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
獲獎名單中,有一個最令人吃驚的獲獎者——
年僅9歲的西班牙小演員,索菲亞·奧特羅。
她憑借在《兩萬種蜜蜂》裏的出色表現,成爲柏林電影節史上最年輕的最佳主角獎。
獎項一出,立即引發全網熱議。
有人質疑合理性,認爲9歲孩子的表演根本無法用演技好壞去評判。
也有人則驚歎于柏林電影節的大膽和前衛。
9歲小孩獲得如此重磅的獎項,确實很不可思議。
其實,這不是國外第一次将重要獎項頒給兒童演員。
1996年,4歲的薇朵兒·希維索,憑借《小孤星》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14歲的柳樂優彌,通過在《無人知曉》中的表演,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去年,作爲日本最高水平的獎項之一,日本每日電影獎評選的最佳新人女演員中,同樣提名了一名年僅11歲的小演員。
由她主演的這部電影,也在去年日本電影旬報的十佳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小演員的演技到底如何——
《這裏是亞美子》
こちらあみ子
這部電影改編自今村夏子的同名小說。
今村夏子是近幾年異軍突起的當紅作家。
如果你看過《花束般的戀愛》,就知道她在當下文藝青年圈子裏是有多火。
關于她的話題,幾乎伴随了兩位主人公相遇、相戀直到分手的全過程。
《這裏是亞美子》則是今村的出道作,曾獲得過太宰治文學獎。
影片中,出演主角亞美子的是年僅11歲的,大澤一菜。
在出演這部電影之前,她沒有任何表演經驗。
能從330名試鏡演員中脫穎而出,靠的是她天生的靈氣。
導演森井勇佑在訪談中表示,從看到大澤一菜的第一眼,他就認定她是亞美子。
那麽,亞美子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随着下課鈴聲的響起,主人公亞美子走進畫面。
她焦急地尋找一個名叫小範的人。
反複詢問同學無果,隻好獨自回家。
簡單又輕快的配樂聲中,亞美子手持木棍敲打路邊的欄杆。
坐在台階上玩石頭。
爬上冰箱看媽媽有沒有私藏小零食。
一系列調皮行徑,與我們的童年别無二緻。
亞美子的媽媽在家中開設了一個書法興趣班,同學們都會來參加。
然而,身爲女兒的她,卻隻能躲在障子門後面偷看。
當亞美子提出想要練書法的訴求,媽媽給出一長串理由拒絕她——
要是你好好寫作業,每天乖乖上學聽老師話。
我就允許你練字,你做得到嗎?
你可以做到上課不唱歌,不在桌子上畫畫嗎?
你敢和我發誓,再也不玩什麽拳擊,扮赤足小子扮印度人了嗎?
媽媽咄咄逼人的态度并沒有令亞美子畏懼。
她隻能注意到媽媽下巴上那顆碩大的痦子。
這是個沒有人喜歡「熊孩子」。
就連她心心念念的小範,和她一起回家也是因爲媽媽囑咐過——
「孝太的妹妹雖然是個怪孩子,但是不可以欺負她」
而她自己,則完全屏蔽掉他人異樣的眼光,嬉笑着面對這個世界。
直到一次意外。
母親難産,小寶寶剛出生就夭折了。
全家人都陷入了悲傷。
母親整日躺在床上,精神萎靡。
得知哥哥送了禮物給媽媽,讓媽媽感到幸福,并重新打起精神,亞美子也決定送給媽媽一件禮物——
弟弟的墓碑。
對于亞美子而言, 弟弟可能和獨角仙與金魚沒什麽區别。
幫這些逝去的生命立上墓碑,每天去祭奠,就能安撫這些靈魂。
這是她能想到的,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
然而,這份禮物卻徹底擊垮了媽媽。
媽媽一下子跪倒在弟弟的墓前,放聲大哭。
随之而來的,也是整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媽媽就此一蹶不振,被送進醫院。
哥哥自甘堕落,整日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爸爸自暴自棄,選擇對一切視若罔聞。
亞美子,成了摧毀家庭的「罪人」。
但,亞美子自己似乎無法察覺這些變化,依舊我行我素。
不遵守學校的規則,關注着根本不願意和她說話的小範。
每天念叨着家裏有幽靈,當着媽媽的面說那是弟弟的靈魂。
還說之所以始終在家中徘徊,是因爲弟弟沒有「成佛」。
爸爸再也無法忍受女兒的種種行徑。
加上媽媽的精神問題可能會發生惡化, 爸爸索性以搬家爲由,将亞美子送到鄉下的奶奶家。
當爸爸上車離開的那一刻,亞美子才意識到:
自己被家人抛棄了。
對講機,是家人送給亞美子的生日禮物。
收到禮物的她,欣喜異常。
立馬開始幻想,用對講機和弟弟玩間諜遊戲。
現實又如何呢?
她無數次拿起對講機,用盡全力喊着——
「這裏是亞美子」
回應她的,卻永遠都是另一端傳來的忙音。
這裏是XXX,是日本人在打電話時會說的第一句話。
這句話意味着溝通的開始。
然而,在亞美子這個「怪小孩」的世界,沒有人會對她有所回應。
她的溝通始終是單向的。
首先,家庭關系的缺位。
影片一開始,觀衆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媽媽不愛亞美子。
一來,她不讓女兒參加書法興趣班。
二來,她在平時生活中也對女兒喜怒無常。
有一次,亞美子在她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拍照,就立馬遭到了指責,并被奪走了相機。
媽媽無法容忍亞美子的每一個異常行爲。
冷眼相向,是她對女兒最常見的表情。
在媽媽流産後,爸爸和哥哥對亞美子的态度也急轉直下。
哥哥直接将她的物品從房間中扔出來,拒絕和她共處一室。
爸爸非但沒有主動去照顧失衡的一切,反而選擇忽視。
其次,友情聯結的缺失。
小範,是亞美子唯一的「朋友」。
遺憾的是,隻有她自己這樣認爲。
被亞美子糾纏這件事,讓小範很尴尬。
雖然小範盡可能無視她,但同學還是會拿兩人的關系開玩笑。
亞美子以送給母親禮物爲由,托小範幫自己在弟弟的墓碑上寫字, 導緻小範遭到家人的責罰。
這也給了小範一個契機,與亞美子徹底決裂。
即使如此,同在不算大的小鎮上,兩人還是不可避免地成爲同學。
亞美子依然樂此不疲地糾纏小範。
忍無可忍的小範,對她大打出手。
不過,即使亞美子被揍得滿臉血迹, 仍然不願意說出自己受傷的理由。
最後,同學關系的空缺。
在學校裏,亞美子永遠是形單影隻。
當她因亂跑被體育老師追逐,同學都在旁邊嬉笑着看熱鬧,甚至會以誰先喊出「亞美子來了」來賭錢。
之前,同學懼于亞美子身爲混混的哥哥,不敢過分欺負她。
而當哥哥離開之後,她的處境岌岌可危。
常常被同學圍堵在洗手間裏霸淩。
正如唯一願意和亞美子說話的男同學所言——
感覺你就像自由的象征
也是被欺負的象征就是了
孩子嘲笑與自己不同的事物。
成人懼怕他們不理解的事物。
亞美子在考試時唱歌。
光腳在學校走廊來回走動。
執着于夭折的小寶寶去向。
這些在社會固有認知中不被理解且接受的行爲,都變成刺向亞美子的利刃。
網上有很多評論将亞美子片面的定義爲「智力障礙」。
事實上,亞美子的情況在醫學上有着明确的定義,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A) 。
這種病的辨别基準在于,相較于同齡人,他們維持專注的時間不長且容易分心。
行爲沖動,經常不思考行爲後果就行動。
不過,隻要家長和社會給予關注,這種疾病造成的後果并非無法解決。
遺憾的是,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将與自己不同的人列爲異類,但卻不願耗費精力去與之溝通。
亞美子被迫孤獨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在她的期待中,隻要她緊握對講機,拼命向對面介紹自己。
或許有一天,另一頭就能傳來回應自己的聲音。
關于影片,有一個很核心的讨論——
亞美子真的是熊孩子嗎?
從客觀視角來看,整個肆意妄爲的小孩确實很不讨人喜歡。
放在現實中,絕對是經常出現在熱搜的熊孩子代表。
但若究其本質,一切都是因爲她的家庭教育與關懷始終有所缺失。
當亞美子擔心家中有鬼,想要和父母睡在一個房間的時候,父親則是将她從房間推出去。
固然有很多不當的行爲,但家人從來不會去告訴她爲什麽不可以這樣做。
在大人們看來,亞美子根本不會懂,所以沒必要向她解釋。
所幸,亞美子是個生命力旺盛的小孩。
她始終在尋找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一邊大聲唱着也「沒有什麽幽靈鬼怪,都是騙人的」。
一邊幻想出一群怪異的鬼魂,讓他們陪伴在自己身邊。
影片的結尾,被抛棄的亞美子站在海邊。
她所幻想出的鬼魂對着她揮手,試圖召喚亞美子成爲他們中的一員。
而亞美子卻選擇和他們揮手,接納自己的新生活。
話說回來。
兒童演員究竟有「演技」嗎?
相較于成年演員以經驗和學習作爲提升演技的手段,童星的表演更多來自于天然産生的某些特質。
這也使得很多人認爲,童星不具備評判演技的标準。
問題是,隻有這些就夠了嘛?
前面提到過,導演選擇大澤一菜飾演亞美子,是因爲大澤一菜很像亞美子。
但像,并不等于是。
演好熊孩子或許不難。
演員和角色像,頂多算是基礎。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的自我修養》中提到過一個表演理論——
戲劇藝術的基本目标是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塑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首先得考慮角色的内心活動,然後通過體驗角色的内在來塑造他的精神生活。
亞美子作爲故事的絕對主角,叙事視角完全由她展開。
她對生活的認知,對家長和同學的看法,都是影響演員表演中的重要因素。
即便大澤一菜和亞美子很像,她同樣需要去理解和體會亞美子複雜的内心狀态。
在《無人知曉》中,柳樂優彌飾演的福島明同樣如此。
母親離家之後,正值青春期的柳樂優彌需要承擔起負擔家庭的重任。
福島明的生活很慘,但隻演出慘遠遠不夠。
他需要表現出對母親的複雜情緒,對弟弟妹妹的擔當,以及青春期的煩惱等等。
這一切,才是讓角色足以觸動觀衆的核心。
反觀國内很多成年演員,理解角色内心在成年人的理解範疇中并非難事。
可從演出效果來看,情感表達全靠五官、毫無台詞情緒可言。
甚至當觀衆問及演員對角色的理解,他們會選擇回避問題,表示自己無法回答。
出演完一整部影視劇,卻對角色沒有任何理解。
這如何說服觀衆代入角色,相信演員的能力。
前陣子,「絕望的文盲」引發全網熱議。
而後,編劇宋方金又在央視采訪中稱——
有演員因文化不夠錯改台詞。
觀衆并沒有要求演員個個名校畢業,飽讀詩書。
但,理解劇本内容,代入角色内心,本應該是從事演員這個職業的基本素養。
爲什麽連兒童演員能做到的事情,成年演員卻有各種理由逃避。
很多童星年輕時以演技被關注。
随着年齡的增長,曾經讓人眼前一亮的表演卻漸漸褪去光芒。
甚至會被列入演技差的行列。
内娛,就有不少這樣翻車的天才童星,要麽被質疑演技退步。
要麽讓觀衆惋惜,常年在爛片裏得不到成長。
天賦固然重要,但一人千面絕不能隻靠天賦。
選擇了演員這條路,無論年長與否, 重要的還是認真對待這份職業的态度。
不僅要謹慎接片,盡量和優秀的導演和演員合作,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理解自己飾演的每一個角色。
這才是身爲演員,對職業、對觀衆最大的尊重。
實際上,本片中飾演媽媽的演員尾野真千子,也是童星出身。
15歲的她,就出演了電影《萌之朱雀》。
影片順利入圍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使得她小小年紀就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萌之朱雀》
成年後的她并沒有浪費自己的天賦,而是在更多的影視劇中磨砺自己。
多次憑借出彩的表演,獲得獎項的認可。
如日劇《康乃馨》《最完美的離婚》、電影《如父如子》等。
《如父如子》
至于11歲的大澤一菜小朋友。
如果她成年後繼續選擇演員這條路,自然也令人十足期待。
希望她不要限制住自己的發展,勇于嘗試更豐富的角色,爲我們帶來更多的好作品。
從一個天才的小演員,走向一個成熟的大演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