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河南鄭州讀書的皮卡,自大學開始就有一個隐藏身份—— " 階梯書店 " 的 " 雲股東 "。
對于隔幾天就要去書店逛逛的皮卡來說,雖然沒有在書店運營層面出資,但卻在精神上 " 入了股 "。她向每一位來鄭州大學城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家位于大學城入口處的書店," 它在這裏見證了我們的青春。"
但這家開了十幾年的小書店,卻在去年險些因經營困難而倒閉。
當書店老闆在社交平台上發布 " 要關閉現在書店一半的面積,且以上線‘别離’書籍盲盒的方式跟大家告别 " 的消息後," 老股東 " 皮卡和同學們上演了一場 " 激情下單 ","49 元的書籍盲盒,我直接入了五套,主打一個情感層面的支持。"
除了皮卡以外,這則 " 閉店 " 筆記還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 " 雲股東 " 的響應,并在網絡上迅速發酵成爲一場自發的 " 粉絲 " 行爲。
" 第一次在這裏買東西,獻給熱愛,獻給這個給我們生活留一方淨土的老闆 "" 我是新疆烏魯木齊的,你這運費都包郵太虧了,你把運費設置一下,我再買 "……
截止目前,這則筆記已獲得 5.3 萬個點贊,6351 條評論。這場 " 拯救書店 " 行動,最終以賣出上萬個書籍盲盒收尾,也讓瀕臨倒閉的書店重新看到了希望。
" 現階梯,書店已暫度難關。雖然經營情況一般,但素未相識的‘雲股東’們,卻爲這家實體書店帶來了真正的支持,這對書店的生存幫助非常大。" 店主吳小俊告訴燃次元。
如今,像皮卡一樣,加入 " 雲股東 " 行列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種不求回報的 " 爲愛發電 " 的現象,在社交平台一度引發 # 愛上幫别人賺錢的感覺 # 的話題讨論,話題上線僅一個月,浏覽量就突破了 800w。
随着 " 雲股東 " 群體的不斷壯大,更多 " 聽勸 " 的店主開啓了主動招募模式。
想開發國産洗護品牌的化妝品廠 " 廠主 ",在線咨詢了 " 應該定什麽樣的味道和價格 " 後,收集到了不少建議,并陸續把樣品寄給了 " 雲股東 " 們進行内測。
一位 90 後二胎寶媽,今年 2 月租下一家 4 平米小店,不知道 " 賣什麽産品 "" 如何運營 " 的她,得到了來自 " 雲股東 " 們的 5000 多條建議。
與傳統意義上交出真金白銀的股東不同," 雲股東 " 更關注來自小城市、小縣城的普通店主。而對于正在面臨困境的小店鋪,更是 " 傾囊相助 "。
就像 " 階梯書店 " 筆記下," 我很想開書店,但這輩子可能都開不了 "" 向書店老闆緻敬 " 等評論一樣," 雲股東 " 們在這些充滿煙火氣息又勇于面對挑戰的小店上,似乎投注了自己想要實現卻未曾實現的夢想。而在參與經營的過程中,也實現着某種意義上的自我價值。
一、賽博世界的精神入股人
95 後粥粥是浙江一家企業的文員,除了上班以外,每天主打的就是到處尋找美食。2 年前,她無意中看到了 " 貓小貓 " 在社交平台發的鹵肉筆記,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群裏排隊買了一堆鹵菜。
被美味征服的粥粥,後來不僅成爲貓小貓家的常客,還認領了 " 雲股東 " 身份," 明年打算去成都看看她。" 雖然兩人素未謀面,但卻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聯系,店主會将未上架的新産品寄給粥粥試吃,粥粥則會在群裏催店主收快遞費。
而這家面積隻有幾十平的鹵肉店背後,竟有 2 萬個像粥粥這樣的雲股東,他們來自武漢、蘇州、黑龍江等不同地區,在社交平台上相識,以 " 爲愛發電 " 的方式成爲店鋪的見證者和支持者。
同樣身爲 " 雲股東 " 的還有糖糖。今年 4 月,糖糖在社交平台看到了一則店主發起的 " 幫起名 " 筆記,也由此開啓了 " 雲股東 " 生涯。
一再确定門店地址後,糖糖在筆記下留言道," 等我放暑假就沖。"
糖糖告訴燃次元,營業不到 4 個月,這家名爲 " 朱大寶東北大碗麻辣燙 " 的店,聚集了一大批像自己這樣的 " 雲股東 "," 在 7 月的一場直播中,更是有多達 6 萬名‘雲股東’在線監工。"
糖糖透露,店主在 " 彙報 " 了店鋪裝修和經營進度之後," 雲股東 " 便積極地參與其中了。
" 包括門店選址、設計門頭、起名、調味、運營等整個過程,‘雲股東’都有參與。‘在門口限流,保證點餐出餐順序,有序等待大家的體驗感就好了’、‘大碗麻辣燙可以多做幾款’‘有了芝麻醬的麻辣燙在鎮江會獨樹一幟,再加點白砂糖,會流連忘返’。" 聊起曾經給門店提建議的經過,糖糖滔滔不絕 ……
雖然事業剛剛起步,但 " 雲股東 " 與店主之間,已經達成一種深層的情感鏈接。
糖糖告訴燃次元,無論多忙多晚,麻辣燙店的朱大寶,都不忘給 " 雲股東 "" 彙報 " 進度,也非常看重大家的建議和體驗。如糖糖所說,在一則筆記中,店主朱大寶寫道," 今天的湯已經賣完了,晚上我們會複盤和整改,試營業期間隻有麻辣燙、黃桃罐頭、凍梨。"
事實上,從商業角度來看," 雲股東 " 這種無償幫助别人 " 賺錢 " 的行爲是有些反常識的。但爲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背後,依舊能自發聚集起如此龐大的一群 " 精神股東 "?
" 我的夢想就是開一個書店,夏日午後坐在藤椅上喝一杯清茶,讀一本書,看看外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可以說我現在的能力還遠遠不夠,而‘雲股東’恰好給了我很好的機會。" 階梯書店雲股東藍藍的這段話,或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階梯書店店主吳小俊也表示," 這些店鋪喚起了大家的共鳴,例如書店是很多人想擁有,但在現實中卻難以擁有的烏托邦。"
如吳小俊所說,商業标準下的成功創業,或許并不需要 " 雲股東 "。但那些隐藏在街角處、巷道間最爲平常的小店,卻極能引起大衆的共鳴。
二、現實版養成遊戲
當然," 雲股東 " 不隻在小店中尋找精神寄托,也切實提升了小店業績。
今年上半年," 貓小貓 " 的營業額達到百萬元以上,這一切的起點,都來自兩年前,她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一條 " 吐槽 " 筆記。
2021 年,貓小貓在成都市區内開了一家面館,但用心做的面條反響平平,反而是作爲 " 配角 " 的鹵菜大受歡迎,甚至有客人爲了吃鹵菜,願意多付 40 元的跑腿費。
" 開店是門玄學。" 貓小貓在社交平台上感慨,并呼籲大家試吃面館主打的 " 魚籽面 "。
這條無心的筆記,被流量算法推送到萬千用戶面前,并快速引發關注。爲了幫助 " 貓小貓 ",讓門店生意變好,大家對店鋪的名字、裝修風格、産品給出了種種建議,甚至有網友直接提出 " 改開鹵肉店 "。
頗爲意外的是,這條 " 改鹵肉店 " 建議的評論區得到了網友的積極響應,雖然對于快遞鹵肉,貓小貓心存疑慮。但礙于網友們的要求,以及想要盡可能滿足網友的需求,貓小貓還是購買了真空包裝機。
" 我本以爲隻是小批量的嘗試,沒想到在‘雲股東’試吃之後,又在社交平台引來了第二輪發酵。" 貓小貓回憶,也是從那一刻起,店鋪命運的齒輪發生了變化。
圖 /" 貓小貓 " 小紅書筆記
來源 / 燃次元截圖
在陸續收到更多鹵菜的訂單後,貓小貓真的将面店開成了鹵菜店。從店鋪的裝修、開業到運營," 雲股東 " 們在産品包裝、選品、地闆、燈光上都給出有效建議," 連菜品價格表都是他們幫着做的。"
這家 " 養成系 " 小店,也在兩萬 " 雲股東 " 的一起努力下,實現了從 " 瀕臨破産的面店 " 到 " 半年百萬流水的鹵肉店 " 的轉變。
現在鹵肉店有十幾個微信群,且氛圍都十分活躍。" 每年過生日,我都會收到‘股東’寄來的小禮物,當然我也會在過年的時候給他們送鹵菜盲盒。" 貓小貓表示。
在社交平台上,聚集着很多像 " 貓小貓 " 一樣的店主,他們決定做一門生意,卻又不知從何下手,便向 " 雲股東 " 們投石問路。
在成都市崇州區就有這樣一家叫做 " 白熊小超市 " 的商店,面積隻有 20 多平米的小超市,以藍色爲主色的招牌上畫有一隻憨憨的白色小熊,店内陳列着小零食、牛奶等日用産品。雖說隻是一家小超市,但卻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文藝氣息。
36 歲的店主吳天天告訴燃次元,自己一直向往歲月靜好的鄉村生活," 去年,我終于下定決心,在崇州市的黎壩村開起了這家充滿個人風格的小店。"
開店以來,吳天天每天在社交平台上記錄着自己的經營情況," 第一天,才虧 4 塊 1"……" 第 12 天,虧了 21 元 "…… 雖然更多的時候是虧損,但這樣一家充滿生機的小超市,卻引來了超 6 萬網友的在線 " 圍觀 ",吳天天也收獲了一批 " 操碎心 " 的 " 雲股東 "。
圖 /" 白熊小超市 " 小紅書筆記
來源 / 燃次元截圖
" 負重前行 " 的白熊小超市,在 " 雲股東 " 們的建議下做了很多優化,包括補充的貨品、增加鐵絲展示架、統一超市的視覺形象布置等等,還有人爲小超市拉來了代理牛奶的 " 創收項目 "。甚至有 " 雲股東直接 " 線下 " 奔現 ",将白熊小超市作爲旅行中的一站。
一系列操作下來,白熊小超市的背後,聚集了 1.4 萬個來自全國各個省、市,不同行業的 " 雲股東 "。
隻不過,雖然有 " 雲股東 " 出謀劃策,可受盈利影響,現在的白熊小超市還是關閉了。但好在店主的 " 事業 " 仍在繼續。
7 月的一則筆記中,吳天天列出了 " 雲股東 " 們想要參與給改造的項目,并寫道," 堅信美好的人生是折騰出來的。"
如今,孕晚期的吳天天,正在滿心專注地打造名爲 " 白熊院院 " 的鄉村小院。在最新的 " 小院 " 進度筆記中,評論裏一片歡呼,雲股東們感慨 " 好期待啊 "" 越來越好了 "。
顯然," 白熊院院 " 的故事依然未完待續。而吳天天正在完成的,也不止是她一個人的願望。
三、" 參與感 " 與 " 雲文化 "
談到對 " 雲股東 " 現象的看法,同樣爲 " 雲股東 " 的寶媽茫茫告訴燃次元," 很多人内心都有一個開店夢,但礙于自身資金、時間和精力有限,并不能馬上投入到這個夢想當中。當看到有人做他們不敢做的事情時,就會有一種代入感。"
" 而作爲‘雲股東’爲店鋪提供建議和意見的過程,會産生強烈的參與感,看着店主一步一個腳印做起來,就像自己養的小孩有出息了一樣,會有成就感。" 茫茫坦誠地表示。
事實上,無論這些店鋪的發展走勢如何," 雲股東 " 與店主之間都實現了情感和體驗層面的 " 雙赢 "。" 雲股東 " 擁有了現實版模拟人生的 " 養成系 " 體驗,獲得了情緒 " 分紅 " 與店主或店鋪産生了極強的信任感與粘性,更有機會發展爲第一批 " 種子用戶 "。
而店主則在創業過程中收獲了更多的情感支持,以及真實有效的反饋。
實際上,類似的模式,在商業世界中早有雛形。
以中産偏愛的 lululemon 爲例,能夠在一衆運動品牌中突出重圍,它的特點之一就在于 " 獨寵 "DTC 模式。
所謂 DTC(Direct To Consumers),強調的正是品牌直接連接消費者,以用戶爲中心,看重消費者權益,把更多時間用于與消費者建立關系。他們将來自各個渠道的消費者反饋進行整合,落實到具體的産品設計、門店設計中。例如,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到瑜伽服的設計當中,并且盡量多的創造消費者與品牌面對面溝通的機會。
擁有衆多 " 米粉 " 的小米,也曾建立資深安卓系統用戶愛好者社區,吸取用戶建議,打造出更受用戶歡迎的操作系統。
美國年輕彩妝品牌 Glossier,在 4 年内創收 4 億美元成爲賽道獨角獸,注重的也是與消費者建立親密聯系,他們的品牌口号是," 我們創造你告訴我們,你希望存在的産品。"
商業觀察員 CC 看來," ‘雲股東’看上去是小範圍、年輕化的雲文化現象,但結合商業角度,代入看小米的粉絲經濟就很通透了,這事實上是一種營銷模式。"
" 人都是具有情感屬性的,店鋪或品牌可以借助與粉絲建立關系,實現店鋪與粉絲之間的深層情感綁定。當粉絲對店鋪産生認同感,自然願意付費。"CC 補充道。
事實上,近年來,雲養貓、雲聚會、雲戀愛等雲文化背後,本質上滿足的都是人們的情感需求。這也爲更多店鋪或品牌帶來啓發,當品牌能夠爲用戶提供情感養分,建立深層情感鏈接時,才會擁有真正的壁壘。
" 如果做網紅店,我們的粉絲量是遠遠不夠的,現在店鋪的營業額,主要來源于高複購率。" 貓小貓告訴燃次元,複購率高最主要的原因是産品本身的食材與口感過硬,但店鋪與 " 雲股東 " 之間的高互動與強粘性,已經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養成高頻的購買習慣,爲店鋪帶來了更高的營收。
不難看出,正是這種無關金錢、無關利益的情感鏈接,才恰恰爲店鋪的營收與發展,提供了堅固的護城河。
文中皮卡、粥粥、糖糖、茫茫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