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行駕道
自從春節期間 DeepSeek 全球爆火後,無論是城市白領,還是小鎮青年,都免不了讨論下這款 AI 的神奇表現。
據 QuestMobile 數據,DeepSeek 在 1 月 28 日的日活躍用戶數首次超越豆包,随後在 2 月 1 日突破 3000 萬大關,成爲史上最快達成這一裏程碑的應用。
而春節複工後,DeepSeek 這顆 AI 巨石引發的漣漪才開始真正蔓延開來。除了有利可圖的芯片廠商和雲服務商積極适配 DeepSeek,看上去和大模型沒什麽關系的車企,也成了 DeepSeek 最狂熱的 " 信徒 "。
車企蜂擁而至背後,是看不見的智能化焦慮。
DeepSeek 能帶給車企什麽?
據智行駕道 ( ID:carviews ) 的不完全統計,截至 2 月 13 日,國内有近 20 家汽車品牌已宣布接入 DeepSeek。作爲一款名噪全球的 AI,DeepSeek 能帶給車企的,并不隻是寫一篇文筆流暢但沒什麽用的滿分作文。

如今,新能源車型幾乎都自帶語音助手,而 DeepSeek 作爲一款大語言模型,其直接作用便是能有效提升語音助手的智能交互與用戶體驗,使車輛的語音操作更精準。例如,搭載 DeepSeek 後,吉利、奇瑞等車企的意圖識别準确率提升至 98% 以上,并且支持 2000+ 車載接口調用。
簡單來說,過去許多不太智能的語音助手隻能做到 " 一問一答 ",而采用 DeepSeek 後,能夠實現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與車機對話會更接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此外,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模态交互能力,DeepSeek 還能将傳統的 " 指令式交互 " 轉變爲 " 場景化服務 ",例如支持模糊指令理解、主動服務推薦(如根據天氣自動調節空調)等,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岚圖汽車 CEO 盧放提到,用戶與車機的關系将變爲 " 朋友式對話 ",無須記憶固定口令。
而在汽車之外,車企還可利用 DeepSeek 強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優化運營與營銷效率。例如,一汽大衆就表示,其利用 DeepSeek 生成營銷内容,覆蓋 1000+ 經銷商賬号,生産效率提升了 200%。
因此,DeepSeek 之所以能引來車企追捧,直接原因顯然是其優秀的産品表現。而除了被各方反複褒獎的 AI 能力,對車企們來說,其所具備的低成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DeepSeek 以開源特性、低算力需求及高性價比著稱,其模型參數壓縮技術(如蒸餾訓練)可将算力需求降至同類模型的十分之一,同時支持國産芯片适配,顯著降低了車企的研發和部署成本。例如,吉利通過 " 雙腦協同 " 模式将交互響應速度提升 40%,意圖識别準确率達 98%,而成本僅爲傳統方案的 1/3。
而采用了本就低成本的 DeepSeek 後,車企們也順勢降低了公司内部的智能化研發成本。
因此,在不用付出太高成本的情況下,就能用上最前沿的 AI 産品,任誰都想試一試。
此外,AI 大模型是近兩年最大的科技浪潮,車企接入 DeepSeek 後往往獲得資本市場積極反饋,例如,吉利和東風汽車在宣布接入 DeepSeek 後,股價都連續大漲數天。
車企爲什麽熱衷于 DeepSeek?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早在 2018 年就曾表示," 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如今,代表了智能化的,便是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
而智能座艙是用戶感知智能化的直接入口,因此,也成爲各家競争核心之一。
進入 2025 年,長安、比亞迪等紛紛将智能化作爲今年最重要的戰略,不僅對智能座艙大升級,還将智駕普及到 10 萬價位。
對大部分傳統車企而言,燃油車時代并不需要太強的軟件功能,因此各家并未重視軟件研發。如今智能化浪潮洶湧而來,他們自然也很難在短時間内做出與新勢力水平相當的智能座艙。這也是爲什麽華爲鴻蒙座艙能被衆多傳統品牌采用。
而對于那些既沒有采用華爲方案,又欠缺一定軟件研發能力的傳統品牌來說,DeepSeek 至少在短時間内,從功能上拉近了其與頭部品牌的差距。因此,歸根結底,車企對 DeepSeek 的熱衷,其核心在于對智能座艙的迫切需求。
相比之下,小米、理想、蔚來等新勢力品牌始終沒有宣布接入 DeepSeek,畢竟,對這些主打智能化的品牌來說,DeepSeek 的能力并不突出,它能實現的功能,新勢力此前基本都已實現。
從這一層面來說,DeepSeek 或許可以短時間内拉近與新勢力的智能化差距,但這終究不是解決之道。當搭載 DeepSeek 的車型越來越多,當一項功能 " 你有我有全都有 " 時,差異化競争再次成爲難題,車企們最終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DeepSeek 不是萬能藥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硬件方面,動力從内燃機變爲電動機,而軟件方面,智能化成爲新能源的标配,業内稱之爲軟件定義汽車(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 SDV)。
簡單來說,SDV 的核心是通過軟件升級實現車輛功能的持續叠代,但傳統 SDV 更多依賴規則驅動的算法,在複雜場景理解、多模态交互、主動服務等方面存在局限。例如,早期車機系統需依賴固定指令交互,難以适應模糊語義或個性化需求。
而上文提到的,DeepSeek 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多模态融合等技術,賦予車輛更強的環境感知和自主決策能力,從而将 SDV 從 " 功能擴展 " 升級爲 " 智能進化 "。
但 DeepSeek 作爲一款完成度很高的産品,若車企過度依賴,則可能會導緻其内部相關研發能力難以持續提升,甚至最終喪失技術控制權。
新勢力(如小米、理想)與科技巨頭(如華爲)堅持全棧自研,拒絕接入 DeepSeek 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此。理想汽車的 " 空間機器人 " 依賴其自研 MindGPT,小米和華爲則通過手機 - 車機生态構建護城河。
以手機市場爲例,安卓系統開源後,各大手機廠商短時間内都推出了大量智能手機,但最終,隻有掌握了系統 + 芯片的蘋果,始終霸占高端手機市場。而曾經擁有自研塞班系統的諾基亞,在采用安卓和 Windows Phone 後,始終無力回天。
總的來說,DeepSeek" 低成本技術普惠 + 功能體驗升級 " 的組合拳,爲車企提供了智能化轉型的 " 捷徑 ",短期内顯著緩解了車企們的智能化焦慮。
然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企内部的研發能力,車企若僅将 DeepSeek 視爲營銷工具,可能陷入短時間 " 虛假繁榮 ",唯有将其納入自身研發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化焦慮的長期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