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
作者:朝乾
制圖:孫綠 / 編輯:帥帥
相信關注我局的讀者們,一定會認同這樣一個觀點:要想深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曆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概況,必須對其地緣格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比如,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是以黃河、長江流域爲中心舞台上演的。衆多大河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溫帶季風帶來的雨熱同期,使這裏成爲東亞最适合發展農業的區域,而發達的農業養活了足以支撐文明的大量人口,所以東亞文明的曙光最早照耀這裏。
地球上位于溫帶的綠色地帶,其實并不算多
中國在亞歐大陸東端,歐洲在西端
(圖:shutterstock)▼
那麽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文明的舞台又是什麽樣的呢?有沒有一套書,能從地緣的角度解讀西方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呢?這就是我局今天隆重推出的——《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
本書包含曆史時間段爲:早期文明——拜占庭帝國
本書大量精美地圖爲:原版英文地圖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手機和小本書爲尺寸參考,非賣品)▼
點擊視頻,預覽内頁 ▼
購買了《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的小夥伴們,可以憑借訂單截圖,加入我們的讀者交流群,與局長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問題、海外旅行等話題展開友好而熱烈的交流。局長還将不定期分享相關書籍,并發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夥伴,可将購買《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的訂單截圖(需包含具體書名信息),通過公衆号的菜單欄留言發送給我們,運營小姐姐将向你發送入群二維碼。【由于群成員名額有限,之前已加入讀者群的朋友請勿重複入群。】
進群方式見下圖 ▼
西方文明的中心舞台
我們今天接觸到的西方文明,是以西歐、北美爲中心,影響力遍及世界的工業文明。現代意義的西方文明,幾乎可以與西歐文明劃上等号。但是,歐洲西部并非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事實上,西方文明是多種文明因素互相影響的混合體。
從東歐到北非,從中東到北美
大量文明成果的轉移與融合
才成就了西歐耀眼的都市群
比如,西方各國的語言都屬于印歐語系,這類語言可能起源于伊朗高原的遊牧民族。文字則可溯源到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的創制又受到古埃及聖書體的啓發。西方的主流宗教——基督教誕生于巴勒斯坦地區。而推動西方現代化的科學、哲學則萌芽于古希臘城邦。
所以,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位于地中海的東部沿岸——亞、歐、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以及更東邊的兩河流域、伊朗高原。
肥沃的沖積平原、溫暖的山谷和牧場
多元環境加速了交流和學習
這裏是人類早期文明最密集的地區
(圖:《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下同)▼
随着曆史的發展,亞平甯靴形半島成爲了西方文明的中心。在古羅馬創制了今天西方法律、政治制度、軍隊編制的雛形。小小的羅馬城邦經過數百年擴張,将地中海變爲了自己的内湖。正是從羅馬開始,地中海沿岸成爲了西方文明的中心舞台。
羅馬文明是地中海諸文明成就的集大成者
并将這些成就擴散至更遙遠的北方歐洲
(圖:羅馬帝國在共和國時期的擴張)▼
爲什麽說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中心舞台呢?因爲就如同黃河流域是孕育農業文明的最佳地帶,地中海地區無疑孕育了發展最早的海洋文明。
從地圖上看,地中海深入内陸,相對封閉,風浪不會像大洋那樣難以駕馭。地中海地區半島、島嶼衆多,海域被分割成多個半獨立部分,任何一段航程都不會太長,沿途能夠得到必要的補給。另外,地中海地區由盛行西風和東北信風交替控制,海流大緻沿逆時針方向循環,從而使航船不至于缺乏動力。
從古至今,水運都是單位能量效率最高的運輸方式
東方的中華基于大河與内河航運
西方的地中海則有發達的海運
(可向左滑動)▼
總之,地中海是古代航海家們 " 練級 " 的好地方,而它又不同于全封閉的内陸湖,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連接。西方航海家一旦 " 練級 " 完成,則可以通過大洋走向世界。
(圖:地中海世界的商業與貿易)▼
地中海周邊最适合 " 練級 " 的地方,又屬愛琴海一帶。克裏特島像防浪堤一樣庇護于外,海域内風浪平靜;一個個小島如星羅棋布,古希臘的航船正好在這些島嶼間蹒跚學步。公元前 9、8 世紀時,描寫希臘群雄跨海遠征特洛伊、以及英雄十年海上歸途的《荷馬史詩》就誕生于這裏。
(圖:希臘、愛琴海與小亞細亞西部)▼
而羅馬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同樣是一個依靠航海爲生的古國。羅馬人的軍事征伐,基本上是通過地中海來運送兵員和辎重的,陸軍一般不會離開海岸線深入内陸太遠。決定羅馬命運的幾場戰争,也都是在海上或沿岸打的,像羅馬與迦太基之戰,凱撒與龐培、屋大維與安東尼的戰争。海權的得失,往往是左右戰局的關鍵。
(羅馬與迦太基的第一、二次戰争)▼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特例——凱撒征服高盧,是早期羅馬軍隊離開海岸線最遠的一戰。這場戰争羅馬人赢得驚險萬分,依靠主帥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運氣加成,才得以征服彪悍的高盧凱爾特人。
凱撒憑借這一戰,改變了前三頭的力量對比,并最終獲得獨裁地位。這場戰争對西方文明的意義也十分重大,使地中海文明得以深入西歐腹地,這爲日後西歐的崛起奠定了基礎。本書的第七、八章通過地圖解讀了古羅馬的盛衰史。
(圖:羅馬高盧行省的發展)▼
那麽相比于農業文明,海洋文明有哪些特征呢?除了喜歡冒險,富于開拓精神外,最顯著的特征恐怕是好戰。雖然地中海不像大西洋那樣狂暴,但對于古人來說,航海仍然是一件危險的事,隻有高回報才值得刺激冒險。所以,爲了追求高回報,除了正常的商貿外,劫掠與殖民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貿易或許會虧損,而通過武力進行劫掠、殖民才是真正的一本萬利。
沒有環地中海的衆多富饒省份
養不起奢侈的羅馬城(圖:羅馬城)▼
事實上,15 世紀地理大發現以後,歐洲人在世界各地的所作所爲,隻不過是将他們過去在地中海的行爲放大到全球而已。而數千年來,地中海沿岸又恰好是一個是非之地,幾大文明在這裏不斷博弈。經過了一次次血與火的淬煉,歐洲人終于将磨利的屠刀伸向了世界。
所以,在《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的第一章,描繪了西方文明早期的世界觀,而這種世界觀正是以地中海爲中心舞台的,亞、歐、非三塊大陸環繞其外。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圖:古代著作家視阈中的世界)▼
什麽是 " 古代世界 "?
這部曆史地圖集在書名上以 " 古代世界 " 來界定其外延,那麽書中所指的 " 古代世界 " 又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西方史學界通常把歐洲曆史分爲三段:文藝複興和地理大發現以後算近現代,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前算古代,中間一千多年叫做 " 中世紀 "。但這隻是西歐的情況,在東歐,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了 1453 年。而這正是本書的最後一章的内容。因此,這部書所指的 " 古代 ",始于 5000 多年前兩河流域的城邦,終于 15 世紀東羅馬晚期。
(圖:拜占庭與薩珊王朝之間的沖突)▼
那麽,本書中的 " 世界 " 又怎樣界定呢?在西方中心論者眼裏,文明世界隻包含希臘文化影響所及的地區,或者是羅馬帝國以及與羅馬發生過直接碰撞、沖突的國家,也就是以地中海爲中心,西起西歐、北非的大西洋沿岸,東至伊朗高原、中亞的廣大地區。不但将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文明排除在外,就連印度、中國也不在文明的邊界内。遺憾的是,本書秉持的正是這種論點。
亞曆山大最遠打到印度和中亞
西方人的視野也長期止步于此了
更遙遠的絲綢之國即使十分繁榮,但也十分模糊
在現代西方史學的奠基人蘭克(1795-1886)看來," 世界曆史 " 不是自然史,而是政治史——相互争鬥才能使民族或國家走出自然狀态,形成文明意識。因此,蘭克的 " 世界曆史 " 指的是 " 文明國家 " 相互争鬥的曆史。
蘭克的多卷本《世界史》也自然将印度、中國古代文明排除在外。因爲隻有在古代近東、地中海沿岸才發生過 " 文明國家 " 之間的激烈碰撞。相比之下,印度和中國 " 從沒 " 出現過如此激烈的大國角逐。後來的西方史學,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這種觀點。
(圖:地中海到印度的陸上與海上路線)▼
因此在西方人眼中,文明演進的根本動力就在于沖突、戰争與零和博弈。近年來," 修昔底德陷阱 " 一詞頻繁出現在國際政治領域。修昔底德是古希臘的一位史學家,他的代表作《伯羅奔尼撒戰争史》講述了希臘城邦中,老牌霸主斯巴達與新興強國雅典之間的争霸戰争。今天所謂的 " 修昔底德陷阱 ",指的就是老牌霸主與新興強國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不可避免的沖突。而這一概念顯然是基于零和博弈的。
謀求霸權的也不止斯巴達和雅典
環愛琴海其實是一個城邦混戰模式(包含同盟)
在西方人看來,此後的歐陸和全球
無非是這一模式的放大升級
(圖:希臘世界謀求霸權的同盟組織)▼
希臘諸城邦在擊敗波斯帝國侵略軍後,進入了文明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古典時代。雅典和斯巴達各帶了一幫小弟,分别組成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相當于冷戰時期的北約與華約。
斯巴達陸軍強,雅典海軍強,當年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共同打敗了波斯人,如今爲了霸權大打出手。斯巴達雖然最終慘勝,可是好景不長,北方的馬其頓趁着它們兩敗俱傷,徹底終結了城邦時代,希臘由此開啓了長期被外族統治的曆史。本書的第五章所展現的正是這段曆史。
(圖:伯羅奔尼撒戰争)▼
如果按照蘭克等人的理論,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碰撞本應進化出更高級的文明,但事實上卻造成了文明的衰落。馬其頓雖然把希臘文化帶到了遙遠的東方,但這個窮兵黩武的帝國也不過是昙花一現,從文明的維度看,并不能體現出先進性。
摧毀了波斯帝國,并迅速繼承其衣缽,可惜分裂過快
(圖:亞曆山大大帝的遠征)▼
當初,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矛盾就當真是不可調和的嗎?顯然不是的,它們在波斯人大兵壓境時就曾合作過。而恰恰是這種合作,爲古希臘帶來了高度繁榮的古典時代。可見文明演進的正确方式,是交流而不是碰撞,是合作而不是沖突,是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而中國人很早就懂得了 " 和爲貴 "。
(希臘化時代的地中海貿易路線)▼
本書雖然秉持西方中心論,卻仍不失爲一部嚴謹、精良的經典之作。而且閱讀這部地圖集,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西方的曆史觀與思維方式;更有利于我們對照自身,發現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積極應對目前我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硬核的曆史地圖集
從 1996 年開始,德國陸續出版了名爲 " 新寶利 "(Der Neue Pauly)的系列百科全書,内容主要是西方古典學與古代史。這個系列由于極高的專業性與學術水準,一經面世就廣受好評,迅速被翻譯成英文。而這部《古代世界曆史地圖集》就是 " 新寶利 " 家族中的一員。
本書的最大特色在于,結合了 200 多幅精準、詳實的曆史地圖與插圖,對公元前 3000 年至 15 世紀的西方文明史進行了專業解讀。本書雖然囿于西方中心論,但相比于隻對希臘、羅馬感興趣的傳統西方史學著作,視野要開闊得多,對環地中海、中東地區的古文明,如埃及、巴比倫、亞述、腓尼基、赫梯、波斯、阿拉伯、拜占庭……都進行了詳盡解讀。
埃及與拜占庭▼
如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引進了這部重磅圖書,填補了國内西方古典學與古代史領域的空白。爲了原汁原味地保留本書的特色,出版社并沒有将地圖上的外文地名替換爲漢譯地名,而是直接采用原版地圖,并在書後的索引中對外文地名統一作了音譯。如果要查找地名的漢譯,可按地名字母順序、或地圖區域編号在索引中找到。
(圖:書中索引部分)▼
本書的印裝同樣精良,采用 1/8 開本銅版紙印刷,布面精裝,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份量。原價 498 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單,隻需 269 元,可謂物超所值。
一冊在手,神思千古。鑒古知今,才能繼往開來。
* 發貨說明
1. 上海發貨,默認中通快遞,工作日 48h 内完成發貨,節假日順延;
2. 關于售後:請保證圖書塑封完整,拆封後無質量問題不支持 7 天無理由退貨。如出現質量問題,請直接到公衆号後台聯系退換;
3. 需要查詢物流的讀者,可直接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進入我們的店鋪,右下角 " 我的訂單 "裏進行查詢;
4. 出版方直發,正品保證;
5.需要發票的讀者,下單時備注擡頭、稅号、電子郵箱(如需開明細,請務必注明)。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更多好書推薦
▼
《地圖上的三國》
原價 218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99 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藏在地圖裏的國家地理 · 世界》
原價 298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 89 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