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沁竟然 " 醜 " 上了熱搜,在話題 # 以前的村花 VS 現在的村花 # 裏慘敗。
可謂是當初《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在觀衆心中有多天花闆。
如今的劉巧珍就有多地闆磚。
(妝造當真要背很大的鍋!)
這就是來自熱播劇《人生之路》的造型。
該劇取材于路遙最經典的小說《人生》。
就說這部小說有多經典。
馬雲親自 " 帶貨 ":
" 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 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賈樟柯曾感慨:
" 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曾被入選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被贊譽 "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來被視爲 " 又一部爆款 " 的《人生之路》卻在多處都翻了車。
一方面是形象不貼合,雖然演員們都敬業的 " 黑化 " 自己,但就是沒有農村人的土勁兒。
努力努力,努力半天白費。
其次,則是改編的敗筆,被調侃真的很大膽,将一個悲劇故事改編成勵志劇集。
雖然劇方也改口強調 " 部分取材 ",但對于如此大刀闊斧的魔改顯然觀衆是無法接受的。
以至于最終,明明出自大 IP 改編,可惜隻是借個噱頭。
《人生之路》要抛開原著去看,否則是免不了要挨批評的。
《人生之路》不缺實力
缺的是誠意
目前來看,《人生之路》褒貶不一,口碑也是兩極分化。
有人認爲,這部作品淡化了曆史和命運的沉重感,該表達的批判觀點沒有通過鏡頭完整的體現出來,更缺少了該有的年代感。
有人則認爲:它的改編更多是技術層面的調整,讓這個故事更加符合當下的語境,同時讓劇情能夠紮實有效地支撐起 37 集的篇幅。
也再次印證了 IP 改編之難,大 IP 改編更是難上加難。
這次陣容上,《人生之路》實力派雲集,戲骨林立,配角都是耳熟能詳的老演員了。
導演閻建鋼,曾獲得第 13 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導演獎,作品衆多。
編劇楊筱豔,近幾年不少爆款影視的作品,包括《山海情》、《喬家的兒女》等都有楊筱豔的參與創作。
關鍵還是 " 央視出品 ",可偏偏強強聯手卻慘遭翻車。
如果從原著的角度來看,改編後的劇版《人生之路》套用了《人生》的殼,卻沒有《人生》的核。
原著《人生》帶着一種悲壯的激情,述說着在一條最爲艱難的道路上進行人生的搏鬥,有力且深刻。
《人生之路》卻另辟蹊徑,不僅續寫了原著的結局,更是将角色人物、故事主線都大幅度改變了。
編劇以 " 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核,同時注入新的時代内涵 " 展開的部分取材。
這是十分考驗技術的,至少從目前來看,即使抛開原著不談呈現的效果也非常之糟糕。
時代感被削弱的同時,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讓整部劇呈現出一種青春偶像劇的感覺。
勵志靠台詞強硬輸出。
農村人的淳樸靠造型 " 抹黑 " 來诠釋。
(堪稱離譜的全員 " 美黑 "。)
人物光環也偏向 " 光偉正 " 就會陷入懸浮不真實,明明是重歸黃土地也改成了去大上海拼搏。
與《人生》中的高加林的人生更是背道而馳的。
劇中無論是道具還是細節上都沒有時代感,爲了鏡頭前好看嶄新的就像某寶剛下單的。
此外,家境貧寒的男主可以耍帥飙車(自行車)。
要知道,在劇情設定的 80 年代裏,一個家庭有一輛自行車是多麽奢侈的一件事。
但高加林就完全沒有一點 " 珍惜 " 的感覺。
知道你愛學習,但珍貴的 " 二八大杠 " 自行車也不能說扔就扔吧。
這種 " 窮苦 " 人設,在國産劇裏實在沒少見。
一如隔壁的《心想事成》:
貧窮的女主北漂打工幾年,才湊夠錢在北二環的中心大樓旁邊買了一套四合院。
(也不知道是打的什麽工,在銀行當印鈔機嗎)
《我的真朋友》中的 baby,職業客服,月薪兩千。
一邊收着信用卡催款,一邊住着俯瞰整個東方明珠的大 house。
(敢情我們觀衆才是小醜)
要說《人生》究竟有多難改編。
其實在此之前已經出現了由吳天明執導的經典電影版本。
路遙擔任編劇,周裏京飾演高加林,吳玉芳飾演劉巧珍,都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時至今日,豆瓣評分也高達 8.5。
劇版的總導演閻建鋼曾表示:
"《人生之路》已經遠遠超越了原本時空的界定,一直把故事空間延展到了今天。
我覺得這是富有創造性的一個改變,它會讓《人生》這部小說與今天的觀衆更加接近,小說本身也有了一個當代的表達。"
可這也導緻了一種新的割裂感,劇中多種呈現的現象都與時代背景不符。
想要與當下語境相結合的手法也很拙劣。
一群人講方言,主演又是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實在跳戲。
老戲骨們的演技本身是毋庸置疑的,可惜也無法拯救魔改後内核消失的現狀。
畢竟,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歸根結底,《人生之路》缺的是實力嗎?
缺的是誠意吧。
被刻闆印象的 " 農村人 "
而《人生之路》的另一大槽點在于演員的外觀形象上。
在妝容上,陝北人的膚色被簡單粗暴的理解爲 " 黑不溜秋 " 的。
關鍵是這種 " 黑 ",是臆想出來的,是化妝出來的,缺乏一種在大自然的自然膚色。
(全靠厚重的粉來抹)
尤其是劇中的李沁,一度到了質疑 " 被醜化 " 的地步。
觀衆辣評:就像是刻意做舊後丢進潘家園的假文物。
在此之前,電影版的《人生》,同樣是扮演巧珍,就明顯年代感更強,形象也更自然。
再一對比,《人生之路》裏的村花巧珍,帶着一股肺痨感的營養不良,厚重的妝容下沒有一絲血色。
(事實證明,黑色真的顯瘦)
一定程度上,李沁确實努力颠覆了自己以往的甜沒角色形象,嘗試着 " 黑化 " 轉型,但又顯然隻浮于表面。
以及整個表演上确實存在用力過猛的刻意感,從而導緻人物缺失了該有的層次感,過于單薄,反而表演感很強。
在此之前,出演《胡同》的趙露思同樣也有這樣的錯誤,因爲無法切身體會角色時代下該有的形象,而導緻用力過猛。
可在以往的 " 農村人 " 熒幕形象裏,我們也見證過在《山海情》中飾演水花的熱依紮。
戲份不多,卻憑實力拿下了飛天獎。
《紅高粱》中鞏俐飾演的九兒;
《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飾演的招娣。
再近點,《人世間》的殷桃。
戲裏:
戲外:
(俨然兩幅模樣。)
你會發現,那些被贊譽過的農村形象,絕對不隻靠形象來塑造一個刻闆印象中的模樣。
反而,妝容是不出彩不搶戲的,全憑演技在舉手投足間完成角色的塑造。
曾經,演員爲了角色會深入大山體驗和觀察,去參與他們的生活,去領悟角色。
然後才有了栩栩如生的熒幕形象。
" 可當一個人的收入的速度,以加速增長的時候,最容易變得忘乎所以。"
内娛也毀在 20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