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6 日晚上 19:47,杭州電競中心,馬來西亞隊的 " 主水晶 " 被攻破,中國隊奪得了亞運曆史上首枚電競項目金牌。圍繞場館一整圈的攝像機捕捉了各個角度的現場實拍,集合比賽界面、比分系統、解說系統,以幾乎沒有延遲的速度,把來自杭州的畫面傳遞到了全球觀衆的電視、電腦、手機屏幕上。
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王者榮耀決賽 中國隊創亞運電競首金
整場亞運會中,像這樣全球轉播的畫面總時長預計超過 5000 小時,而這一切都可以在雲上完成。借助雲轉播技術,各地轉播機構不需要借助衛星、光纜以及笨重的轉播車、線下機房,直接在雲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
這僅僅是雲技術應用在本屆亞運會中的一個縮影。從賽事核心系統到轉播系統,再到亞運釘、亞運村等配套設施,借助阿裏雲的技術支持,剛剛閉幕的杭州亞運會成爲了曆史上首屆 " 雲上智能亞運 "。
過去的四年,是體育賽事大年,而雲計算在其中的運用也不斷加強。從 2021 年的東京奧運會,到 2022 年北京冬奧會,甚至卡塔爾世界杯,阿裏雲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對杭州亞運會,阿裏雲從 2019 年開始護航到現在助力它首次實現雲上智能辦賽,可以說," 上雲 " 已經成爲了大型國際賽事的标配。
爲什麽大型賽事 " 上雲 " 如此重要?又爲什麽是阿裏雲?
01 大型賽事,向雲端
這一切還得從 2017 年 1 月 6 日說起。新年剛開工,阿裏雲組建了一支專門的團隊,前往瑞士洛桑。等待他們的是一場 " 面試 ",而面試官正是國際奧委會。
彼時,裏約奧運會結束不久,花幾年時間建造起來的數據中心以及占地超 8 萬平米的轉播中心,均面臨着拆除。
對于大型國際賽事來說,要承載包括賽事日程、比分、運動員報名、注冊、交通、食宿等等在内的賽事系統,往往需要從服務器采購開始籌建一整套軟件和硬件系統,搭建一個個實體機房,十幾天的賽事結束後還得拆除。如何避免重複建造,做到更加綠色、節儉,一直是奧運會和亞運會等大型國際賽事面臨的棘手問題。
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法,就是雲技術。如果能将賽事系統和轉播系統都搬運到雲上,那就不再需要提前幾年自建機房,而是可以根據賽事進程中的數據變化,随時更改 " 雲上機房 " 的大小和結構。比賽結束後,賽事系統陸續下線," 雲上機房 " 就能空出來,資源釋放。
但将數據搬到雲端隻是一部分。承載大型國際賽事的這朵雲,面對的是幾千個小時的直播内容、全球數十億的觀衆觀賽、以及随時變動的觀看流量。這就要求雲技術足夠安全、穩定,能應對全球轉播場景下的高并發、低延時、大規模存儲、跨區容災等要求。
巧的是,這些技術難點在兩個月前的雙十一晚會上剛剛試煉過。2016 年天貓雙十一當天,平台總交易額超過 1200 億元,頭一小時内支付數量突破 2 億筆,這背後就有着阿裏雲的技術支持。爲了在 " 面試 " 中超越微軟雲、亞馬遜雲等海外選手,阿裏雲還花了 10 分鍾時間,在現場搭建起了一個基于雲的廣播級直播環境。
從那時起,阿裏雲成爲了國際奧委會全球唯一雲服務合作夥伴。
2021 年東京奧運會在疫情下空場開幕,阿裏雲爲這場特殊的奧運會提供了雲上轉播方案。東京奧運會在轉播中心比裏約奧運會縮小 25%、現場廣播人員減少 27% 的情況下,轉播内容還增加了 30%。2022 年的北京冬奧會,現場的轉播人員比起平昌冬奧會,減少了 32%,轉播中心面積縮小了 20%,但轉播内容卻多出 400 小時,更是實現了全部賽事核心系統 100% 上雲。奧運之外,卡塔爾世界杯等大型活動的背後,都有着阿裏雲的身影。
02 阿裏雲,爲亞運護航
和奧運相比,雖然亞運會僅限亞洲,但舉辦難度并沒有因此下降。
這屆亞運會有三個 " 最 ",規模最大、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杭州亞運會共設 6 大賽區、54 個競賽場館,承載 40 個大項、61 個分項的比賽,不管是項目還是場館數量,杭州亞運會都要比奧運會多出約 1.5 倍的體量。要把如此龐大複雜的數據集全部上雲,阿裏雲面臨着新的挑戰,也做出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實現了亞運賽事核心系統 100% 上雲,即賽事成績發布類、賽事管理類、賽事支持類這三大系統。各個場館内的現場比分出來後,第一步是上傳到場館内的成績系統進行存儲。第二步就是把場館成績系統的數據,傳輸到雲端的中央賽事成績系統進行彙集。
阿裏雲技術團隊在亞運會信息技術指揮中心
基于阿裏雲原生的技術,可以保證數據同步、容災及時進行,即便發生宕機,也可以保障數據的安全。接下來,雲計算可以快速進行數據處理,并将賽事成績以打印分發、信息發布、數據接口等不同模式向外界呈現。比如其中一個數據接口就是覆蓋全部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的 "myINFO 賽事信息發布系統 ",在這個系統上,媒體工作者及各代表團可以實時查看賽事信息和數據,哪怕沒有辦法去到各個比賽現場,也能在雲端實現高效聯動。
myINFO 賽事信息發布系統
以賽事成績發布類系統爲例,9 月 27 日共進行 30 個競賽分項,379 場比賽,涉及場館 35 個,場館側累計上報 109393 條賽事信息數據,中央成績系統向各大信息發布平台累計推送 358567 條賽事信息數據。從成績核實到賽事信息發布,在 5 秒内就可完成。
其次,杭州亞運會是首次在雲上轉播的亞運會,對轉播方來說成本更低且更方便,對普通觀衆來說觀賽體驗也提升了。
在雲轉播技術出現之前,轉播商要麽通過衛星、要麽通過專用的國際光纜進行轉播信号的傳輸,這需要大量時間提前搭建傳輸鏈路,同時也需要提前運輸轉播設備、現場搭建機房、安裝調試設備。這一過程繁瑣、耗時且昂貴,出于成本原因,一些小國甚至可能放棄賽事現場的轉播。而借助雲轉播技術,沒有衛星接收設備的中小型轉播媒體也能在雲上獲取節目,不需要添置額外的硬件設施,通過雲上轉播方案、提前幾天接入雲端,就能完成轉播流程,大大提升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杭州亞運會雲轉播技術團隊
杭州比賽現場的畫面,會從場館傳輸至國際轉播中心,再推到位于上海和北京的阿裏雲視頻直播中心,然後經由阿裏雲位于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度孟買等地的節點,通過阿裏雲全球邊緣節點和加速網絡對全世界的觀衆實時轉播。本屆亞運會在雲端,最大并發 60 路的高清和超高清信号,根據轉播商的需求帶寬可以從 Mbps 提升至 Gbps 級别,極端情況下,甚至可擴容至 TB 級别。而這其中的直播延時,可以優化至毫秒級。
雲技術帶來 " 智能辦賽 " 的便捷,也滲透到了賽事之外的組織協作和日常生活中。
基于阿裏雲的雲底座,生長出了 " 亞運釘 " 的應用,數萬名杭州亞運 " 辦賽 " 人員可以通過亞運釘快速協作,不再需要搬着一堆文件和電腦跑來跑去。
在超過一萬名運動員、近 4000 名技術官員和 5000 名媒體人員生活居住的亞運村,各項管理數據和服務資源也被放置在了雲端,管理人員可以在數據大屏上面實現高效智能調度。
雲上亞運村智慧指揮平台示意圖
每個村民不僅可以通過手機端 " 雲上通 " 預約各項服務,還可以創建屬于自己的低碳賬戶。借助阿裏雲的能耗寶,每個人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碳足迹,并且記錄下每一個綠色低碳行爲,比如在超市選擇無碳購物、參加低碳答題活動等等,都可以獲得碳積分,這些碳積分還可以用于兌換亞運紀念品和徽章,讓每位入住的亞運村村民都能爲杭州亞運會碳中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亞運村低碳賬戶操作界面 Powered by 阿裏雲能耗寶
以上種種,無不呼應着本屆亞運會的核心辦賽理念:在雲上 " 智能辦賽 "。正如國際奧委會 CITO 艾拉裏奧 · 孔納所說:" 很榮幸看到杭州亞運會實現了這一領域的突破,這将爲賽事運行、賽事轉播産生更多價值,并爲提升觀賽體驗方面推開了想象力的大門。杭州亞運會用雲計算創造了曆史。"
03 " 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 "
33 年前,中國第一次承辦亞運會,宣傳曲《亞洲雄風》紅遍大江南北,其中有一句 " 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 "。如今回看,這句話仿佛有了更深的寓意:一朵朵科技鑄就的 " 雲 ",把人和人連接在了一起。
這朵雲,在杭州亞運村的智能徽章交換中心,連接起了五湖四海的參賽者和工作人員。徽章交換是大型賽事的經典文化項目,在亞運村,阿裏雲搭建了一個集宋韻美學和智能交換于一體的徽章交換中心。
運動員仿佛置身西湖山水間,每一朵 " 荷花 "、" 荷葉 " 都是一個人機互動的智能徽章交換裝置。新的智能交換方式,讓徽章交換變得更簡單、更容易,也帶來了更多的樂趣。
乒乓球世界冠軍許昕體驗阿裏雲智能徽章交換中心
在亞運村,這裏每晚都是運動員聚集地,害羞的日本隊員通過人機交換的方式,換到了想要的熊貓徽章;愛好集徽章的運動員,很短時間就換到了多個代表團徽章。
科技不僅帶來了智能便利,也讓文化在人與人之間流動起來。很多運動員因徽章交換中心相聚,相識成爲了朋友,也更了解了杭州韻味。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阿裏雲智能徽章交換中心送上祝福
另外,徽章交換中心整個空間設計、建設、運營及後期的拆解和廢棄物處理各個階段,始終秉承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減少建築材料的使用;其中的部分徽章,也在生成包裝過程中做了全鏈路碳排查,打造真正的低碳徽章。
在亞運會結束之後,每個運動員将帶着它們回到各自的國家,帶走的是屬于杭州的記憶,留下的是綠色低碳的足迹。
這朵雲,在一枚枚亞運主題郵票裏,連接起了 AI 黑科技和千家萬戶的普通人。借助通義萬相 AI 繪畫創作大模型,阿裏雲聯合中國郵政共同推出了亞運首份由 AI 大模型創作的個性化實體郵票,郵票圖案的左邊是杭州城市地标實景,右邊是 AI 大模型所創作的未來地标圖景。同時,阿裏雲與中國郵政還聯合開發出了首個亞運 AIGC 明信片智能郵筒,點擊屏幕就能用通義萬相大模型文生圖技術生成個性化明信片,直接就能打印出來,貼上郵票,将亞運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小小的一枚郵票、一張明信片,見證的卻是 AI 技術的一次落地實踐。
亞運首份由 AI 大模型創作的個性化實體郵票
這朵雲,還在一張張 AI 修複的老照片裏,連接起了過去和現在。阿裏雲和亞奧理事會官方資料館聯合舉辦了亞運史上第一個 AI 修複特展,用 AI 修複了 49 年前中國運動員參加第 7 屆德黑蘭亞運會的曆史照片,這些老照片大多是黑白的、畫質不算清晰,但記錄下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亞運會的風采。
阿裏雲用 AI 技術修複中國首屆亞運會首金蘇之渤先生的珍貴畫面,讓已經 74 歲的蘇老和當年那個亞運賽場上的自己 " 重逢 ",重現從未褪色的榮耀瞬間。
1.5 萬名開發者在阿裏雲上,用 AI 技術修複了一張張老照片,讓半個世紀前的經典瞬間煥然一新。部署在雲端的計算資源,降低了對設備的要求,讓普通人也能用上 AI 技術。當照片上運動員的面容逐漸清晰、五星紅旗的顔色逐漸鮮亮,塵封的曆史仿佛穿雲而來。
04 智能亞運走進現實
8 年前,杭州選出了 6 位陳述人,前往土庫曼斯坦的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競選第 19 屆亞運會的主辦權。陳述人之一就是當時擔任阿裏巴巴集團總裁的金建杭,他代表杭州企業界,向亞奧理事會展示了杭州作爲 " 數字經濟第一城 " 的獨特優勢,承諾将幫助杭州開創 " 互聯網 + 亞運會 " 的模式,舉辦一屆前無古人的 " 智能亞運 "。
這也是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上,首次提出 " 智能辦賽 " 的概念。
如今,杭州亞運會正式落幕,在阿裏雲的護航之下,曆史上首屆雲上亞運圓滿完成。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世,也是一場科技的展示,中國的雲技術爲世界留下了高标準,爲大型賽事的數字化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
那一句 " 智能亞運 " 的承諾,杭州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