就想好 AI 複盤的能力或者 AI 對弈的能力是我們的主駕駛,所以我們已經投入了 3 年多。大家可以看到 AI 有非常多圍繞着教學去研發,大家知道 AI 圍棋開源非常多,但是圍繞 AI 教學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就是爲了實現孩子的學會,而不是難倒他,也不是打倒他,更重要的是讓他學會,還要适度根據孩子的能力去做降低,讓孩子一直跟着你。以及讓孩子自由探索,不是設計好棋譜,讓他直接做。更多的是允許不确定性的發生,以及在不确定性上根據孩子的特定給予相應的反饋。
我們以賽帶練的整個過程簡單看一下,我們在線上做每月一場的活動,做了非常多屆了,我們也會在線下做,如果有線下的機構跟我們合作,我們也歡迎有更多同行加入進來,更多是給孩子一片天地,讓他們展示自己。
我們先從行業的認知,從政策、整個賽道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期,加上孩子的需求把這個認知搞定之後,接下來就會做我們的基石,我們的知識體系,AI 的加持;我們做業務就是四闆斧,體系、教學設計、服務和 AI,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過程中讓孩子的個性化得以保護。我們還有一個案例是有道國象,它在同期的增長水平上超過了圍棋,而且有道國象的健康度非常好,基本上是現金流爲正的狀态,這是我們孵化的新産品。
從 PC 時代,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往往在風口之前做了很多準備,包括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all-in 移動互聯網,用神經網絡翻譯做相應的翻譯能力的提升,在 2016 年 -2019 年都做完了。前一段時間我們分享了大模型,這些過程都是我們耕耘非常多年,才得以開花結果的,這個種子在前面就種下了。
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們 AIGC 相關的應用,比如說圍棋的 AI 複盤非常的重要,整個主駕駛艙也是我們自己做的,現在 AIGC 帶來非常有趣的事情,把我們的通用模型、把原來垂類的模型用孩子喜歡的、用我們想要的方式說出來。
之前我們都是請專業的配音演員錄的,現在我們會用 TTS,我們教給 AIGC 把人文的氣息傳遞給孩子,就可以在講題的時候同時說一些圍棋的文化。要多用比喻,多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在過程當中多對孩子做肯定。
還有編程,我們也用了充分 AIGC 的能力,原來這些代碼全都用競賽學員幫助孩子去找 bug,做輔導。我們嘗試用 AIGC 來做,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我們要求它不準說答案,隻要說哪裏錯了啓發孩子。孩子還有問題再啓發,最後達成了讓孩子真正學會自己研究,這也是我們内部的細節,比如說把 AIGC 用到 AI 的圖上,對我們生産力的提升到了 50%,似乎非常的簡單,但是我們在 2 月底就開始做嘗試,這裏有非常多的細節。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功夫,也是我們幾個月前種下的種子,我相信很快會開花結果,效率提升 70% 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