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知趣同學,作者:劉知趣,題圖來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中年男性傾向單身生活,自由快樂。
• 中年男性漸趨向往單身生活,享受自由。
• 日本婚姻壓力大,男性不婚率上升。
• 獨居生活受歡迎,追求個人興趣與自由。
最近,有這樣一類短視頻,正在悄然占據中年男性的點贊播放列表。
不是小姐姐跳舞,不是逆襲打臉的短劇,不是搞笑的段子,也不是時事熱點,而是不戀愛、不結婚的單身男性視角下所呈現出的沉浸式日常:下班後去菜市場買些小菜,回家倒上小酒,然後開始吃吃喝喝看看電視,享受一個人的單身光棍夜生活。文案不複雜,場景也很簡單,進入這個賽道的博主越來越多。
我們驚訝這類短視頻的走紅,因爲它颠覆了互聯網對男性喜好的固有認知。
回想從前短視頻産品冷啓動時,是去北京的各大高校邀請女大學生們來平台上跳舞,平台最初也是靠美女内容來吸引男性用戶。
但如今,這類視頻裏别說女性,甚至連個雌性的貓狗都沒有,卻成了相當一部分男性心中的新型 " 爽劇 ",有評論說看他們比看極品美女校花貼身保镖還上頭。
現實生活中,不止是女性,當下也有越來越多的男性傾向于單身,覺得比兩個人生活更自在,即便收入不高,也可以享受簡單的快樂。
男性開始對穿着瑜伽褲的跳舞的美女提不起興緻,這種社會現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長期處于低婚育率的日本。
2023 年,日本的結婚人數首次跌破 50 萬對,爲戰後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終身不婚率還在持續攀升。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結果顯示,2015 年,日本 50 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男性比例約爲 23.4%,女性比例約爲 14.1%。到 2035 年,日本男性的 " 終生未婚率 " 将會接近 30%,女性将會接近 20%。
日本男性甚至一度将房子、孩子、老婆看作 " 三大不良資産 ",而從他們的身上,我們也窺見了當代婚姻對男性的一些規訓與束縛,以及婚姻的價值下降是如何在男性身上體現的。
個體資源的再分配
你也許沒想到,日本的傳統婚禮中同樣存在着 " 彩禮文化 ",被稱爲 " 結納金 "(ゆいのうひん)。但與中國傳統的彩禮相比,在形式和功能上又有所不同,日本的彩禮更多的是體現對婚禮的支持以及對女方家庭的尊重。
結納金往往被用于婚禮本身的實際支出,作爲購買結婚用品的準備金。具體金額取決于男方的經濟狀況,大多數家庭會給到 100 萬 ~150 萬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約是 5~7 萬。女方在收到結納金後,通常會返還 10%~50% 作爲回禮,這就有點類似于 " 嫁妝 " 的意思。
因此,日本男性并沒有什麽彩禮的壓力。但婚後家庭生活中的經濟責任,大多要落到男性的身上。
這是因爲日本社會依然遵循着 " 男主外、女主内 " 的文化傳統,男性被期待承擔起家庭的首要經濟責任,而女性則承擔家務和育兒的工作。
日本的職場中還存在着明顯的性别不平等,女性在職場上常常受到歧視,工資普遍低于男性,這也使得家庭的經濟壓力不得不更多地要落到男性的身上。
在這種社會分工下,倘若男性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那麽養家、還房貸、車貸以及養育孩子的壓力就會非常的大。
除此之外,日本的職場并不穩定,企業中臨時工的員工占比很高。這種情況下,男性既要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又要面對失業的風險。
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中就有這樣一句台詞,道出了不婚男性的心聲:
人爲什麽喜歡結群呢?本來就已經屬于社會和國家這樣的團體了啊,聚集在一起就會受到各種壓榨,就像被國家壓榨需要交稅一樣,一旦從屬于家庭這個群體之後,我的時間和金錢就會被壓榨,我可不想那樣。
結婚會大大占據個體的物質資源和時間,是日本男性不想結婚的關鍵,這背後也隐藏着時代的無奈。
婚姻契約下的不自由
在日本,離婚比不婚的社會處境更加艱難。一方面是法律層面上對離婚的嚴格限制,另一方面是社會對離婚污名化的精神綁架。
如果是配偶決定離婚,通常會被稱爲 "Batsu",意思是 " 不好 " 或 " 罷工 ",比如在日本你考試沒考好的時候,老師也會用這個詞。
而且日本是唯一一個在法律上要求已婚夫婦使用同一個姓氏的國家,日本的家庭登記處(Koseki)曾經在采用該姓氏的配偶在離婚時挂上 "X" 的标志。離婚一次就在家庭登記冊上打上一個十字架,被稱爲 "Batsuichi",離婚兩次就打上兩個十字架,被稱爲 "Batsuni",簡直離譜。
日本又是一個極爲注重面子的社會,個體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有的時候爲了保持社會形象,即使沒有感情了,也會選擇繼續維持婚姻關系。
而離婚涉及的子女撫養、戶籍姓氏以及财産等方方面面的變更也頗爲麻煩。就拿财産分割來說,日本法律規定,除了婚後共同财産按比例分以外,還會涉及補償金和撫養費。比如一方有家庭暴力或者是外遇行爲,離婚後女方是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金。
除此之外,還有養老金的分割,如果妻子是全職主婦,那麽從 65 歲開始可以拿到丈夫的一半養老金,這屬于硬性規定。
由此可見,婚姻契約對于個體的财産以及道德起着雙重約束的作用,而這本身又與男性的社會基因偏好剛好相悖。
但随着日本社會文化以及價值觀的不斷更叠,過去需要通過結婚才能得到的,現在不用結婚也可以得到;過去想要通過結婚避免的,現在依靠結婚也都無法避免。
所以,對于家庭中承擔主要經濟責任的日本男性來說,婚姻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解決兩個需求:一個是性,另一個是繁衍後代。當後者可以被放棄,而前者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取,那麽婚姻的必要性就顯得沒那麽強。從一個以 " 自我 " 爲主體的角度來看,婚姻反倒會成爲一道枷鎖。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也能說明問題,當一個行爲頻繁獲得負反饋,那麽就能重塑一個群體的觀念。
無需照顧伴侶的情緒
與女性相比,男性對物質的需求遠大于情緒。而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女性往往更看重情感上的滿足。
或許真正讓直男感到搞不定的,并不是金錢上的付出有多大,而是猜不透女孩子的心思讓人頭大。即使是搜狗創始人王小川這樣的科技界老大哥,也曾在社媒上吐槽:" 女生真是個讓人既放不下又有點麻煩的神奇物種 "。
所以,談過幾次戀愛的男性可能就疲了。選擇單身,就意味着擁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和興趣愛好上,不必擔心家庭和伴侶的感受和需求。
而扛過了一定年齡,無論男女,都是可以和自己的孤獨和平共處的。
就像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中那個四十多歲單身又多金的建築師桑野信介,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希望被打擾。住在高級公寓裏,每天把家裏打掃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也不願意主動和别人打招呼。
空閑的時間裏,桑野信介就在家裏做做飯,然後大快朵頤地吃肉;或者是躺在沙發上聽古典交響樂,閉上眼沉浸在旋律裏;又或者是去租碟的店裏轉轉,每當瞅準的影片被人捷足先登,他會像打了敗仗一樣一臉不甘;他享受着單身的自由,向眼紅的妹夫炫耀自己沒有老婆孩子的負擔在經濟上的優勢 ……
把工作做到令自己滿意爲止,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一個人聽交響樂和歌劇,研究不同 DVD 版本中收錄的内容,擺脫所有不必要的人際關系,享受自由自在一個人的當下,這或許也是許多大城市裏獨居青年的理想生活。
難以擺脫社會大價值觀的框架
現如今,要說真正讓男性步入婚姻的推手,恐怕早已不是生理上的性和繁衍,而是傳統文化中的那份責任感。
尤其是對于受過高等教育、有着體面收入的男性新中産,可能本身對傳宗接代已經失去了執着,但尚且無法擺脫父母的期望。
正如影片中桑野信介的那句質問:" 我不做父親得罪誰了嗎?還是犯了什麽法了?"
估計發問的長輩内心也很難說清楚,但這就是不符合這個社會古往今來的傳統模式和道德觀念。這種新舊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的不同,是兩代人之間的核心沖突。
日本青年一代即便是提出了 " 獨身生活 " 的新思想,卻難以颠覆社會大框架下的價值觀,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昭和時代式的傳統家庭規訓裏去。
但我依然記得在《家族的形式》這部電影中,那最戳中人心的一幕,媽媽對一直單身的 Hanako 說:
" 什麽時候都可以過來,你要是想看看和這裏不一樣的風景,或是想找人說話的時候,随時都可以來找我,一個人也好,和别人兩人一起來也好,我都非常歡迎。"
事實上,婚姻和生活一樣,底色都是困難模式。但倘若真的能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婚姻這個制度似乎也并不壞,隻是這存在着一個概率。
我不是想結婚,而是想跟你結婚,這是很大的區别。
社會有不婚主義的小姨,也可以有不婚主義的二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知趣同學,作者:劉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