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觀潮新消費,作者 | 駿眉,編輯 | 杜仲
在 A 股 IPO 折戟的瀾滄古茶再次向港交所遞表,沖擊 " 普洱茶第一股 "。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飲茶大國,茶葉市場近 4000 億元。十大名茶如雷貫耳,但叫得上名字的茶葉品牌卻屈指可數。
傳統茶企一直不受資本市場待見,瀾滄古茶、八馬茶業、中茶股份曾相繼遞表沖擊上市,但都還在等待中。A 股至今也沒誕生一家以茶葉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而港股市場上,也僅有龍潤茶、天福茗茶、信陽毛尖等幾家企業。
中國不缺好茶,消費者也愛茶,可茶企遇到的難題卻越來越多。
01 改道港股 IPO
2020 年 7 月,瀾滄古茶曾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試圖沖刺 A 股茶葉第一股,但最終于 2021 年 5 月上會審理前主動撤回了申請材料。
此次改道港股上市,瀾滄古茶表示,是由于考慮到 A 股整體的審核過程、當時不利的市場條件上市日程并不确定性,且考慮到在聯交所上市将爲公司提供一個國際平台,以獲得外國資本并向海外投資者的推廣,公司故于 2021 年 6 月 2 日,撤回了 A 股上市申請,并決定在聯交所上市。
瀾滄古茶是一家以普洱茶生産、研發和銷售爲一體的綜合茶企,是中國第二大普洱茶公司。目前,産品線條延伸至紅茶、白茶及調味茶,擁有 1966、茶媽媽和岩冷三大産品線。
據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瀾滄古茶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4.05 億元、5.59 億元和 4.63 億元;淨利潤 1.23 億元、1.29 億元和 0.7 億元。
2022 年瀾滄古茶上市之路走的一波三折,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其營收同比下滑約 17%,淨利潤降幅達 45%。銷售毛利率雖與 2021 年持平,淨利率卻由 2021 年的 23.08% 降至 15.23%,創下 2017 年以來最低點。
瀾滄古茶解釋稱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公司線下門店正常營業和客戶流量均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和沖擊。
具體到産品,2020 年至 2022 年瀾滄古茶毛利率分别爲 70.4%、65.9% 及 65.9%,其中 1966 的毛利率較高,個别年份達到 76%。
價格方面,普洱茶葉産品建議的零售價介乎每公斤約 471 元至 50420 元。1966 專注于主打普洱茶愛好者及資深茶友的普洱茶葉産品,2022 年,1966 旗下主要産品的平均售價範圍介乎每公斤 145 元至 15969 元,爲瀾滄古茶貢獻了 65.1% 的收入。
茶媽媽于 2014 年上線推出市場,主要面向大衆顧客群。旗下共銷售超過 126 款産品,包括普洱茶、白茶、紅茶、調味茶等多類茶葉,價格介乎每公斤 500 元至每公斤 15800 元。
通過對行業深入研究,瀾滄古茶敏銳發現新中産消費者對美味又格調高雅的茶産品需求甚殷,于是在 2022 年 7 月推出岩冷,建議零售價介乎每公斤 1242 元至每公斤 4363 元,試圖将其打造成爲品質上乘、包裝時尚有方便飲用的産品線。
2022 年,瀾滄古茶的普洱茶産品平均銷售價格約爲每公斤 722 元,比 2021 年下降 10.64%,是自 2017 年以來首次出現的負增長。其中,生茶産品售價同比下調 33.67%,茶套組售價不足 2021 年的 30%,但其銷量仍然減少了近 11%。
還值得注意的是,瀾滄古茶的存貨再創新高。2022 年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約爲 7.84 億元,約爲 2021 年同期的 1.2 倍,和 2019 年相比近乎翻番。
雖說普洱茶一般沒有保質期,陳年普洱茶葉産品的風味獨特濃厚,時間越久價值越高,但也主要針對原材料毛茶和在制茶葉。從存貨構成來看,2022 年,瀾滄古茶原材料毛茶的存貨約占 20%,在制品存貨占近 35%,制成品存貨約占 45%。
02 茶企上市難
瀾滄古茶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 1966 年。
1966 年,爲發展瀾滄縣的茶葉,政府組建了茶葉培訓班,現瀾滄古茶創始人、執行董事兼主席的杜春峄就是當時的學員。很快,杜春峄就從學員一步步走到了茶廠二把手。
1998 年,随着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加之經營不善,瀾滄縣茶廠進入了破産。杜春峄等多位原瀾滄縣茶廠職工花了 220 萬元收購了茶廠的機械、廠房等主要資産,并共同籌建了瀾滄縣古茶有限公司。
IPO 前,瀾滄古茶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杜春峄和總經理王娟合計控制 47.96% 的股份,其中,杜春峄直接控股 18.07%,杜春峄的丈夫石躍及其女兒石艾靈分别持股 2.66% 與 6.12%,王娟則通過直接、間接方式合計持股 21.11%。
茶業一直都是 " 大行業、小公司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收益計,中國茶葉市場規模從 2016 年的 2148 億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3049 億元,預計 2026 年将達到 4080 億元。具體到中國的普洱茶市場,預計市場規模将從 2021 年的 185 億元增加到 2026 年的 311 億元。
千億級的中國茶葉市場玩家衆多。瀾滄古茶也在招股書中表示,普洱茶葉企業數量衆多,産業集中度相對不明顯,行業競争激烈。如果行業龍頭繼續快速擴大其門店網絡從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普洱茶市場可能飽和。
數據顯示,2021 年,普洱茶行業共有超 700 個市場參與者,中國前五大普洱茶公司共占有 22.1% 的市場份額。按 2021 年普洱茶産品産生的收益計算,瀾滄古茶的市占率爲 2.8%,而業内市占率最高者占據了 12.9% 的份額。
按招股書描述,可推斷出普洱茶市占率最高的公司 A 爲大益茶。而大益茶目前也未上市。
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曾表示," 市面上的茶,有兩個極端:一種是農産品思維做茶,隻有品類,沒有品牌,導緻産品沒有标準,消費者很難選擇;一種是文化思維做茶,将茶做成了文化産品,高高在上不接地氣。"
目前,茶産業的問題是全方位的,從上遊種植、中遊深加工、到下遊渠道和終端消費環節,方方面面都透露着老化。甚至,茶葉還沒能從農産品成爲完完全全的 " 消費品 "。
沒喝茶習慣的消費者不容易入門,有喝茶習慣的消費者也難被品牌影響,中國消費者大多隻認品類,不認品牌,十大名茶倒背如流,但具體到品牌,名字卻想不起一二。
正見品牌顧問創始人崔洪波曾提到,中國第一代賣茶人自己就是茶農,他們将門店開往全國,培養了第一代茶客。相比于線下商超,消費者更習慣于去傳統茶莊買茶,一個茶莊開了十幾年,就靠附近的客戶養活。
" 熟人生意 " 的特性讓消費者對茶莊老闆信任度更強,因此相比于現代化的商超體系,門店這種傳統渠道仍占據主流,而門店老闆對消費者的強影響力也導緻渠道比品牌更強勢。
此外,茶産品很難做到規範化、标準化。以瀾滄古茶爲例,其收購回來的毛茶,除了專門有做發酵的普洱茶,還有拼配的茶,這拼配茶的茶山、産區、年份茶葉的調配不同,價格則天差地别。
在定價體系上,茶葉也與一般的消費品不同。茶葉本質上屬農産品,價格受天氣影響大,至今也沒有明确的價格體系,但采購價格的差異決定了産品的銷售價格。
截至 2022 年,瀾滄古茶已經 " 囤 " 了超過 3700 噸采自 15 個以上不同年份的毛茶和在制茶葉存放在專門倉庫中,并将這些毛茶作爲重要資産。對比之下,瀾滄古茶的普洱茶年産量隻有 600 多噸。
" 天價茶 " 的炒作從未停止,越陳越香、越囤越貴的普洱茶也被賦予了 " 金融屬性 ",但也因此,他們很難匹配達到上市要求。
03 原葉茶新機遇
如今的年輕人開始慢慢愛上喝茶,但他們喝的第一杯 " 茶 " 卻不是原葉茶,而是奶茶。
但随着國潮崛起,國内新銳品牌更懂年輕人的口味和喜好。他們将中國傳統茶藝與現代潮流文化、新消費需求相結合,打造出了符合新消費人群的有調性的茶飲文化。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袋泡茶新品牌 CHALI 茶裏。其創始人譚瓊最早在一個 " 茶葉 B2B 交易平台調研項目 " 中接觸到了茶,經過 4 個月的調研,她發現茶葉在中國是一個标準化程度非常低的産品,産品形态、品質、價格都無法進行數字量化,B2B 交易還跑不通。
正因如此,譚瓊看到了茶行業的空白市場,于是從簡單便捷的袋泡茶切入,創立了 CHALI 茶裏。根據年輕消費者的習慣,CHALI 茶裏将消費場景的細分化作爲發力點,注重産品和消費場景的匹配,上線每日茶、晚安茶等産品。
有業内人士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透露,早在 2021 年,CHALI 茶裏國内銷量就已趕超立頓。
對于茶行業 " 有品類無品牌 " 的原因,CHALI 茶裏 CMO 林川曾在采訪中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傳統茶行業的 " 三段非标 "。前兩段非标是指中國茶葉主要依靠人工種植、采摘以及炒制,最後一段非标則指在流通環節,茶葉因本身的等級、産地、分量等原因,價格千差萬别。
茶已成爲深深根植于中國文化的傳統飲品,又受新式茶飲品牌的影響,茶葉市場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茶葉總年産量由 2016 年的 230 萬噸增至 2021 年的 310 萬噸,預計 2026 年将達到 420 萬噸。現制茶飲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其市場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
TNO 創始人王駿桃曾在《2021 國潮新消費大會》上表示:" 茶與咖啡很多方面是互通的。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個非常大的痛點,就是生活節奏加快。在傳統的茶飲行業裏,其理念都是守着源頭做生意,或是像小罐茶做了高端的禮品,盡管也有基于速溶層面開發出的茶飲産品,但仍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缺。"
随着年輕群體消費習慣的轉變、低端袋泡茶市場的觸頂,以及技術升級的推動,養生茶、花草茶、水果茶等品類,開始備受年輕消費者喜愛,茶行業随之發生了巨變。傳統茶品牌大益、八馬、正山堂等,也陸續推出貼近年輕人的産品線或子品牌。
就連喜茶、茶顔悅色等線下茶飲連鎖品牌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相繼推出茶包産品;時萃等新咖啡品牌甚至推出茶葉和咖啡結合的産品;永璞咖啡日前推出了茶飲品牌喜鵲原野,上線濃縮原液茶;奈雪直接開出了 " 奈雪茶院 " 進軍新中式茶館。
04 結語
我國有 900 多個産茶縣,長江以南地區幾乎處處産茶,數千萬茶葉相關的從業人口。
中國不缺好茶,缺的是符合時下消費者需求的好産品。
2008 年,新華社曾提出疑惑:" 七萬中國茶廠,爲何不抵一家立頓?"
如今,一個時代結束了。國内茶行業散亂非标局面被改變,更專業化、多樣化、品牌化的全面競争時代已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