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的 " 死對頭 " ——思科,最近的日子可是真不好過!
據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紀事報》(SFGATE)報道,美國網絡設備巨頭思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裁員計劃。
從去年 11 月,思科宣布将完成 " 有限的業務重組 " 之後,該公司就盤算着裁減 5% 的員工,約超過 4000 人。
思科裁員計劃,圖片源自 @國際電子商情
而今,思科已經完成了兩輪裁員了。
第一輪是在去年年底,思科一共裁減了 673 名員工,包括 2 名總部的副總裁。
最新一輪則是在上個月,據美國加州政府文件顯示,思科預計将在 10 月 16 日完成對其 350 名員工的裁減辭退工作。
連續的動蕩裁員,讓人不禁産生疑問,這位全球網絡設備領域中的 " 大佬 ",究竟怎麽了?莫非,它也要涼了不成?
思科,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
首先咱們先來厘清這家思科,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
黑馬剛剛也在上面提到了兩次 " 思科是一家網絡設備巨頭 ",在 ICT 廠商中,思科絕對算得上是第一梯隊裏的 " 佼佼者 ",實力剽悍。
毫不誇張地說,曾經的思科,一手壟斷了全球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
思科:我兇起來我自己都怕!我的無敵是多麽寂寞!
然而,衆所周知,在中國也有一位 ICT 廠商中的 " 優秀代表選手 " ——華爲。
至今,ICT 業務收入仍然占據着華爲的營收大頭,也是其三大支柱業務之一。
據華爲 2022 年營收業績财報顯示,這一年,華爲總體銷售收入爲 6423 億元。
其中,華爲的 ICT 基礎設施業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收入高達 3540 億元。
好家夥,真的好家夥……
華爲 VS 思科,經典大戰回顧
所以當華爲 " 怼 " 上思科,大戰一觸即發。當然,事實上他們已經對打多年。華爲 VS 思科,那可是響當當的經典案例,黑馬這會兒就給大家好好地八卦一下。
2000 年,華爲喊着 "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 " 的口号,進軍美國。
2002 年 12 月中旬,思科全球副總裁來到中國,向華爲正式提出華爲侵犯思科知識産權問題。思科強硬表示,要華爲在十天内從市場撤出産品,并删除涉嫌侵犯思科知識産權的任何代碼。
2003 年 1 月 23 日,思科在美國将華爲和其美國子公司 FutureWei 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們侵權使用了思科的 iOS(網絡設備操作系統)源代碼,用在了華爲的 Quidway 路由器和交換機上。
思科的目的很簡單,用侵權官司拖垮這家來自中國的競争者,将其趕出美國。
華爲與思科的鬥争史,甚至被作家孫麗寫成了一本書《思科華爲之争》。
2003 年 3 月,華爲開始反擊。他先是着手收購美國另一家設備巨頭 Cognigine,後又與思科在美國的 " 死對頭 " —— 3Com 成立合資公司,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2003 年 6 月,在 3Com 出庭支持,證明華爲是有自己的技術實力的情況下,美國法院最終判決華爲停止使用有争議的源代碼,駁回了思科其他訴訟請求。
但是,思科對于這個結果并不服氣,于是再次把華爲 " 釘死 " 在美國法庭上。
思科表示,華爲已經把思科的電子代碼,搬運複制到了華爲的代碼之中了。
思科的這一指控還上升了高度,剛好佐證了美國衆議院常設特别情報委員會給華爲列出的 " 罪狀 ",漠視美國公司和實體的知識産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2003 年 10 月,在各方對比之下,證明了華爲的 VRP 平台中包含的 200 萬行源代碼,并沒有抄襲思科 iOS 系統的 2000 萬行源代碼。
并且 VRP 平台與思科的 EIGRP(增強網關路由線路協議)私有協議相關部分也隻有 1.7%,這根本無法證明華爲侵犯了思科知識産權。
華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圖片源自澎湃新聞
2003 年 11 月,華爲與 3Com 正式合資成立華爲 3Com 公司,在美國市場對思科發起猛烈攻勢。
2004 年,思科撤銷對華爲的訴訟,雙方正式達成和解,并且約定以後不得以此再次發起訴訟。
華爲:人麻了,總算是結束了。
圖爲合資公司華爲 3Com(杭州華三通)
雖然思科和華爲的官司告一段落,但是思科确實把自己的競争對手挑準了。
接下來的華爲迅猛成長,不斷追趕思科,在亞太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沒讓思科占到太多的便宜。事實證明,華爲确實有這個技術實力,和這個發展潛力。
思科,爲什麽這麽着急裁員轉型?
話說回來,思科雖然依然在全球網絡設備領域中常年表現強勢,但是後有華爲等對手虎視眈眈,競争激烈。所以,思科這些年也慢慢地感受到了危機的存在。
比如在以太機交換市場上,據 IDC 統計,2022 年第二季度,思科、華爲、Arista 三家的市場份額爲 42.3%、10.6%、10.1%,後面兩家在對思科不斷地追趕。
圖爲 2022 年第二季度以太機交換市場份額,圖片源自 IDC
思科雖然仍占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要知道十年前,後兩家在這方面的市場份額還不到 2%。思科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被蠶食,總體市場份額量不斷下降。
思科,正在失去曾經可以 " 一手遮天 " 的統治能力……
再加上思科沒有在亞太地區占到優勢等原因,思科近年來也在不斷地謀求轉型,并且做了非常多的措施。比如收購公司,試水 AI 賽道,裁員優化……
但是,目前來看,思科仍處在增收不增利的危險狀況。比如,今年第二季度,思科的營收雖然是 136 億美元,增長 7%,但是淨利潤爲 28 億美元,下降 7%。
圖爲 2023 年第二季度思科營收表
總的來說,目前華爲最近剛因爲麒麟 9000S 芯片和 Mate 60 系列重回消費電子戰場,呈現出一片大好向上的态勢。而華爲的 " 死對頭 " 思科,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怎麽說呢,不禁讓人略有唏噓,風水輪流轉,真的很玄妙。正處于低谷的朋友也别擔心,總有上升的時候,正處于高潮的朋友,也别太興奮,平和一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