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如今的中年偶像劇,已經進化到了不需要 " 中年人 " 的地步了。
哪怕是貢獻出了那麽多迷人女角色的影後蔣雯麗,到了國産劇《轉角之戀》裏,也得硬生生抹去年齡感,裝作少女般懵懂的離異女人,和明道大玩 " 歡喜冤家 " 的戀愛遊戲。
▲ " 雯麗那丫頭 " 現在已經變成互聯網的調侃梗了。/《轉角之戀》
傾向 " 傻白甜 "、走幼态風女主路子的中年偶像劇,更像是三十而立的青春劇速成班。
就連都市人最期待的看成熟姐姐如何手捏皮包談戀愛的戲份,都被簡化成了莫名的一見鍾情、爲虐而虐的苦戀,以及大婆小三的豪門鬥戲。
蠻無助的。其實,中年偶像劇,讓人惱的不是中年,也不是偶像劇,而是錯把油膩當浪漫、使勁兒想把中年故事往 " 精緻體面的中産生活 " 擠兌的編劇。
▲又是霸總的豪門虐戀。/《星辰大海》
什麽才算是真正的中年偶像劇?相比簡單、暢快、天真的情愛,它卷入的現實問題更深,也更複雜。拿港劇來說吧,常被笑誇是 " 中年偶像劇範本産出 " 的 TVB,曾經有一部講階層落差的《載得有情人》。
用現在的眼光看來,這戲疊加的 bug 有很多。男主不僅沒錢,還是單親爸爸,得照顧年過半百的老母親。而女主角從國外歸來,本身就擁有一位多年的男友,要不是爸爸患病,也不會放下愛情與理想,回國執掌公司。
▲《載得有情人》中,黎耀祥飾演巴士司機祁逸升,蘇玉華飾演女老闆饒毅昕。
兩個完全不同身份的人,彼此産生了情愫。但在草根司機和多金女總裁的故事裏,愛情也不是永恒的話題,感情線甚至是極隐晦的。
男女主的劇中任務都不是談情,而是借着彼此,互相打開過去解不開的心結,接受自以爲失敗、普通的生活。看完,隻覺得清爽、治愈。
《載得有情人》和内地國産劇的觀感反差,其實也指向一種缺失——如今觀衆需要的早已不是 " 霸道總裁愛上我 " 的戲份了,而是真正需要呈現 " 人到中年 " 的故事,得到更多的體恤和關照。
▲《熱帶雨》
而中年女角色的樣子,也該是更多的。近些年,哪怕是演中年偶像劇,資本也越來越青睐于年輕化的、自帶流量的演員,塌房的不隻是劇本,還是相似的臉、角色。
實在太懷念那些各有特質的花旦們了。忍不住想來一個 " 五大中年偶像劇花旦 " 提名,來給被壞劇本傷到的人兒醒醒神。
列入榜單的女演員,都是頗爲主觀的私人審美趣味,她們有自己獨到的氣派、風情和實力,讓中年女人的故事和面孔,顯出真正的迷人味道來。
宋佳——情欲自主的野玫瑰
一旦有人和我聊起愛與欲望的化身,最想提名的中年女演員總是宋佳。實話說,她的長相屬于五官端莊的範兒,給人的感覺甚至有點嚴肅、正經,可演起戲來卻常是 " 性感得會咬人 "。
宋佳的性感,是不自知的,是有血有骨的生命力。她拍《風平浪靜》,貢獻了國産影視劇中少見的爲愛奮起的中年女性形象。像野玫瑰一般紮手、生猛、熱烈。
▲《風平浪靜》
戲中,她飾演的潘曉霜,是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員,大齡單身,談過幾回戀愛,可惜都失敗了。某一天,她碰上了十多年前暗戀的男主宋浩,爲了争取後續聯系的機會,索性霸道地敲碎了對方的車玻璃。
▲車窗破了後,撐傘享受浪漫的潘曉霜。/《風平浪靜》
随後,她一邊主動邀請宋浩吃飯,一邊在大排檔借着點歌獻唱的勁兒散發自己的魅力,了解清楚宋浩還是孑然一人後,更直接大膽又堅定地發問:要不咱倆處處?
▲《風平浪靜》
背負命案的宋浩,哪怕對潘曉霜有好感,也不敢沾手。面對他違心的拒絕,潘曉霜硬是以霸道強勢的姿态找上家門,直接坐在了宋浩身上,以欲望的身姿逼他敞開心門。
性感,是如今許多國産影視劇乃至中年女演員都諱莫如深的詞,但宋佳用大膽的、坦蕩的姿态,讓一個活到中年的風情女郎有了骨血感。她的性感不是皮囊,而是快意與欣然的靈魂。
▲《風平浪靜》
出演這戲時,宋佳 40 歲了,哪怕在一部壓抑的懸疑電影裏,她還是貢獻了甜美的、地母般的柔潤。
據說,擔任監制的黃渤一開始還覺得宋佳骨架大,恐怕會和略瘦小的章宇不搭,不太适合這個角色。
但看到最後,恐怕沒人忘得了潘曉霜,以及她和章宇的感情戲。
郝蕾——敏感又堅硬的中女
對比宋佳的 " 美麗 ",郝蕾迷住我的,反而是脆弱感。
▲《浮城謎事》
她在《浮城謎事》裏扮演 " 白富美 " 妻子陸潔,全片幾乎純素顔,頂着黑眼圈、眼袋、皺紋出現在鏡頭前。得知丈夫出軌後,她崩潰到躲在廁所大哭,甚至跟蹤情人,拿包包砸人洩憤。
她是脆弱的,盡管知道了真相,可她依然借用各種手段企圖挽回丈夫。
有觀衆覺得這個角色就是個敗筆——她怎麽完全不像 " 大女主 " 一樣,決然一點潇灑離婚,然後重啓自己的生活?
▲《浮城謎事》
大概是從前的中年偶像劇總在塑造隐忍的女人,哪怕遭遇再大的苦,她們也得在艱難枯燥的生活中,練就一身韌勁,讓人誤以爲中年女人就必須得是夠 " 硬 " 的才對。
可郝蕾不是,她把女性的脆弱感都釋放了。
不堪的、不被允許的脆弱感,有時候是一種藥引,它打破傳統路數中必需的克制和隐忍、堅強,告訴你哪怕人到中年,偶爾不懂事、發洩,也完全沒關系。
▲《浮城謎事》
郝蕾在采訪中也常說:" 看到人性的醜陋我就會很脆弱。" 但想深一些,脆弱的反面,也是蛻變。
戲中,委曲求全的陸潔,發現丈夫不僅出軌成瘾,連一直潛伏在自己身邊的閨密,原來也早在外面和丈夫組成了家、生了孩子。她終于發現丈夫的忠心是不存在的,也學會了放手。
▲《浮城謎事》
這樣的角色,如果性子太硬,和丈夫吵架、和情婦對線打架的橋段演過了頭,很容易就變成盲目的 " 戀愛腦 "" 瘋女人 ",可郝蕾把人物拿捏得很好,脆弱感與堅韌并存。這樣的分寸,可能是追求外貌的流量明星與沒有閱曆的小花,都很難把握住的。
多虧了郝蕾,才讓文藝作品中不一樣的中年女人,有了實感。
倪虹潔——從樓閣破門而出的 " 瘋女人 "
倪虹潔演中年女人,最好看的戲份,一定是懂 " 發瘋 " 的貴婦。
最近她在《裝腔啓示錄》裏,就輕松演活了一個愛裝腔的總裁夫人 " 劉美玲 " ——喜歡秀老公的體貼、秀生活的優越,談到自己沒吃過的高級料理,哪怕不懂也非得先裝一番,貢獻了好些搞笑名場面。
▲《裝腔啓示錄》
劉美玲的瘋,剛出場時體現在盡心維持的 " 嬌妻 " 模樣,可我愛看的,偏偏是她離婚後的勁兒。
當她發現老公出軌,這個把自己工作時的犀利模樣藏在柔順外表下的女人,終于決定撕開自欺欺人的完美婚姻假面。她怒怼丈夫、狠抛離婚協議,和情人約會,怎麽開心怎麽來。
年輕人的發瘋劇,這幾年看得多了,但中年人的發瘋,其實還是蠻少見的。畢竟,中年女人總是被要求成熟、穩重,稍有不慎的舉止,都可能被笑 " 失态 "。
但劇中,選擇摘下掩飾自己毛糙發質的假發的劉美玲,就像是終于拉開僞裝、大膽活回自己的勇者。
▲《裝腔啓示錄》
倪虹潔曾經說她很羨慕這類最終 " 愛自己、取悅自己、爲自己而活 " 的女角色。反過來看,這類中年女人,其實大多也都沾有了倪虹潔的基因。
她還演過《愛情神話》裏的已婚貴婦角色——格洛瑞亞。吳侬軟語,風情萬種,老公常年不在家,于是她過着 " 有錢有閑、老公失蹤 " 的快樂生活,偶爾碰上了喜歡的人,也會 " 欲擒故縱 ",主動登堂入室,和對方來個快樂的夜晚。
有人抨擊格洛瑞亞不過是風流成瘾的女人,可我更願意想象她是在婚姻裏極盡潇灑的女人——常年失蹤的丈夫,也許不是工作忙,而是也留戀婚姻外的花花世界。所以,何必要苦守在其中呢?
▲《愛情神話》
我想,能把不讨喜的角色也演出味道來,恐怕是倪虹潔的一大迷人點。年過 40 的她,似乎早就把這種自信、坦蕩的勁兒,埋在了骨子裏。
走内衣主題的紅毯秀,當年輕的大小花,都害怕擔上不好的名聲時,她反而大大咧咧地穿着黑色透視裝出場。
她扮演的發瘋女人,讓人看着可愛、看着爽,其實多少也有本人魅力的加持。
袁泉——自帶故事感的女紳士
考古那麽多影視劇,才發現迷人的中年女演員是挖掘不完的。
要數學識風的熟女郎,當然還有頗具 "Gentlewoman" 特點的袁泉,高顴骨、高鼻梁,雖然演了許多女強人角色,可看她的表演,似乎永遠不會有輕佻的、隻爲了賣弄強勢而散發的 " 嚣張氣焰 ",腔調常常是往内收的。
▲《大上海》
她演的 " 大女主 ",自如才是核心所在,而非腳踩高跟、精緻的扮相。這幾年,雖然常有人談起袁泉瘦到陷進去的眼眶、皺紋,笑話她不夠年輕了,她卻說 " 我喜歡自己這張有閱曆的臉,因爲契诃夫的很多話劇,都要 40 歲以後才能演 "。
所以你看,在《大上海》中的她,僅憑一個淚目回眸,就讓人記住了滿身倔強和驕傲的 " 葉知秋 ",讓人相信她在愛情中的堅守和放棄有多無奈,連周潤發也大歎 " 袁泉的演技讓人接不住 "。
▲《大上海》
真正的中年偶像劇,哪管幾條皺紋啊,哪怕相似的角色,好的演員也能演出不同的味道來。
姚晨——撒野叛逆的 " 娜拉 "
如果說袁泉的特質是堅強中的千百種細膩,那姚晨,則是我想象中,最具有 " 反轉 " 味道的中年花旦。
從前,她演過許多女性角色,但不管是《都挺好》裏極爲奮鬥的蘇明玉,還是《找到你》裏的女強人李律,都是難以脫離婚姻規訓和原生家庭困境的女人。
▲《都挺好》/《找到你》
也許正因此,她演起叛逆的中年女性來,才格外有自由感——哪怕步入中年,女性的模樣也可以不那麽合理,她們可以失敗,也可以憨勇。
她可以是《搖滾狂花》中的叛逆單親媽媽蓬萊,爲了追尋理想,脫離了刻闆的母職,帶着吉他與煙熏妝,選擇了 " 出走 ",哪怕最終面臨的是現實失意的打擊。
▲《搖滾狂花》
她也可以是《送我上青雲》中無奈患病,于是盡情燃燒欲望的剩女。真正的中年女性,世界更寬也更廣,又怎麽會古老地被困于追求事業的體面與婚姻家庭的瑣事裏呢?
▲《送我上青雲》
時常感歎,每回看這些中年花旦的表演,總是常看常 " 新 " 的。她們的閱曆、故事、氣質、演技都在變與沉澱,身上的光彩,仍然大有可爲。這些女演員,才是我們想象中值得喜歡的樣子。
看膩了流水線的中年偶像劇與臉,便越發期待看她們在熒幕出現。
那麽,你心頭的五大中偶花旦,又都有誰呢?
内容作者:豐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