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半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發布汽車相關召回公告 58 個(包含工程車輛及輪胎召回),與 2022 年同期相比增加 3 個。其中,涉及 37 個汽車品牌,召回總量約 247.5 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約 2.7%,創下自 2015 年以來的同期曆史新低,同時也反映出一些新變化。
爲便于消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上半年國内召回情況,車質網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進行整理,按召回數量由大到小進行排序,最終得出以下排名:
美系品牌異軍突起 自主品牌降幅最大
從各國别召回情況來看,2023 年上半年僅美系品牌的召回總量出現同比增長,增幅達到 333.5%。其餘各國别品牌召回總量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自主品牌,同比下降約 84.4%。此外,歐系品牌召回次數與美系品牌持平,但由于召回總量較低,因此占比僅爲 0.8%。
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德系品牌召回次數有所增加,不過召回總量卻略有下降,上半年共召回 19 次,召回車輛 668,551 輛,較去年同期微降 5.6%。而日系品牌和韓系品牌不論是召回次數還是召回總量均有所下降,不過降幅均未達到 50%。
自主品牌在召回方面并未延續前兩年的上升态勢,上半年共計召回車輛 125,250 輛,占 2023 年上半年召回總量的 5.1%,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26 個百分點。并且由于部分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啓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反映出個别自主品牌在主動發現問題以及積極處理問題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
新能源汽車召回總量首度突破百萬輛 占比超五成
與前兩年相比,2023 年上半年傳統燃油汽車并未出現大規模召回。其中,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因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DR)設定原因,未記錄用來檢測駕駛員是否踩下制動踏闆的數據,共計召回了 255,496 輛汽油版雅閣和汽油版 INSPIRE,成爲 2023 年上半年單次召回總量最多的傳統燃油汽車。
反觀新能源汽車,随着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2023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召回總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占比超過五成。其中,特斯拉針對旗下全系車型進行了大規模召回,召回總量達到 1,107,271 輛,召回原因在于其制動能量回收策略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寶馬于今年 2 月份召回了 94,395 輛 iX3、i3 和 i4 等純電動車型,問題涉及充電故障、低速行人警示音以及座椅模塊控制單元等。從以上新能源汽車的召回原因來看,動力電池、電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故障率明顯降低,側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技術可靠性不斷進步,而軟件 BUG 已經成爲新能源汽車的首要問題。
豪華品牌召回頻次高 小衆品牌召回總量逐漸增多
2023 年上半年,豪華品牌依舊是國内汽車召回的主力軍,召回次數達到 30 次。其中,奔馳共計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 8 次召回信息,累計召回 327,141 輛汽車,成爲上半年召回頻次最高的豪華品牌。需要注意的是,奔馳所有發布的召回均爲主動申請備案,并且包含 3 次擴大召回,體現出傳統豪華品牌在缺陷産品驗證、查詢以及召回機制等方面具備全面領先優勢,值得其他品牌學習。
在 2023 年上半年所有發布的召回信息中,同樣出現了一些小衆品牌的身影。比如,重慶鈴耀汽車有限公司因制動真空泵單向閥橡膠材料性能及設計問題召回了 78,111 輛鈴木維特拉 1.4T、鋒馭 1.4T 和骁途 1.4T,雖然這些車型已經停産多年,但通過此次召回不難看出,企業對于産品質量負責任的态度。此外,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僅有兩年時間的捷尼賽思也于今年上半年發布了兩次召回信息,涉及安全帶和後橋半軸等部件,即便召回總量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該品牌對于産品質量的重視,畢竟隻有不斷提升産品可靠性,持續優化用戶體驗,才能赢得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