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時代在變,藥企們的經營戰略也需要不斷動态調整。
财報季剛剛結束,透過 2022 年報、2023 一季報,不難發現,藥企們達成了極爲一緻的策略:降本、增效、聚焦。
這些藥企試圖用行動,向市場傳遞出這樣一種信号:不能隻是一味向無人區高歌猛進,還要在恰當的時候,懂得變一變。
某種程度上,這标志着中國的創新藥行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藥企們開始笃定,追求高回報的同時,更要聚焦自身,确保能夠通過提高經營和管理效率,取得更大的确定性,更可靠的結果。
這也預示着,醫藥行業的高質量增長時代來了。
既要降本,又要增效
藥企要想可持續發展,光靠省錢是不夠的。
" 降本 " 是手段," 增效 " 才是目的。
藥企們戰略調整的背後,最核心的是能不能看到 " 增效 " 結果的出現。少部分企業已經證明,當初邁出的一大步是極其正确的。
比如中國生物制藥,2022 年,公司銷售管理費用率得到了嚴格管控,由 2021 年的 47.3% 降至 2022 年的 43.7%。
與此同時,人均營銷産出同比增加 5% 左右。得益于此,在銷售費用幾乎沒有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生物制藥實現了營收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創新藥業務增速依然可觀。
不僅是傳統藥企,新生代佼佼者也開始加入這一行列。再鼎醫藥最新公布的一季報顯示,其也成功在 " 降本增效 " 方面有所突破。
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産品收入合計爲 6280 萬美元,同比增長 36%,相較四季度的季度環比也保持了正增長。其中,核心産品則樂銷售收入更是同比增長 44%。
對于藥企來說,一季度能夠取得這樣高增長的表現難能可貴。畢竟,受疫情沖擊,直到 3 月份藥企才恢複正常的商業化節奏,而 2022 年通過國談納入最新醫保目錄的産品,也要到 3 月才開始執行新的醫保目錄,所以也無法寄希望能在短短一個月能實現銷售放量。
更難能可貴的是,再鼎醫藥的增收,沒有以增虧作爲代價。一季度,再鼎醫藥虧損淨額爲 4910 萬美元,而 2022 年同期虧損淨額爲 8240 萬美元,減虧超過 40%。
這背後,自然離不開 " 降本、增效 "。
" 降本 " 方面,再鼎醫藥的費用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可以看到,公司收入增長近 2000 萬美元,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則僅增長 550 萬美元。
并且,與大部分創新藥企産品收入難以覆蓋成本不同,再鼎醫藥一季度的産品收入已經可以覆蓋其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開支。這也意味着,其持續向商業化盈利目标邁進。
" 降本 " 并未影響公司效率的提升。可以看到,在醫保覆蓋和商保覆蓋環節,再鼎醫藥在持續加速。
今年 3 月 1 日生效的更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中,再鼎醫藥的核心産品擎樂、紐再樂均被納入。而腫瘤電場療法愛普盾的補充保險計劃覆蓋範圍則是持續增加。截至一季度末,愛普盾已被 96 個由省級或市級政府指導的區域定制商業健康保險計劃(或 " 補充保險計劃 ")納入,是去年同期的近 3 倍。
效率的提升,也在人均投入産出比方面得到體現。以一季度收入 / 上年年末銷售人員計算,2023 年一季度再鼎醫藥人均産出比,較去年提升超 30%。
而當前再鼎醫藥銷售團隊,還包括艾加莫德等新管線儲備的人員。對于獲批在即的艾加莫德,再鼎醫藥在一季報的電話會議中表示,希望能夠在上市之時即擁有 100 名左右的銷售團隊,以保證艾加莫德以最快速度的推進商業化工作。
換句話說,這些爲新管線而儲備的銷售人員會暫時拉低當前的投入産出比。若隻聚焦腫瘤團隊,人均産出比的提升大概率會更高。
當然,降本增效的不僅是中國生物制藥、再鼎醫藥,還包括大大小小的藥企。
盡管迫使藥企做出改變的主要是不可抗因素。2022 年以來,地緣政治、宏觀經濟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使得市場環境驟變,尤其融資難度大幅提升,這對于任何一家藥企都是不小的挑戰。
但實際上,也有藥企調整動作的發生,更多是主動而爲之。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藥企的處境依然樂觀。
Old money 們資金依然充足,比如中國生物制藥。截至 2022 年末,中國生物制藥手握 120 億現金和 48.55 億金融資産,足以支撐公司 BD、自研多個管線。
部分生力軍也不缺糧草,比如再鼎醫藥。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再鼎醫藥現金儲備超過 9 億美金,是最不需要爲彈藥發愁的藥企之一。再鼎醫藥的上次融資還是在 2020 年在港交所上市時,在近 3 年未融資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穩健的資産負債狀況,現金儲備在 18A 公司中僅次于百濟和信達。
在依然從容的情況下,立場不同的藥企,達成了一緻的信仰 " 聚焦确定性 "。這在過去的醫藥行業,或許是很難想象的。
聚焦确定性,加速向前
聚焦确定性的體現,不僅是降本增效,還包括戰略聚焦。
所謂戰略聚焦,指的是藥企們根據過往的經驗、資源和能力,聚焦于适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這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公司對新業務的探索,以及原有業務的邊界拓展。
這一點,恒瑞醫藥最具話語權。作爲國内資曆最深的老大哥,恒瑞醫藥在臨床效率、商業化能力等層面的優勢,讓衆多藥企望塵莫及。
基于此,恒瑞醫藥意在充分發揮自身的臨床、商業化優勢,聚焦 follow 策略,構建深厚的管線,希望能夠加速向前。
不同企業能力不同,優勢不同,戰略不會完全一緻,聚焦點也必然有所差異。作爲新生代企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再鼎醫藥的聚焦策略是:
在特定疾病領域,布下具備協同效應的管線網絡,正如強生、阿斯利康等巨頭現階段的打法。
目前,再鼎醫藥基于腫瘤、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四大疾病領域,構建了豐富的創新産品,包括 22 款潛在全球同類最優或全球同類首創療法,其中 13 款處于臨床後期開發階段。
在既定軌道上,再鼎醫藥正持續加速向前。過去幾個月,再鼎醫藥的管線迎來諸多進展。
首先是在肺癌領域布局開始開花結果:5 月 18 日,再鼎醫藥宣布 CDE 已将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納入優先審評,用于治療 ROS1 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在下月即将召開的 ASCO 大會上,還将公布一項重磅研究:3 期 LUNAR 研究的完整結果,這一研究評估了再鼎醫藥與 Novocure 公司合作開發的腫瘤電場治療 TTFields 聯合标準療法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在胃腸道腫瘤的布局中,再鼎醫藥的 FGFR2b 抗體 Bemarituzumab 針對胃癌一線治療的 3 期臨床将正式開啓;而針對 Claudin 18.2 高表達、低表達患者均有治療潛力的 ZL-1211,也在 2023 年的 AACR 年會上,公布了包括内部腫瘤發現項目的轉化醫學和生物标記物數據分析。
血液瘤領域,再鼎醫藥極具競争力的 CD20xCD3 雙抗 Odronextamab,在中國完成了用于治療 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全球 2 期注冊性研究 ELM-2 的患者入組。
除腫瘤領域之外,再鼎在非腫瘤領域也有所突破:抗感染創新藥舒巴坦鈉 - 度洛巴坦鈉的新藥上市申請今年獲得了 NMPA 的受理。在美國的 PDUFA 目标行動日期爲 2023 年 5 月 29 日,鑒于 FDA 咨詢委員會上個月剛剛一緻投票建議批準,這款産品獲批希望頗大。
客觀來說,大部分藥企的戰略調整是否合理,成效究竟如何,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證明。但不管怎麽說,中國醫藥産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蛻變的藥企,不一樣的世界
說到中國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的一個節點,是 2015 年。
2015 年,中國創新藥行業開始量變。2015 年至 2022 年,國産創新藥批準上市數量已接近 2015 年之前獲批數量的 2 倍,銷售額的增幅也開始超過進口創新藥。
如果說,2015 年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2023 年則将成爲又一個分水嶺。
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思考、摸索一條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中國創新藥行業從量變到質變的開端。
基于更聚焦的戰略、更高效的執行力,接下來,我們将見證更多藥企持續的蛻變。
對于未來,中國生物制藥有着遠大的目标,希望在 2030 年跻身全球 30 大藥企行列,近期的奮鬥目标則是,今年創新藥收入達到 100 億元。若中國生物制藥能夠達成這一近期目标,也将成爲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的重要裏程碑。
再鼎醫藥,接下來也将解鎖多個裏程碑節點。
重頭戲在腫瘤領域。則樂将于今年公布在中國患者中開展的 3 期 NORA 研究的最終總生存期分析。這也預示着,則樂将會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國卵巢癌 PARP 抑制劑領域領軍者的地位。
則樂之外,腫瘤電場治療、ADC 藥物 Tivdak、KRAS G12C 抑制劑 adagrasib、CD20xCD3 雙抗 Odronextamab 等諸多管線也均會有重磅數據讀出,這些都有望成爲再鼎醫藥的價值催化劑。
與此同時,市場更爲期待的艾加莫德、KarXT 也看點十足。
作爲全球重症肌無力治療領域近 30 年來的新突破,基于療效與安全性等優勢,艾加莫德倍受市場矚目。目前,艾加莫德正處于申請上市階段,若一切順利,今年将正式獲得批準上市,用于治療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成人患者。
在海外上市後,艾加莫德便迅速放量,今年一季度銷售額達到 2.18 億美元,有望在上市第二個完整年度就成爲銷售額突破 10 億美元的重磅炸彈藥物。艾加莫德現象級的銷售表現,無疑也是再鼎醫藥未來的潛在看點。
KarXT 則是另一潛在重磅炸彈。再鼎醫藥預計,今年将啓動 KarXT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橋接研究,并參與 KarXT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引起的精神病的 3 期全球研究。
在精神分裂症領域,KarXT 的實力已被充分證明,再鼎醫藥合作夥伴 Karuna 預計在今年三季度向 FDA 遞交上市申請,這成爲 Karuna 估值超 80 億美金的關鍵。
某種程度上來說,再鼎醫藥加速推進的國内臨床,也在爲其未來的價值增長埋下一枚枚彩蛋。
雖然環境在變,但不管是傳統藥企還是新生代企業,它們的戰鬥力都在加強。隻要在戰略聚焦、效率提升層面足夠堅定,它們都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建立起自己的競争壁壘。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