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似乎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 " 不治之症 " 代名詞,2000 年,由國際抗癌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将每年的 2 月 4 日定為 " 癌症日 ",旨在科學普及防癌知識,倡導新的治療方式。
了解是預防的關鍵,2019 年 1 月,《柳葉刀 - 全球健康》刊載了國家癌症中心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的一項比較風險研究。該研究系統分析了中國大陸 31 省市自治區各個癌種,由于外在緻癌因素導緻的癌症負擔,其中包括:
抽煙、吸二手煙、飲酒、缺乏鍛煉的行為因素;
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和鈣攝入不足,深加工肉類和鹽漬蔬菜食用過多等的飲食因素;糖尿病、體重超标等代謝因素;
PM2.5、紫外線輻射等環境因素;
以及感染幽門螺杆菌(HP)、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人乳頭瘤病毒(HPV)、EB 病毒(EBV)、華支睾吸蟲、人類疱疹病毒 8 型等的感染因素等。
研究報告顯示,在 20 歲及以上的成人中:中國每年有 103.6 萬人死于以上緻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症,占全部 20 歲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數(約為 229 萬人)的 45.2%。
那麼癌症究竟是什麼?會出現在什麼情況下?為什麼會誘發以及該如何判斷身體情況?我們為大家整理了 10 大高發癌症的早期篩查攻略,了解它才能更有效預防。
01.
肺癌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起源于氣管、支氣管黏膜活腺體,是最常見的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根據組織病理學特點不同,可分為非小細胞癌和小細胞癌。肺癌無傳染性,但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易感性。
危險因素:吸煙、攝入水果不足、PM2.5、二手煙。
主要篩查人群:50 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煙史、咳嗽、胸痛、痰中帶血、長期低熱人群等。
推薦檢查:肺部檢查的黃金标準是低劑量螺旋 CT,跟以前的肺部胸透和 X 光片相比,低劑量螺旋 CT 能更早和更準确地發現是否患有肺癌。2013 年,美國癌症學會(ASC)發布指南,支持對高危人群采用低劑量 CT 掃描進行肺癌篩查,這個檢查能發現更多的早期肺癌,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
02.
胃癌
發生在胃部的癌症,最初癌細胞是來源于胃的黏膜上皮細胞,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腺癌。早期胃癌術後的 5 年生存率可達 90.9~100%,然而晚期胃癌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即使積極采取綜合治療,其 5 年生存率仍然不足 30%。
危險因素:幽門螺杆菌、吸煙、肥胖、加工肉。
主要篩查人群:50 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胃腸息肉病史等,腹痛、腹瀉、消瘦、柏油便。
推薦檢查:胃鏡檢查能明确病變位置大小和形狀,同時也能取出活檢做病理檢查,明确其性質。
03.
結直腸癌
又稱大腸癌,是指大腸上皮來源的癌症,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病理類型以腺癌最為常見,極少數為鱗癌。全球範圍内,結直腸癌是第三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第二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主要在 40 歲以上中老年人。
危險因素:鈣攝入過低、膳食纖維攝入過低、喝酒、肥胖、吸煙、糖尿病、紅肉、缺乏運動、加工肉。
主要篩查人群:50 歲以上,有直腸癌家族史,慢性結腸炎及腸息肉病史,下腹痛、便血、黏液便等。
推薦檢查:70%~80% 的直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指診發現,如果有問題,可以做大便隐血試驗。如顯示陽性,則要做結腸造影或者結腸鏡檢查。
04.
肝癌
肝癌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兩大類,其中原發性肝癌是指幹細胞和肝内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繼發性肝癌又稱轉移性肝癌,指身體其他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擴散或轉移至肝髒。好發于中年男性,男女比例約為 3.5:1。
危險因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吸煙、糖尿病、肥胖、喝酒、華支睾吸蟲。
主要篩查人群:40 歲以上男性,50 歲以上女性,有不良飲食習慣,慢性肝病史、患肝癌家族史。
推薦檢查:結合有沒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做肝髒超聲看肝髒有無異常,有病毒性肝炎病史以及超聲檢查有異常,高度懷疑肝癌。需在超聲引導下做穿刺活檢來診斷肝癌。
05.
乳腺癌
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緻癌因子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的現象,疾病早期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威脅生命。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随着醫療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為療效最佳的實體腫瘤之一。
危險因素:肥胖、缺乏運動、糖尿病。
主要篩查人群:35 歲以上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婚育史、月經史、乳房脹痛(與月經周期無關)、乳頭異常分泌物等。
推薦檢查:通過做乳腺超聲檢查,可觀察是否有乳腺腫物。超聲配合乳腺钼靶檢查能篩查乳腺癌,若懷疑乳腺結節發生癌變,可以做核磁共振,這樣能明确癌細胞大小和擴散範圍,有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
06.
食管癌
食管癌又稱食道癌,是指食管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吞咽食物時哽咽感、異物感、胸骨後疼痛或明顯的吞咽困難,若發生轉移或侵犯臨近器官,可出現疼痛和被累及器官的相應不适。
危險因素:喝酒、吸煙、肥胖。
主要篩查人群:40 歲以上人群,有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者;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煙、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推薦檢查:一般醫生做碘染色檢測後,再通過食管鏡可詳細觀察病竈的位置、大小、形态、邊緣狀況,可直接鉗取病理組織,或用毛刷刷取标本作細胞學檢查,還可以對食管的黏膜及食管的蠕動情況進行觀察。
07.
甲狀腺癌
甲狀腺是位于喉結下前方的内分泌腺體,由左右兩個側葉和峽葉構成,形狀像一隻蝴蝶,能夠分泌激素(甲狀腺素、降鈣素)來控制機體的代謝平衡。甲狀腺癌則是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危險因素:肥胖,也可與癌基因、生長因子、碘攝入情況、電離輻射、性别、遺傳等因素的影響有關。
主要篩查人群:45 歲以上女性,吸煙,有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病史。
推薦檢查:對頸部作超聲檢查,能了解甲狀腺大小和有沒有結節,若超聲懷疑結節癌變時,需進一步穿刺活檢或切除活檢。
08.
宮頸癌
宮頸癌,也稱為子宮頸癌,是發生在子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人乳頭瘤病毒(HPV ) 是該病發生的最主要危險因素。可以通過定期篩查和注射疫苗預防宮頸癌,早期宮頸癌治愈率高,預後相對好。
危險因素:HPV 病毒、艾滋病毒、吸煙。
主要篩查人群:21 歲以上女性,有宮頸癌家族史、月經史、生育史、不潔性生活史、白帶異常、陰道出血等。
推薦檢查:若高度懷疑宮頸癌時,需去醫院做 HPV 感染檢查,然後再進一步做宮頸活檢和陰道鏡檢查來診斷。
09.
腦腫瘤
腦瘤是大衆對于顱内腫瘤的俗稱,顱内腫瘤是指發生于顱腔内的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起源于神經上皮組織、腦膜、生殖細胞、外周神經等的原發性腫瘤以及自其他系統顱内轉移而來的繼發性腫瘤。
危險因素:目前尚無可防控的因素。可能與遺傳、先天發育不良、腦部創傷、HIV 感染有關,病因不明。
主要篩查人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 20~50 歲多見。
推薦檢查: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詳細詢問,也會視情況進行全面神經系統檢查,強化磁共振成像(MRI ) 等檢查。
10.
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組主要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及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起病隐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迅速,生存時間短,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被稱為 " 癌中之王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全球和我國惡性腫瘤的前十位。
危險因素:吸煙、糖尿病、肥胖。
主要篩查人群:患有急、慢性胰腺炎的人,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
推薦檢查:首選 B 超或超聲内鏡(EUS)檢查。
根據以上可以看出,随着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年輕化,除了持續關注身體狀況以及保障定期檢查,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積極運動:成年人每周至少要做 150 分鐘的适度運動,有助于預防多種癌症,還能降低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和抑郁症等的風險,同時還可以促進骨骼健康。
攝入豐富的谷物、蔬菜、水果和豆類:盡可能每頓飯都包含谷物、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和豆類。每天都要有大量植物性食物攝入,以及 5 份(每份 400 克)以上多種非澱粉類蔬菜或水果。可分别預防結直腸癌、呼吸及消化系統癌症等。
戒煙戒酒:吸煙是全球引起癌症的第一因素,而酒或酒精飲料都會增加患癌風險,戒煙戒酒有助于保護身體健康。
不要依賴保健品預防癌症:在疾病面前,不少人希望通過各種保健品、膳食補充劑來獲得微量元素或其他營養素,預防癌症,但有時這樣的操作往往會超過日常所得。有研究表明,攝入大劑量的 β - 胡蘿蔔素是曾經或正在吸煙者患肺癌的原因,所以補充元素最好是根據身體情況來定,不要盲目依賴保健品。
健康,是需要投資的,不論是好的體魄還是調節好自身情緒,都是健康生活的基礎,營養均衡、保持運動、正确的疏解與調整心情,才是對健康最有利的方式。
參考資料:
《時尚健康》雜志
百度健康醫典
監制 / Vivian
編輯 / Kiki
圖片來源 / pixabay.com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