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為、孟祥娟等 / 文
随着人民币國際化步伐提速,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初步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截至 2022 年 6 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達人民币 138.32 萬億元,規模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為滿足我國經濟中高速度增長及人民币國際化需求,我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亟待提高。
我國正處于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長期來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對人民币國際化、我國直接融資比例的提高、債券市場效率及流動性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和完善的前提下,應當構建好債券市場雙向開放的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出台多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新舉措,逐步推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對外開放相關的債券市場機制及産品,基礎設施和制度的建設為開放新格局構建了良好的基礎。曆史上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有幾個關鍵時間節點:2005 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泛亞基金、亞債中國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現券交易;2010 年 8 月,允許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與境外參加銀行等三類機構參與銀行間市場;2012 年 3 月,央行批準首批 18 家 RQFII 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2012 至 2014 年我國逐步開放 QFII 和 RQFII 制度,境外機構在我國固定收益類産品的可投資範圍有所擴大。2015 年後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入快速發展期。2017 年 7 月推出的 " 債券通 " 北向通業務成為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的主流方式。2019 年允許國際評級機構進入國内債券信用評級市場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 A 類主承銷牌照,2020 年進一步取消 QFII/RQFII 投資額度限制,2021 年推出 " 債券通 " 南向通業務。随着債券市場逐步走向全面開放,對外開放進程成為人民币國際化的關鍵抓手之一。
近年來外資機構參與債市熱情逐漸提高,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币債券資産比重呈現上升趨勢 , 債券成為境外機構持有的、僅次于存款的第二大資産類型。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日益提高。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境外持有境内人民币債券合計 3.57 萬億元,近 10 倍于 2013 年底的規模。同時,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人民币資産中債券占比不斷提升,截至 2022 年 6 月末該比例占比約 40.4%,較 2015 年末上升近 24 個百分點。
在前期全球零利率、負收益資産盛行的情況下,中國債市開放較好彌補了全球安全資産的不足。此外,境外參與主體範圍也不斷擴大。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主體由 2017 年末的 866 家增至 2022 年 6 末的 1038 家。
政策端,我國債市對外開放不斷推出新舉措(如圖 1)。構建債市開放新格局成為人民币國際化的關鍵抓手之一。2020 年 9 月,央行等三部門共同起草了《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彙管理局關于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支持鼓勵境外機構長期投資我國債券市場。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總結
圖 1 近年來債市對外開放的主要政策
數據來源:Wind
圖 2 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境外持有人民币資産中債券的占比為 40%
随着境外機構對我國債券配置力量不斷增強,外資持有債券品種集中于利率債,以國債、同業存單和政策性金融債為主。截至 2022 年 6 月,境外機構持有國債 2.3 萬億元,在境外機構持有總量中的占比為 66.60%;持有政策性金融債 0.8 萬億元,占比為 23.90%,其他債券占比 9.50%。在投資結構上,外資流入資金對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貢獻較多。
圖 3 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币債券托管量結構分布(2022 年 6 月末)
圖 4 " 債券通 " 的交易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态勢
我國債市中的外資投資比例相比國際主要債券市場仍有一定差距。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人民币資産中債券為 3.57 萬億人民币,我國債券市場餘額約為 125 萬億人民币,外資投資比例僅為 2.9%。我國債市對外開放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階段性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國内的債券市場存在市場分割現象,銀行間市場中,不同債券品種分别由中債登和上清所托管備案進入時需要預先拟定投資金額和意向品種,投資靈活度低。二是我國債券市場的對沖工具不完善,境外投資者因參與利率互換的交易者較少而難以找到對手方,利率期權、信用違約互換等未全面對境外主體放開,抑制了對中國債券的配置需求。三是國内評級機構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國内評級體系未能與國際規則有效對接,境外投資者對于國内信用評級的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