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了上海市民 30 年的太平洋百貨,最後一家門店 8 月底将正式謝幕,倒計時 32 天……
今天(7 月 31 日)上午,上海太平洋百貨微信公衆号發布公告稱,将于 8 月 31 日營業結束後,正式終止運營。
據介紹,上海太平洋百貨公司隸屬于爲台北太平洋 SOGO 百貨集團事業之一。太平洋 SOGO 百貨創立于 1987 年,此前在重慶、上海等地均開有門店。近年來,上海太平洋百貨淮海店、不夜城店相繼在 2016 年和 2020 年停運。徐彙店是其目前在上海僅存的唯一一家商場。随着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彙店的關閉,太平洋百貨将徹底退出上海市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合作期滿,上海最後一家
太平洋百貨将于 8 月底終止經營
7 月 31 日,上海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衆号發布一則名爲《倒計時 32 天,感恩謝幕》的公告,其中寫道:" 由于與合資方的合作期限今年屆滿,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彙店将于 2023 年 8 月 31 日營業結束後正式謝幕,終止經營。"
該公告還寫道,太平洋百貨徐彙店即日起開展大型主題回饋活動,将開展大力度折扣的閉店清倉、會員積點兌換抵扣等促銷活動。
這也意味着,自 1993 年落戶上海,開業至今已 30 年的太平洋百貨,曆經輝煌和沉寂,即将結束在上海的最後一家門店。
徐彙店位于著名的徐家彙商業中心區,是上海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徐彙店與地鐵徐家彙站連通,總面積近 30000 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八層,是一座多元化大型購物場所。
據介紹,上海太平洋百貨公司隸屬于台北太平洋 SOGO 百貨集團。太平洋 SOGO 百貨創立于 1987 年,此前在重慶、上海等地均開有門店。
來源:上海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
上世紀 90 年代,是百貨商場、大賣場崛起的時代,尤以上海最爲顯著。1993 年,隸屬于遠東集團零售體系的太平洋百貨在徐家彙開出上海首店,此後幾年裏,又相繼在上海開出淮海店、不夜城店,風頭很盛。
1996 年刊登在《文彙報》上的文章。澎湃新聞援引網絡圖
在不少上海人眼中,太平洋百貨是 1990 年代到 2000 年代魔都最紅的商場之一。90 年代徐彙店總播放《寶貝對不起》,淮海路店是 " 約會逛街的聖地 ",這些花邊消息在茶餘飯後被津津樂道。
1993 年 9 月,太平洋百貨刊登在上海媒體的招商廣告 圖片來源:周到上海 app
但随着新消費潮流湧現,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态推陳出新,太平洋百貨漸漸失去競争力。2016 年底,太平洋淮海店租約到期後不再續約。2020 年,太平洋不夜城店也在租約到期後交還業主方。如今,太平洋百貨在上海的最早一家門店、最後一家門店,徐彙店也将迎來謝幕的時刻。
對此,不少網友覺得有些唏噓:" 青春漸行漸遠了!"" 一代人的記憶啊…… "
臨到關門,網友們對于太平洋百貨徐彙店印象最深的還是歌曲《寶貝對不起》。
在不少上海人眼中,太平洋百貨是 1990 年代到 2000 年代,魔都最紅的商場之一,很上檔次。
很多上海人在這裏,都有很多私人回憶的:同學聚會、約會拍拖、購置婚戒 ...
可是大家也都承認,是真的有年頭沒去逛過太平洋了。
一個是新式設計的商場層出不窮,老式百貨商場,的确有點跟不上年輕人的喜好。
就算是最近去過太平洋的朋友,也是沒什麽好體驗,隻覺得唏噓," 青春漸行漸遠了!"" 一代人的記憶啊…… "
輝煌老店關閉原因何在?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在多個商戶看來,太平洋百貨的沒落一方面與外部原因有關。線上經濟興起,疫情的沖擊,都使傳統商場客流銳減。" 以前徐家彙、南京路的遊客都很多,本地人一般要等折扣,外地遊客買起來很爽快,這幾年遊客少了。" 一名商戶說。
另一方面,與太平洋自身墨守成規不無關系。當其他商場大力引進新店、首店,持續轉型升級時,太平洋顯得默默無聞,不少品牌已 " 過時 "。太平洋徐彙店上一次改造,還要追溯到 2008 年,彼時從硬件設施到外立面、整體風格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整,轉眼已過去 15 年。
" 以前可以說太平洋是引領潮流的,但現在已經不是了。" 一名接近太平洋百貨的業内人士告訴記者," 現在社會的品牌導向跟過去大不一樣,百貨和購物中心也不一樣,現在的太平洋,跟旁邊六百(百貨)更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7 月 24 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 " 高質量發展在申城 " 系列新聞發布會徐彙區專場,徐彙區領導在介紹徐彙發展時表示,徐彙區正在以城市更新提升發展能級," 近期,還将推進太平洋百貨和第六百貨的整體更新,引入國潮品牌、發展夜間經濟,推動商圈持續蝶變升級 "。
其實,不隻是太平洋百貨,在上海,許多老牌百貨都面臨同樣的命運。
2020 年,運營了 17 年之久的巴黎春天百貨虹口店在疫情沖擊之下關門結業;百聯集團運營的百貨品牌 " 百聯東方商廈 " 嘉定店于 2020 年底正式結業;2022 年,上海有超 40 家百貨商場分别發文告别;2023 年 1 月 31 日,在南京東路開了 26 年的置地廣場也停止運營。
僅僅是因爲疫情嗎?其實,商場形象老化、運營策略保守不變和入駐品牌缺乏吸引力,是這些老牌百貨在近年來接連走上關門之路的主要原因。
據中國商報,上海财經大學教授陳信康認爲,中國的消費結構正處在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轉變,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消費轉變的階段,在這一變局中,服務必須變昔日的成交導向爲貫穿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變你買我賣的對立爲消費知識、消費樂趣的共享。" 隻要百貨業還存在一天,加強服務永遠是硬道理。"
編輯|程鵬 杜波 蓋源源
校對 |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 " 上海太平洋百貨 " 微信号、徐家彙政府網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