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文系投稿,作者爲傳智教育董事長黎活明。作爲職業教育資深從業者,對于當下的職業教育改革面臨的挑戰,他提出了相關建議。
來源|多知網
文 | 黎活明
圖片來源 |Pexels
眼下,職業教育改革,已經跨過水流平緩的 " 淺灘區 ",來到波濤洶湧的 " 深水區 "。"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坡路更陡。" 針對職業教育改革面臨的挑戰,個人作爲多年職業教育從業者,誠心提出以下六點建議。
1. 建立堅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和組織機構。
職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多個方面。省級政府應作爲職業教育制度的執行主體,不應作爲職業教育改革的設計主體。
建議成立國家層面的職業教育改革推進領導小組,由副國級領導親自督導,親自推動,優化整體布局,統籌各方力量、各個領域一體化推進。改變目前由各個省 ( 市、自治區 ) 主導的局面。組建一支既懂理論、更有實戰經驗的應用型專家隊伍,避免讓那些隻知坐而論道、閉門造車的 " 理論家 " 成了操盤手。
2. 加速職普融通和融合。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污名化嚴重,家長對職業教育存在誤解,社會上對職教生也存在用有色眼鏡看待的現象,就連學生本人,一旦上了職教學校,由于斷絕了上大學的希望,有的也自暴自棄,感覺低人一等。
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最重要的是因勢利導,在橫向融通和縱向暢通兩個方向同步發力,國家層面已經在着手布局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專業教育的橫向融通,同時,要暢通職教學生升學的通道,打通斷頭路,破除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障礙。讓職教生心裏有希望,胸中有夢想,看得到未來。
從政策和立法層面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在實操層面,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當前職教高考生隻能考取本省少數的二本和專科院校,無緣一本及 985 名校。這種人爲的在制度設計上把職教高考生擋在了一本及 985 名校之外的現狀不破除,職業教育被歧視的現象就不會消失。
希望在不久的将來,一本及 985 高校的應用型專業能面向 " 職教高考 " 招生,職教生也有機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
3. 深化職教高考制度改革。
國家開始啓動的 " 職教高考 " 制度,已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項制度的推行,将鞏固提升職業教育作爲類型教育的地位。要真正把好事辦好,讓制度彰顯紅利,就要對職教高考有一個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切不可走偏。
建議建立與 " 普通高考 " 同等地位的全國統一的 " 職教高考 ",且各大高校的應用型專業同時面向 " 普通高考 " 和 " 職教高考 " 等額錄取考生。
具體來說,就是完善 " 職教高考 " 的頂層設計,建立全國統一的 " 職教高考 ",加強考試制度和标準的建設,聯合各行業頭部企業建立專業課的考試内容及課程大綱,并且每年進行更新,以确保專業知識不過時 , 發揮好指揮棒作用。
同時,對高校所有專業進行 " 學術型 " 與 " 應用型 " 區分," 學術型 " 專業隻面向 " 普通高考 " 錄取考生," 應用型 " 專業同時面向 " 職教高考 " 和 " 普通高考 " 錄取考生。
倘若,全國高校的應用型專業面向 " 職教高考 " 和 " 普通高考 " 各錄取 50% 的考生,就不會出現成績好的學生隻去讀高考,成績差的學生讀職高的現狀。
屆時,學生将評估哪條渠道更容易考上名校,那麽對學生來說,競争少的渠道必然會成爲首選,以此促使一部分成績好的學生選擇職高,在生源質量上最終實現高中與職高的均衡,這樣不但實現了政策上的平等,有效消除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同時進一步降低社會對中考 " 普職分流 " 的焦慮,更好地達成雙減效果,一本及 985 院校也不會那麽排斥招收職教高考生。
職教高考與普通高考平行平等之日,正是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爲之時。
4. 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 " 管辦評分離 "。科學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不但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更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獲得更優質的人力資源。
建議進一步優化我國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重點是強化幾種思維:一要接地氣,要把國家要求與地方實情結合起來,堅持結果導向,把實際效果作爲衡量指标,不說虛話、不說大話。二要連天線,把頂層設計的各項任務要求分解、體現到考核指标中,保證各項政策都能真正落地實施。三要精準化,建議設定量化的考核指标,比如,把 " 專業對口就業率 " 作爲考核指标,而不是提出一些泛泛的要求。
5. 加快教學、教材、教師三教改革。
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培養目标等方面,要緊跟時代發展,站在時代前沿,加速教材更新,改變目前存在的職業高考教材滞後、考試大綱滞後的問題。
考試内容是教學内容的指揮棒,如果考試内容不能與時俱進,職業院校開設的教學内容、教材勢必也會落後,造成所學知識過時,與企業用人需求脫節,從而加深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這是在誤人子弟。
以某省職教高考爲例,考試内容已是十年前的專業知識,教材内容也嚴重過時,導緻學生爲應付考試無奈學習過時的知識,考完試還得重新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所學所考不能爲所用,造成了極大的時間精力浪費。
同時,要加強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師待遇,專業課教師的待遇要對标具有一線企業 5 年工作經驗的崗位薪資标準,隻有這樣才能吸引優秀的行業人才任教,教出真正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學生。
6. 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參與。
職業教育肩負着向社會輸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職責,更直白地說是爲企業輸送人才。而職業教育離開了企業的參與 , 培養的學生必然會出現供需脫節問題,出現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招不到匹配的技能人才的局面。
産教融合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當下産教融合 " 合而不深 "、校企合作 " 校熱企冷 " 并未有效解決。究其原因,是企業是以營利爲目的,如果企業對教育類項目的投資缺少政策安全感,自然對參與或投入更多資源不積極。
盡管《民辦教育促進法》在法律層面已經允許企業舉辦營利性職業教育學校,但同時也強調要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對于 " 公益屬性 " 的理解,不少地區的行政主管部門是以 " 是否營利 " 爲判斷标準。
廣義的公益性項目是指爲社會大衆或社會中某些人口群體的利益而實施的項目。而職業教育能夠促進人們就業,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産業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本身就是一項大大的公益事業,符合政策強調的公益屬性。因此要做好職業教育還需地方行政主管部門解放思想,給予企業投資職業教育項目足夠的政策安全感。
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共同富裕,職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功在當代利也在當代。