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檢如擺設
醫而憂則武
據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最新消息,7 月 25 日清晨,将舉行李晟醫生的遺體告别儀式。
在這起惡性事件發生後,醫院的安保問題再次引起關注。果不其然,在李醫生遇刺去世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全國多地的三甲醫院的安檢又收緊了。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醫院安檢升級。/ 圖:小紅書 @hui&coffee 主理人
這種嚴格安檢狀态能維持多久,需要打個問号?
7 月 22 日早上八點,在廣州工作了 6 年的範女士(化名)到一家省級大三甲醫院看咳嗽。她說," 每個走進醫院大門的人,以及随身攜帶的包包、塑料袋都要求一一過安檢機,可疑物品引起機器報警後會被要求開包人工驗查,感覺今天的保安看得很仔細。"
◎進醫院,逢包必檢 / 圖:伍茜 攝
" 逢包必檢 " 在就診高峰會帶來不便,範女士及多位患者表示 " 能理解 "。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需要一個安全的診療環境。
" 作爲僥幸在醫鬧事件中生存下來的‘幸運兒’,深知隻有爲醫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才能讓前赴後繼穿上白大褂的這群人全心投入到治病救人中,構建互信的生命屏障。" 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在微博長文中寫道。
陶勇是醫院設立安檢的積極倡議者, 2020 年 6 月 5 日,北京市人大表決通過《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北京市二級醫院落地實行安檢。他至今仍堅定認爲,推廣醫院安檢模式應是廣泛共識。
◎廣州某醫院的安檢設備 / 圖:伍茜 攝
如今,一晃 4 年過去了,安檢措施進醫院在很多地方仍然層層受阻礙。
且不說三四線城市的醫療機構,廣州、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大城市也并非每家二級以上醫院都裝了安檢設備。
業内人士指出,安檢落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政策不推就不動,往往惡性事件發生過後,時間一長,安檢就又松懈下來了;二是安檢系統的安裝和維護成本及惡性事件帶來的損失,醫院管理者需要考量。
不論付出的成本如何,在大多數醫生看來,安檢機能夠識别查出危險物品,是能夠顯著提升醫生的安全感。那麽,一線醫護人員的真實感受不應該被忽視。
同樣不可否認的一個真相,安檢設備的到位,不意味着安防措施的到位。
知名健康博主 " 莊時利和 " 說,安檢門對于暴力傷醫的預防作用的可能很有限,因爲無論如何,醫院都做不到像機場安檢那種嚴格程度。而且醫患矛盾,并不是一道安檢門可以解決的,涉及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漫長的時間去解決,醫生的命是命,患者的命也是命。
◎ / 圖:全景視覺
在 39 深呼吸公衆号 7 月 22 日發布的《溫州李晟醫生遇害 72 小時!那些惋惜 " 砍錯了 " 的人,其實很危險》文章底下,不少留言表示,惋惜醫生的離去,但是一切依靠安保也不現實。保護醫生,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保證醫患溝通的順暢且有效,醫院需要反思,醫療制度更要反思。
誠然上述都是客觀事實,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無法根本地改變社會環境和醫療環境的前提下,安檢就是一個最基本保守的處理方法。
當醫院安檢形同虛設,或根本沒有安檢機,知名消化内鏡專家劉強醫生通過個人微博 " 消化科倔老頭 " 給出的 6 個建議顯得更爲實用一些。
◎ / 圖:微博截圖
他強調的醫生自我保護措施主要包括:
1、診室始終保持一個病人。
2、永遠别讓病人和家屬站在你身後。
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思想上要重視。
4、我常常帶個大茶杯,泡杯滾燙的熱茶或者咖啡,不僅解渴,也帶防身。
5、帶個學生一起出診,人多力量大。
6、勤于健身,學些擒拿格鬥未嘗不可。
其中的第六條建議有關學習武藝,引發不少讨論,醫生學習自衛術确實能在極端情況發生時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都曾經邀請專業人士來醫院開展面對暴力如何自衛、學習防身術的培訓。
學醫救人,學武保命,這不是開玩笑,隻是有一些無奈罷了。
作者|葵葵
排版|深深
封面|全景視覺
首圖|123rf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